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情感教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學問君 人氣:2.62W

摘要: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而情感是這門藝術的靈魂。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審美性決定了語文教育與“情感”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有效地引導學生創設情境,寓教於美,積極參與,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可使語文課充滿魅力。

淺談情感教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語文教學 激情 冶情 悟情 情感教育

望見天上翩飛的白鶴,心中產生萬丈豪情。生活中這種見景生情的事例比比皆是,正所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而情感是這門藝術的靈魂。作爲藝術活動的主要因素,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藝術的成敗。把教師的教學情感、教材的創作情感與學生的學習情感溝通融匯,進而形成一個有機的情感世界,這樣才能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使語文課充滿魅力。下面,我就學生的情感教育方面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創設情境――激情

情感是人的思想對一定事物產生的波動性和感染性。它屬於人的內在心理活動,不像外部感覺那樣便於操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情感是否能“披文入情”,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教師是關鍵。創設情境就是根據教材中的不同教學目標,深入挖掘作者的情感因素,並以作品的情境爲切入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設定特定的情景氣氛,使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作者的思想情感,進而激發學生學習情趣,使其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在“入境使與親”的美妙意境之中。

記得我在教《誰是最可愛的人》一課時,學生對“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幾句不甚贊同,覺得空洞誇張,無情可感。於是,我便改變原有的教學計劃,先讓學生細讀鬆骨峯戰鬥的最後場面描寫,並要求學生結合自己記憶中相類似的各種形象,把此段改寫成具體的戰鬥場面。在練習中,學生聯想到影視和文學作品中相類似的與敵人拼殺搏鬥的場面,並自然而然地利用一些動詞、比喻句等表達對敵人的仇恨之情。練習之後,我又鼓勵學生講故事,講童年記憶中的戰鬥英雄等等。學生七嘴八舌之後,我又輔以表情範讀,學生紛紛跟讀。這樣的操作讓學生充分體味到在那戰火紛飛的戰場上,似高聳的青松一樣威武,似巍峨的大山一樣偉岸的“最可愛的人”的英雄氣概和崇高品質,從而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合了拍。

讀朱自清的《春》大多數學生會引起童年的聯想,對“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的場景倍感親切,感情細膩的還能感受到“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的情感;讀《白楊禮讚》時,對白楊樹相關聯想也同樣那麼豐富生動,甚至比作者的情感還要強烈。在教這一類作品時,我便採用“沉思聯想法”,讓學生深吸一口氣,閉上眼睛,心中默唸一幅畫或某一場景,然後靜想一分鐘,試着把自己置身於具體環境中或把文中情感置換到自己身上,讓思想插翅飛翔,看誰想得多,想得遠。這種“場景位置調換法”,既可以發展學生聯想與想象能力,又能促使學生調動自己的情感,做到“移情於衷而形於言”。

二、寓教於美――冶情

審美是人們對美醜的看法。審美活動始終貫穿着情感活動,因而審美理解往往是情感的理解,是伴隨着情感的內心體驗。語文教材中滲透着大量的美的思想,美的語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在學生學習時都可以對學生產生感染力,從而激發學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使學生的靈魂得以淨化,情感得以陶冶和昇華。

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按照美的規律進行教授,在深入挖掘教材美的情感因素的同時,用教師自身的情感去感染學生。這種潛移默化的感染,會很容易把學生的情緒吸引住,使其“親其師,信其道”。

以作品原有形象、意境爲原料,作者的思想感情爲“酵肥”,教師預先進行一番形象思維,情感體驗,釀於我腦,然後帶着這種強烈的感情去上課,或介紹激人興趣的故事情節,或設計引人入勝的課堂導語,或是採用飽含深情,扣人心絃的朗讀,或採用幽默風趣、準確精練的.教學語言,讓學生在美的薰陶中,如沐春風,如飲甘泉,受到美的陶冶。

如講授《愚公移山》一課時,我採用激情的導語匯入:“同學們,你們一定熟悉我們的大操場吧。我們每天在那上面踢球、跑步做操,心裏想,那平整寬闊的操場,多好啊!可是你們知道嗎,這片操場曾經是荒涼的、佈滿墳地的小荒山。想當年,操場選址在這裏的時候,不少人曾產生疑問:這裏能建操場嗎?能,一定能的。全校師生首先行動起來,利用業餘時間參加義務勞動。這個荒涼的小山坡,第一次充滿那麼多的人聲、笑聲,也第一次灑下那麼多的汗水、淚水。那麼多雙手――蒼老的、稚嫩的、健壯的手,在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信念推動下,溝填了,坡平了,操場建起來了!今天我們學習愚公移山的故事,看看故事裏講的又是一種什麼精神呢?”透過這樣的導語,使學生情緒激動,教學氣氛十分熱烈。

三、積極參與――悟情

贊科夫認爲,學生積極的情感,歡快的情緒,能使學生的精神振奮,思維活躍,容易形成新的神經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智慧,而品質良好的情感,常常是人們行動的力量,即情感效應。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的情感是比較短暫的,但對這種美好感情的啓迪,只要抓住契機,及時引導,則會變成學習者強大的動力。因此,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藉以培養富有個性愛的情趣,成爲獨具創作個性的人,是情感教育的終極目標。

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從課前預習入手,我就要求學生充分體現自己的獨特個性,如預習生字詞,每個學生所標註的內容應體現自己獨特的見解所得,絕不可雷同。在講課當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共同探討教學步驟,共同討論教學內容,共同設計板書結構,共同進行課文小結。教師還要注意發掘學生獨特的見解,培養他們抒發屬於自己的個性情感。這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啓迪了智慧,強化了學習動機。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以情育人的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本文所羅列的幾點內容還不太完善,有待進一步實踐檢驗。誠如馬克思所言: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你本身必須是一個有修養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別人,你本身必須是一個能實際上鼓舞和推動別人前進的人。只有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在素質教育中起到應有的育人作用。

參考文獻:

[1]趙乾.談小學語文教學與教師素養[J].教育創新學刊,2013(7).

[2]淺談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的過程[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