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幼兒園創新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6K

淺談幼兒語言教育的創新

幼兒園創新教育論文

摘要: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時期,語言教育在整個幼兒園教育中佔重要地位。如何爲幼兒語言學習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我們要在繼承中求創新,不斷提高幼兒語言教育的質量。

關鍵詞:幼兒 語言 創新 教學環境 語言教材

Abstract: Early childhood is a very important and critical period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language education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whole nursery education. How to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language learning, we need to seek innovations in succession,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arly childhood language education.

Keywords: innovative teaching children language environment language teaching

人區別於動物之所在,是人不只有情感語言、物質語言、人還有了命題語言,主觀性語言、精神性語言,人由此而成爲人,人在創造語言世界的同時創造了人的世界,創造了人的歷史,創造了人自己。兒童時代起的語言教育是使人成爲人的教育,是讓他在創造自己,成爲自己的教育。我們不能把幼兒語言教育看成是德育、智育、美育、體育的承載者,語言教育有其獨特的生命意義。幼兒語言教育讓人類邁向藝術生命、科學生命、音樂生命、文學生命的第一步,我們要以區別於小學語文教育、中學語文教育和大學語文教育的新眼光去看幼兒語言教育的性質。

一、開放性的學科性質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幼兒園語言教育改革的一個導向是提供整合的語言教育觀念,研究者們開始把兒童語言學習看成一個整合的系統,充分意識到兒童語言發展與其他智能、情感等方面發展整合一體的關係。在兒童語言發展過程中,兒童對每一個新詞、每一種句式的習得,都是整個學習系統調整、吸收與發展的結果。離開了兒童發展的其他方面,語言學習是不可能成功的。與此同時,兒童語言學習的每一點收穫,都對他們其他方面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兒童其他方面的發展同樣也離不開語言的發展。基於這樣的認識,在開展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時候,幼教工作者注意從外部進行整合,將語言教育視爲學前教育整體中的一部分,加強幼兒語言教育與其他方面教育之間的聯繫,幼兒的語言學科應用德、智、體、美相互滲透,結合一體。無論是音樂還是算術,他們都是人類的語言,他們共同的性質和特徵就是人類對於生命的表達。只是表達的方式不一。在幼兒學習各個學科的同時,應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唱的每一首歌曲是用五線譜表達的語言;做的每一段操是用肢體表達的語言。我們不能僅僅說幼兒語言是單獨的一門語言學科,更不能說它是語文學科,它是學期的一種幼兒言語教育,是一門於德智體美等其他學科的生活性學科。它的教學目標是,充分展現語言的魅力,激起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讓幼兒認識語言,學會日常生活語言,並形成自我的語言價值觀。

二、生活化的語言教材

400年前誕生在捷克的誇美紐斯告訴我們,語言的學習要從作家開始,而不是從文法開始,亦即從活生生的文學開始。因爲這樣做,是便於語言融入生活,便於語言融入生命,成爲生命的一部分,從而,成爲學生自身生長的因素。語言必須融入生活,語言教育也必須貼近生活。怎樣才能讓幼兒語言教材更具生活化?

我國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專家認爲,幼兒學習語言有三大特性:易行性、積累性和滲透性,其中滲透性指的是語言學習是隨時隨地進行的,幼兒不必爲學習語言而付出額外的智力負擔,幼兒可以在不知不覺中獲得大量的詞彙和理解表達的經驗。幼兒的語言學習滲透在一日生活中,滲透在幼兒所獲得的各類知識中。但是在許多幼兒園我們可以看到,老師給孩子發的一本書面語言教課書,加之中國大部分的教師和家長按照傳統認識,習慣於以本爲本的按教材教幼兒學習語言。據有關資料顯示幼兒時期是語言日趨迅速發展的時期。但是, 幼兒的語言絕不是自然形成的, 而是在後天的社會環境中, 透過教育和言語實踐逐漸發展起來的。從小就受到良好教育和較多言語刺激的兒童,其語言發展也比較快, 在正常的教育下, 學前兒童能夠掌握本民族語言的全部語音, 詞的數量也會迅速增加, 能夠掌握語言的基本語法結構形式, 口語表達能力逐漸發展。以本爲本的教材教育反而侷限幼兒語言學習的學習範圍和接受新生事物的學習思維。因此,在選取幼兒語言教材的時候,不受教材的侷限我們應儘量更多地讓幼兒在社會生活中學習語言。怎樣讓幼兒在社會生活中學習語言?並且更好地更有效地學習語言?

 三、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

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傳統模式是注入式多, 這是由於幼兒學習語言的途徑是靠“聽”和聽後的模仿說。在幼兒語言教育過程中, 教師要隨時隨地爲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首先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支援性語言環境, 要做個“有心人”, 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觀察和傾聽幼兒的談話, 對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相關資訊進行較敏感的捕捉, 並加以正確引導。這不僅是創設良好的支援性環境的基礎, 也是幼兒教育更合適的語言學習的條件及保證。例如, 每天的喝果汁環節。喝完的孩子都會將果汁杯送入垃圾筒, 並告訴老師說: “老師, 我吃完了。”只有麗麗說: “老師, 我喝完了。”教師聽後立刻表揚了他, 並當着大家的面進行了鞏固: “對, 你喝完了。”其他孩子聽了, 也紛紛向他學習, 教師及時地給予了肯定。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更高了。

其次,創設平等和諧的語言環境, 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幼兒離開家庭進入幼兒園,由於環境的變化, 適應能力較差的幼兒容易沉默寡言。有的雖然已經和老師、同伴很熟悉了, 但也常常不愛交流。有的小朋友經常聽他媽媽說在家有多調皮, 但每次在幼兒園我們幾乎很難聽到他的聲音。因此, 幼兒園應儘量創設家庭式的氛圍, 與幼兒平等相處, 尊重每位幼兒, 蹲下來與幼兒交流, 積極鼓勵、引導幼兒說話。當幼兒主動與教師說話時, 教師要耐心傾聽, 並作積極的迴應。以此消除孩子們的緊張心理, 就越來越敢說, 也越來越願意說了。

最後,有效利用自然環境中的素材。生活是語言的源泉, 只有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 才能產生豐富的語言。因此, 帶幼兒走進大自然, 實地參觀、感受生活、感受真實的世界, 讓幼兒不僅有說話的機會, 而且有說話的內容,這是十分重要的。例如, 春天到來的時候要帶着孩子們到戶外去散步, 去看花草樹木,應我不失時機地向幼兒提一些具有啓發性的問題,譬如“這些樹葉像什麼呀? ” “這些花是什麼顏色?”等等。在這些感性生活的積累中,幼兒會享受生活的美好同時激起他們想表達語言的熱情。

四、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

古文今用。中國的古典文學, 是我們祖先留下的一筆豐富的文化遺產。那些優美的古詩詞, 還有《弟子規》《三字經》, 儒家的《論語》《大學》《中庸》, 道家的《道德經》, 等等, 現在的人讀起來也是受益匪淺。讓孩子從小就適當接觸一些古文,使他們感受祖國語言形式的豐富、優美, 培養他們的韻律感, 增強他們的記憶力和理解力, 也能很好地滲透品德教育, 從而以民族文化涵養我們民族的未來。但由於文言文不像白話文那樣淺顯易懂, 閱讀、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在幼兒語言教學中,我們應針對文言文難懂拗口的缺點,把古文改編成一首首易於背誦,朗朗上口的童謠,並配合有趣的音樂,教合理的動作,使幼不會覺得枯燥無味。

在音、體、美中滲透語言教學。首先在音樂教育活動中滲透語言教育,語言和音樂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那一串串跳躍的音符、歡快的節奏以及美妙動聽的旋律的背後,幼兒都會編出不同的故事。如歌曲《小紅帽》,這是一首欣賞作品,然而在藝術的魅力下,幼兒在與老師聊天的過程中學會了這首歌曲,不僅陶冶了幼兒的心靈,而且發展了幼兒的聽音樂學語言的能力;在美術教育活動中滲透語言教育兒童的世界到處充滿着美的色彩,他們愛畫、愛玩、愛製作。幼兒教師可常利用過渡環節或午睡前開個“小小故事會”,請每位幼兒自己講畫面裏的故事,討論和欣賞畫面裏的內容,交流自己的感受。在利用創編故事、兒歌引導幼兒進行繪畫創作活動中,使幼兒變被動爲主動,變機械模仿爲主動的探索想象,使幼兒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社會交往及表演等智能均充分得到發展和提高;在體育活動中,幼兒的活動量往往比較大,他們興致高,有時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根據這一特點,在爬、跳、跑等活動中,先請幼兒觀看教師的示範,請幼兒講述教師動作中的要領,討論動作中的注意事項;之後請幼兒模仿教師的動作。這樣,既注意了活動的動靜交替,又使幼兒透過自身的體驗,說出了活動的特色,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遊戲教學,處在遊戲中的幼兒是一個完全放鬆、自由的個體, 他們可以利用各種材料按自己的意願和想象進行大膽地探索、交流、展現自我,這不但能增進幼兒對事物的認識, 滿足幼兒的創造需要, 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並帶給幼兒成功的喜悅。因此, 我們選擇遊戲作爲創新教育的主要載體, 透過結構遊戲來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扮演角色教學是在遊戲教學中創新中的一種,可以讓幼兒選擇他已認知的一個角色,或是生活中的,書中的,和自己喜歡的人一起扮演生活中的故事或是童話書中的故事。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還可培養自己在社會中更好與他人相處的能力和責任感。又例如,許多幼兒在自己建構出的某一形體上增拼出不同形體, 構成新物品。在圓圈上增拼出小花、小碗、眼鏡等, 在建構屋頂爲三角形的房子後, 又能舉一反三地建構出同一類物體的不同造型: 有陽臺的房子, 有排風扇廠房等, 建構的物體逼真, 富有生活氣息。又如: 在“車輛”的原型上, 進行車頭、車廂、車輪的改造, 重新組合設計出形象各異、功能不同的新式的車輛同時還會按物體的不同組合搭配顏色, 突出表現物體的明顯特徵。而且在建構佈局上, 會用細小的雪花片建構公園的大門, 選擇大型積木建構公園的外景, 協調建構對象的色彩、結構、佈局, 使建構造型顯得更漂亮、更有新意。

目前我國在受國際多元文化衝擊的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延續和創新從幼兒開始,幼兒語言教育更需進深一步的探討和研究。以上筆者只是從教育教學的新角度淺談,無太多國外學術原理的引用,當然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在今後的發展中,幼兒教育的研究一定會碩果累累。

參考書目:

周兢,餘珍有:《幼兒園語言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幼兒園全語言創造教育活動與課程創新設計指導手冊》 中國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淺談小班幼兒的趣味數學教學

導讀:根據數學科的教育計劃,許多遊戲是讓小朋友在室內進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創編一些包含數學練習的室外體育遊戲呢?因爲那樣既可以滿足幼兒戶外活動的需要,同時也能進行數學練習。

小班幼兒由於其年齡和生理心理特點,尤其喜歡遊戲和運動,而數學由於其學科特點,相對而言比較抽象和枯燥,如果將數學知識融入遊戲和運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動中學,就既可滿足幼兒的遊戲和運動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數學教學目標。根據這一理論設定,在組織小班數學活動時,我就着手進行數學知識與遊戲運動相結合的實驗。結果表明,讓幼兒在遊戲、運動中學數學比單純的數學集體活動和操作活動效果要好。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經驗和體會:

—、在遊戲中學數學

教育家說:“玩具是幼兒的'天使,遊戲是幼兒的伴侶”,幼兒就是在遊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遊戲深受幼兒喜愛,融入數學知識的遊戲或者說將數學活動設計成遊戲則更受幼兒的歡迎。在數學活動中,我總是採用遊戲的形式,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簡單重複的練習也因遊戲而變得生動起來,小朋友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效果也會更好。

1、結合日常生活活動設計數學遊戲

日常生活活動在小班幼兒的一日活動中佔了很大的比例,從家長的心理需要考慮,他們也希望老師更多地關注幼兒的生活護理而不是學習,所以,將數學知識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活動中就是小班數學老師必須面對的一個課題。據此,我設計了一些遊戲,讓幼兒在生活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如:吃餅乾的時候,小朋友大多關注的是“吃”這一活動,不會考慮別的更多的東西,我就啓發幼兒動腦筋讓餅乾“變魔術”,一會兒變成三角形,一會兒變成圓形,一會兒變成正方形,這樣,在吃餅乾這一生活環節中,小朋友們關注的就不再僅僅是吃,同時也鞏固了對圖形的認識,培養了幼兒動腦筋的習慣,還避免了浪費餅乾的現象。

2、結合幼兒感興趣的特例設計數學遊戲

小班幼兒由於年齡較小,不能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對於枯燥的數學更是愛不起來,注意力集中不起來。一次,組織幼兒看魔術表演,我發現在整個過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觀看。這說明,小班幼兒不是不能相對時間長一點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視內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兒的內容和形式就能讓幼兒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受這一生活特例的啓發,在幫助幼兒進行數學知識複習時,我就採用了“變魔術”的方法,比如:將顏色和圖形結合起來進行復習,我故意用誇張的動作將各色圖形藏到背後,嘴裏說:“一、二、三,變、變、變!”小朋友都睜大眼睛靜觀到底變出什麼來,注意力高度集中,練習效果也就更好。

二、在運動中學數學

有人說,幼兒是在摸、爬、滾、打中認識周圍世界的,由於年齡原因,小班幼兒更喜歡運動,順應這一年齡特點,我注意將數學練習和運動即體育遊戲結合起來,讓幼兒在運動中學數學,收效也很明顯。

1、對現有體育遊戲進行改編

許多現成的體育遊戲注重的是對幼兒基本動作技能的訓練,因其簡單有趣,深受幼兒的喜愛。如果將數學知識融入其中,豈不是既練習了動作技能又鞏固了數學知識?可謂一舉兩得、兩全其美。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有意識地對現成的體育遊戲進行改編,將數學練習融入其中。如;“拍皮球”是個傳統的體育遊戲,我結合“1”和“許多”的教學和3以內的點數,在原來的遊戲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許多下”、“拍三下”等,讓幼兒練習邊雙腳跳邊回答:“跳一下”、“跳許多下”、“跳三下”。改編後的體育遊戲更切合教學實際,也更有利於幼兒掌握數學知識。

2、根據需要創編體育遊戲

根據數學科的教育計劃,許多遊戲是讓小朋友在室內進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創編一些包含數學練習的室外體育遊戲呢?因爲那樣既可以滿足幼兒戶外活動的需要,同時也能進行數學練習。實踐證明,根據數學教學的需要,創編一些易組織的體育遊戲是可行的。如:結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學,可創編《我給球兒來排隊》的室外遊戲;結合圖形的教學,可創編體育遊戲《跳房子》等。

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理論,有學者提出了讓幼兒從“在操作中學數學”向“在社會情景中學數學”變革的理論,我想,讓小班幼兒在遊戲中、在運動中學數學也算是學習這一理論的一點實踐經驗和體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