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幼兒園教師的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1.16W

學前教育,看似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卻對孩子的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看看下面的幼兒園教師的教育吧!

幼兒園教師的教育論文

幼兒園教師的教育論文

[摘要]教育機智是教師在面對突發教育情境時作出迅速、準確的判斷與及時、恰當的行動的能力,它具有豐富的教育內涵。本文根據活動觀察與相關分析,歸納出幼兒園教師教育機智的幾種表現:對幼兒敏感,有剋制的干預,理解幼兒,因勢利導,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巧妙創新以及臨場應變等。爲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育機智水平,建議教師重視活動前的準備工作,做有準備的教師;關注活動中幼兒的反應,做善於觀察的教師;重返關鍵事件,做善於反思的教師。

[關鍵詞]教育機智;幼兒園教師;教育情境

一、幼兒園教師教育機智的內涵

何謂教育機智?教育大辭典將其解釋爲:教師在面臨複雜教學情況時所表現出的一種敏銳、迅速、準確的判斷能力。如教師在處理事前難以預料而又必須特殊對待的問題時,以及對待處於一時激情狀態的學生時所表現出來的能力。也有學者提出,教育機智是教師對突發性教育情境作出迅速、恰當處理的隨機應變能力。馬克思·範梅南則將教育機智看作是一種深切的關注,“它使我們能夠在與孩子和年輕人生活時充滿智慧地行動”。劉徽認爲,“教育機智是在適當的時候,在適當的地方,對適當的人做出適當的行爲,突出此時此地之感,關注課堂中的情境和時機”。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機智就是教師在面對突發教育情境時作出迅速、準確的判斷與及時、恰當的行動的能力,這種能力具有實踐性、情境性、創造性、不確定性等複雜的特徵。儘管這是教師瞬間的判斷和迅速作出的決定,但這種教育機智往往能夠成爲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捕捉問題、作出反應、取得令人驚喜效果的線索,儘管它可能是模糊的、不確定的,但卻能夠顯示出教師的某些教育風格或人格特質。因此,教育機智具有豐富的教育內涵。

基於以上對教育機智的認識,並根據幼兒園教育的特點,本研究嘗試對幼兒園教師的教育機智進行深入探討。衆所周知,幼兒身心發展的獨特性和幼兒園教育的保教並重讓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複雜性和情境性,在實際工作中會有許多轉瞬即逝的教育時機,常常出現種種複雜的教育情境,這些都需要幼兒園教師及時捕捉,及時應對。因此,對於幼兒園教師來說,教育機智可以說是一種必備的工作能力。

二、幼兒園教師教育機智的表現

1.對幼兒敏感

午睡結束了,小朋友們開始陸續穿好衣服、整理好牀鋪從午睡室走出來。老師發現只有歡歡一個人還坐在牀上沒有挪動,老師看了他一眼,觸碰到了他那有些內疚的眼神,老師頓時明白了什麼。等其他小朋友都走出去後,老師走到他身邊,貼在他耳邊悄悄說了幾句話,然後幫他換上乾爽的牀單和衣服。歡歡開心地走出了午睡室,彷彿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

案例中的教師能夠留心並讀懂幼兒的眼神,反映出的正是教師對幼兒的一種敏感,這種敏感能夠幫助教師理解具體教育情境所包含的意義,並做出恰當的教育行爲。這種敏感源自教師對幼兒發展特點的熟練掌握和對幼兒的細心觀察。正是透過觀察,教師捕捉到了幼兒難以用言語表達的資訊。基於這樣的敏感,幼兒園教師能夠對幼兒作出準確判斷(即幼兒經歷了什麼)和適宜的教育決策(即我需要爲他做什麼)。

2.有剋制的干預

平平還在費勁地往上擡腿,老師知道他想翻過那道矮矮的護欄。他已經嘗試了好多次了,有一次都差點兒成功了,但也許他覺得有點危險,所以又退了下來。老師站在一旁靜靜地觀察着他。平平再次來到護欄旁,抓住扶手努力地擡起了自己的腿,然後屁股一扭便翻了過去。他回頭看了一眼老師,老師笑着走過去拍拍他的小腦袋。

何時該剋制?何時該等待?何時該干預?對於幼兒園教師來說,這是一種對教育機智的領會。在某些情況下,如幼兒在活動中變得躁動不安或做出了某些可能有危險的動作,這時教師就需要當機立斷,迅速作出反應,以直截了當的方式加以干預。在某些情況下,教師則可能需要關注幼兒的情感需求,給予他們及時的迴應。觀察發現,教師作出當機立斷和及時迴應往往是比較容易的,但如何給予“有剋制的干預”通常是她們覺得比較困難的。很多教師往往急於完成自己的活動目標,因而很多時候會不自覺地加快幼兒學習的進程。例如,當幼兒很費力地在做某件事或很努力地在表達一個意思時,教師似乎很難做到靜靜等待,通常她們會說,“來,讓老師幫你把衣服穿上!”“老師幫你把它畫的更漂亮些!”事實上,幼兒只有親身實踐,才能從中完成積極的自我建構。上述案例中教師選擇的是等待,目的是讓幼兒自己去嘗試、探索並最終體驗到成功感。教師的“觀察”“笑着走過去”“拍拍他的小腦袋”就是一種“有剋制的干預”。如果教師急於代替幼兒解決所碰到的問題,幼兒也許感受到的只是被教師控制的挫敗感、羞愧感和自己的無能爲力。因此,幼兒園教師的教育機智應表現爲一種有剋制的干預,既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給予支架性引導,又給予幼兒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進行自我探究、自我建構和自我成長。

3.理解幼兒

老師發現麗娜從早上被媽媽送到幼兒園開始,就一個人無精打采地玩着。老師知道麗娜的爺爺前兩天病得很厲害住院了,她和爺爺的感情很好。

老師:麗娜,你今天看起來很傷心,可以和老師說一說嗎?

麗娜:嗯,我想去看我爺爺。

老師:你在想爺爺。

麗娜:嗯,可是大人不讓小孩進醫院。

老師:你真的很想去看爺爺?你知道爺爺生病了卻不能去看他,你很難過?

麗娜:昨天晚上我奶奶哭了。

老師:這也讓你很難過、擔心,是嗎?

麗娜:(嘆了一口氣,但也放鬆了很多)是的。

老師:我們很愛的人生病時,我們都會很擔心,我想想,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我們的擔心減輕點?雖然你不能去醫院看爺爺,但你看,我們是否可以給爺爺做個特別的卡片,上面寫下你想跟爺爺說的話,然後讓大人幫你帶給爺爺,好嗎?  麗娜:好啊,老師您能幫我寫些話嗎?

(該案例選編自卡羅爾格斯特維奇的《發展適宜性實踐:早期教育課程與發展》一書。)

當幼兒知道有人理解或接受自己的感受時會產生欣慰感,隨之可能會有效釋放出焦慮、害怕、擔心等消極情緒。案例中的教師透過事先了解和觀察幼兒語言和非語言表達出來的情緒、情感,主動詢問並對幼兒的悲傷情緒給予了理解和同情,提議透過製作卡片寫上祝福的話幫助幼兒疏導不良情緒。這種引導幼兒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緒的做法,對幫助幼兒形成健康的情緒體驗和積極的個性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案例中的教師表現出來的教育機智既是一種對幼兒的尊重(允許幼兒表達自己的情緒),更是一種對幼兒的理解。

4.因勢利導

星期一,班上的孩子活動時往往會比其他日子顯得活躍,但現在看來很多孩子已經玩得很累了,因爲我發現很多孩子不停地從一個區角跑到另一個區角“瞎逛”。雖然按照日程表,自由活動時間還沒到,但我決定提前讓孩子們收拾好玩具,進入到下一個活動環節。第二天,區角活動時間,孩子們大多在全神貫注地開展複雜的建構遊戲,我見機決定適當延長這一活動的時間,以便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和探索。

因勢利導是一種審時度勢,需要教師具有敏銳而專業的判斷力。案例中的教師透過觀察幼兒的行爲表現判斷出他們的學習狀態,在時間安排上給予了適當的引導與支援。因勢利導與靈活性密切相關。幼兒的一日生活和活動設計有一定的時間規定,但如果教師古板地按照時鐘來規定一日生活和活動的開始結束時間,那麼規定就會變成束縛幼兒發展的枷鎖。案例中的教師能根據活動過程中幼兒的需要對時間安排作出靈活變通,既減少幼兒的無效探究,也爲幼兒的自主探究提供充裕的時間。這種尊重幼兒發展的特點並給予積極引導與支援的做法也是教師教育機智的重要表現。

5.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

戶外活動回來,孩子們依次盥洗完畢,開始端起飯碗香香地吃起飯來。突然,貝貝嗆了一口,一下子把飯和湯都噴了出來,噴得桌子上、身上到處都是。坐在貝貝旁邊吃飯的小朋友立馬大聲喊了起來:“老師,他吐飯了,哎呀,好髒。”主班老師趕緊走了過去,輕輕地拍打貝貝的後背,輕聲地對周圍的小朋友說:“貝貝可能不舒服才這樣的,沒有什麼髒的。”說完,老師迅速擦乾淨桌面,牽着貝貝的手去盥洗室清洗。回來後,其他小朋友都關心地問候貝貝:“好點了嗎?慢慢吃,你會好起來的……”

對於幼兒園教師而言,透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幼兒的行爲,也是一種教育機智。案例中的教師在貝貝出現突發情況後,給予了細心地照料,相信教師的這一行爲會對其他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事實上,我們已經看到,其他幼兒在教師的影響下也開始關心起貝貝來。的確,教師個人的言談舉止以及對人對事的態度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

6.巧妙創新

濛濛最近情緒很不穩定,老師瞭解到濛濛新添了一個妹妹,媽媽的關注可能較多轉移到了妹妹身上,這也許讓濛濛有些嫉妒。第二天,老師在娃娃家新增了娃娃、奶瓶、尿片等玩具。濛濛抱起了娃娃說:“寶寶哭了,來,讓媽媽抱抱你。”在接下來的集體教育活動中,老師與幼兒討論起媽媽與新生兒這個話題來。

案例中的教師透過觀察,發現了該名幼兒有特殊的情感支援需要,由此特意爲幼兒提供了相應的材料,以幫助幼兒調節自己的情緒情感,可以說,這種巧妙的創新爲幼兒度過情感危機提供了支援。在幼兒園裏,類似的創新舉措不勝枚舉,例如組織幼兒到戶外活動很容易出現隊伍混亂失控的情況,教師想出了一種簡單的手指遊戲來引導幼兒排隊,讓幼兒邊做手指遊戲邊行進。需要強調的是,教育機智並不等於教育技巧,技巧是偏“理性取向”的,關心的是怎樣做才能獲得最大效益,而教育機智則是偏“關心取向”的,關注的是幼兒需要什麼、學習什麼、怎樣學習等問題,體現的是一種人文關懷,並在這種關懷中產生富有教育意義、能夠吸引幼兒的教育行爲。

7.臨場應變

上午,幼兒園臨時安排一些幼兒去體檢,主班老師帶走了部分幼兒,剩下的讓他們在區角里活動。這時,幾個孩子開始活躍起來,他們你追我趕,四處亂跑。這時候,蘇老師走進來了,她坐到圖書角的幾個孩子身邊,說道:“有個有趣的故事一直藏在蘇老師的腦袋裏,哪本書裏都找不到。我現在講給想聽的小朋友。”蘇老師於是開始惟妙惟肖地講起了故事。這時,那幾個四處亂跑的孩子也悄悄地圍了過來……

在活動過程中,即使事先做了充分的準備,也難免會出現一些難以預料的情況,這時,教師就需要臨場應變了,這也是教師教育機智的一個重要表現。案例中的教師在面對可能失去控制的場面時,透過機智的應變策略吸引幼兒並讓他們安靜了下來。從某種程度上講,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就像是一系列的“即席創作”,它要求教師不僅要承擔起作爲幼兒活動的引導者、支援者與合作者等基本教育角色,還要知道如何應對突發情況進行臨場應變,這無疑考驗着教師的專業素質。

同樣需要強調的是,幼兒園教師的教育機智並不侷限於上述幾個方面,而且這些方面往往也不是孤立表現出來的,事實上,它們通常是以一種整合的方式呈現出來的。

三、如何提升教師教育機智的水平

幼兒園日常工作中常常會出現許多具有教育意義的突發情況,如果幼兒園教師具備一定的教育機智,就有可能將這些突發情況轉化爲寶貴的教育時機,爲幼兒獲得必要的學習經驗提供支援。如果教師缺乏教育智慧,則這些突發情況就有可能影響幼兒活動的正常開展。因此,對幼兒園教師來說,如何機智地利用這些時機爲幼兒的發展提供支援是一種重要的專業能力。結合對教師教育實踐的觀察以及有關教育機智的相關理論,筆者建議教師從以下幾方面着手。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機智。

1.重視活動前的`準備工作,做有準備的教師

教育機智強調“即席創作”,它是一種“臨場天賦”,但這並不意味着不需要做好事先準備工作。事先準備與教育機智是預設與生成的關係,兩者可能會有衝突,但更應該是相互協調、共同促進。預設是爲了更好地生成,事先準備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機智產生的前提條件。很難想象,一次毫無計劃的活動會怎樣展開,但可以預料到的是,教師多半會緊張忙於應付各種情況,對幼兒的真實反應會無暇顧及。因此,在開展活動前做好準備工作非常重要,包括根據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興趣特點進行合理的活動設計,根據活動計劃做好充分的環境、材料以及知識準備等,尤其是當面對一個相對陌生的內容時,活動設計更需要精心的準備。   實踐證明,活動前的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教師的視野就越寬闊,與幼兒的互動就越容易深入,也越能激發自己的靈感,從而產生教育智慧。需要強調的是,這裏的活動準備不是要求教師去做一個嚴謹的規劃,而是更提倡教師做一種願景式的活動計劃,這種計劃既能夠預設到活動的目標與方向,同時又充分考慮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法,以便在活動中能夠根據實際情況作出靈活應變。

2.關注活動中幼兒的反應。做善於觀察的教師

在一次觀摩活動中,一位特級教師談起了她對活動的看法:判斷一個活動精彩不精彩,不用看教師,只要看着孩子的眼神就知道了。這段通俗的話說明教師的教育機智、專業能力都會透過幼兒的反應表現出來。因此,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及時關注與敏銳觀察是產生教育機智的關鍵。一方面,幼兒的反應可爲教師教育機智的“即時創造”提供真實的情境,尤其是幼兒的“意外反應”往往會激發教師的教育智慧。例如,在一次班級自由互訪活動中,教師發現班裏互訪的幼兒人數超出了預期,出現了擁擠、吵鬧的現象,她立即對幼兒進行了分組,與另一名配班教師一起,把幼兒分流到不同的區域,並以環形走動的方式帶幼兒參觀班級。另一方面,教育機智本質上表現爲一種關心取向的師幼關係,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幼兒,體現出一種對幼兒成長的責任感,這種關注和責任感就是教育機智的表現。

3.重返關鍵事件,做善於反思的教師

教育機智是教師在活動情境中產生的即時反應,在真實的教育現場,教師通常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決策並採取行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沒有過多的時間去分析決策的依據。但“機智地行動要求教師找到情境中的線索”“認識到自己的特點和情境之間的關係,有助於教師更好地行動”。所以,我們提倡教師要重返關鍵事件並對此進行反思,例如關鍵事件爲什麼會出現?幼兒爲什麼會出現這種反應?我採取了什麼行動?行動的結果怎樣?我爲什麼要這樣做?這與我的教學風格有關嗎?透過對關鍵事件的反思,教師能夠發現自身的教學特點,並可能由此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

總之,強調教師具有教育機智的重要意義在於它能引導教師在日常工作中以一種全身心投入的態度,以一種關心取向面對幼兒,關注並反思一日活動中的關鍵事件。只有充分認識到每一個教育情境都具有它獨特的意義時。教師纔會自覺地運用教育機智,做出明智的教育決定,採取正確的教育行動。

參考文獻:

[1]顧明遠,教育大辭典(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16.

[2]查嘯虎,教育概論[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5:220.

[3][5]馬克思·範梅南,教育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M],李樹英,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4]劉徽,教育機智論[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