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總結>

淺談初中數學反思性教學

學問君 人氣:6.58K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反思是人們對於自身的行爲思想進行思考的過程,是人有意識的考察自己的行爲的能力,它使人更清晰的理解自己的行爲和行爲的後果,從而更理性、更有目的的開展行動。反思性數學學習就是學習者對自身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及活動過程中所涉及的有關資訊、思維、結果等進行反思,透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重構知識網絡,促進知識的同化和遷移,產生新的發現。筆者就當前的反思性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淺談初中數學反思性教學

一、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的理念,傳授數學知識、發展基本技能和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而部分數學教師受傳統升學觀念的影響,以知識爲位,存在着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首先,部分教師在教學環節是複習舊知、引入新課、範例研討、鞏固練習、小結作業,而缺乏“質疑反思”環節,忽視了學生的反思、咀嚼和總結。其次,教師對學生的反思行爲缺乏引導,導致學生對概念理解片面,對定理、公式不能掌握。最後,在教學中教師只注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而忽視了學生的自我評價,忽視了學生的反思活動。

2、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杜威認爲,反思有三種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開放的頭腦,二是責任感,

二是專心致志,

三種態度確保人們的反思行爲。數學現象具有抽象性,學生在思維過程中容易產生困難,部分學生自制力差,缺乏執着的精神和堅強的毅力,容易動搖信念。對發現的錯誤也不善於尋找原因,不能及時糾正,影響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二、數學反思性學生的幾個階段

1、反省判斷。學生要反省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並作出判斷。如學習方法是否恰當,解題思路是否清晰,答案是否正確,解題方案是否最佳。

2、察覺問題。當學生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內心充滿懷疑、困惑,併產生解決問題的慾望。

3、確定對策。學生在搜尋資訊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假設、探究,找出問題的根源,確定解決問題的策略。

4、實踐驗證。學生透過實踐檢驗策略方法,如果能夠解決當前的困惑,說明檢驗成功,問題得以解決。如不能,則重新進入反思環節。

5、總結提高。包括經驗總結、方法提煉、優化探索,此環節中學生透過總結學習中的經驗和教訓,使自己的認識由感性提升到理性。

三、反思性學習的培養策略

1、創設情境,培養反思意識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慾望。”在民主、開放的氛圍下,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教師要創設富有探究性、開放性的問題情境,迸發學生的思維火花,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透過想象、質疑、猜測、討論、驗證、表達,探求問題的解決方案,最終學生在反思的引導下看清問題的本質,掌握用正確的方法找出答案。

2、強化引導,培養反思習慣

新課標的指導下,教師的角色由指導者轉化爲是引導者,他的任務是啓發誘導。學生透過親自參與思維活動,經歷實踐和創新的過程,體驗到反思性學習的樂趣。.教師在引導過程中,既不可放任自流,讓學生毫無目的去反思,又不可“包辦”學生的思維過程,要在學生無法解決問題時,給予適當的點撥。

3、反覆實踐,掌握反思方法

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反覆實踐,讓學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1)反思解題過程。透過反思,給學生提供發現、探索、總結的機會,培養學生反思的習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構建知識的能力。解題後,學生需反思下列內容:題意理解是否正確?計算、推理過程是否正確?在思考過程中,獲得哪些經驗教訓?有沒有其它解法?

(2)反思思想方法。數學思想方法蘊涵在具體的數學知識與數學活動之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靠教師提示,還需學生去頓悟、理解和運用。學生在學習活動結束後要反思:運用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和以前用過的方法有什麼區別和聯繫?找到什麼樣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