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優化課堂教學推進初中數學新課改深入開展論文

學問君 人氣:5.45K

摘要:課堂教學作爲教師進行知識傳授和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作爲學校進行有效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本文從優化課堂教學方面,對實現初中數學新課改有效推進進行了初步論述。

優化課堂教學推進初中數學新課改深入開展論文

關鍵詞:初中數學優化教學教學相長

當前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全面實施,更新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實施教育改革、提升學生能力,已經成爲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和任務,也成爲國家人才培養、科技強國的需要。要想實現初中數學新課標所提出的各項要求,就必須做好開展優化數學教學的研究,把數學課堂教學作爲一個有機的,環環相扣的整體,把師生之間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進行有效貫穿。而長期以來,課堂教學基本就是一種“注重知識傳授忽視能力培養,注重知識教學忽視學法指導”單一性教學模式,這就對初中數學教師提出了要“授人以魚”,還要“授人心漁”,更要“與之同漁”的教學要求和任務,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學生樂學、好學、善學。本人根據自己的粗淺嘗試,談談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

一、抓住學生主體特性,優化教學目標,實現學生學習效能長足發展

教學實踐證明,教學目標的制定要依據教學大綱、教材體系和學生主體的實際,既要能夠實現學生基礎素質的培養,又要實現學生能力的提升。但由於教學內容的不同,教學對象的不同和教學環境的不同,導致教師在教學目標的制定時也會有所差異。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制定的“三維特性”要求,抓住學生的能動特性和教學活動的多樣性等方面,制定切合教學實際的目標任務。如在“全等三角形判定”知識教學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理解進行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基本方法和類型,更要讓學生了解到能夠透過知識遷移和轉化思想,將全等三角形判定知識,在四邊形、函數拋物線知識解答中,透過有效的穿插和運用,逐漸滲透數學知識學習研究的方法,使學生懂得數學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繫,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數學思想發展和進步。

二、抓住數學知識特性,優化教學內容,實現學生學習知識有效掌握

初中數學新材它與生活的密切關係、章節知識的內在關聯、問題類型的變化特性,展示了數學教材的創新、實用、開放,具有基礎性,探索性、發展性、趣味性等特點。教材是教學的`基本依據,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根本和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教材的特點,“既要遵循教材,又要超越教材”,能夠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的充實和調整,挖掘教材的內在因素,調動自身的知識積累,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把握教材、使用教材,優化教學內容,促使教學內容現代化。如在“統計初步”知識講解時,內容抽象,平淡無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會得到有效激發,這時,教師可以在基礎知識和統計方法講解過程中,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進行初步統計,讓學生帶着問題進行學習,這樣學生不僅對統計知識有了一定的掌握,還對簡單統計的方法、步驟有了很好的掌握,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提高了授課效果,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抓住教學要素特性,優化教學過程,實現學生學習能力有效提升

學生、教師、課堂作爲教學過程的三要素,三者之間相互融合,相互協調,是一個整體推進的有機體。著名教育家周林虎曾經指出:教學過程的本質是“對話”是“交流”是“溝通,這一過程實際上是師生以教學資源爲中介,課堂爲載體所進行的交互影響的一種人際交往活動過程。”因此,教師要抓住教學過程的歷史性、週期性、整體性等特點,根據學生知識水平、身體素質、心理特徵等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正確處理知識、方法、能力之間的辯證關係,要設計具有生活型、探索性、啓發性、創造性的教學情景,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到整個教學過程,實現教學質效的雙提升。如在在不等式知識複習課教學時,教師可以改變過去教師提問、學生解答,教師講解、學生聽講,學生練習,教師點評的舊模式,採用先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進行錯題剖析;然後讓學生總結解答不等式的注意事項和方法,最後教師出示拓展性生活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活動。這樣,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展現,學生學習能動性、探究性就能得到充分激發。

四、抓住個體差異特性,優化教學方法,實現學生學習成績整體進步

新課程的標準指出:“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而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是客觀事實,新課程教育改革綱要提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由此可見,教師要及時瞭解教學方法的新變化,熟悉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採用問題法、情境法、遞進法、遊戲法、合作法、探究法、練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同時,藉助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幻燈投影、實物投影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增大課堂教學內容密度,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總之,優化課堂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只有認真借鑑與汲取他人的成功做法和經驗,善於創新,善於思考,善於總結,形成適合學生的新的教學模式,推動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的雙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