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文學讀物對學校德育教育的作用論文

學問君 人氣:2.95W

一.新時期學校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文學讀物對學校德育教育的作用論文

(1)現階段,中學生存在法律意識淡薄,紀律觀點淡化現象。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獲得僅僅來源於有限的課堂傳授和偶得的社會反面教材,缺少系統的習得;紀律觀點也不像企業員工培訓一樣,有清晰的步驟和有效的招數,雖然可能有象徵性的開學第一課講話,可能有“文化立校”的制度手冊,但是學生往往鮮有認知,基本上都是先有行爲過錯,後有誡勉談話,有的甚至是紀律處分等。

(2)現階段,中學生存在價值觀念含糊,價值判斷淡化現象。不同先天條件和後天環境,不同的人生經歷會導致人的價值觀的形成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判斷和價值觀體系,在同樣的客觀條件下,具有不同價值觀判斷和價值觀體系的.人,其動機模式不同,產生的行爲也不同,有的甚至與學校大力倡導的德育標準背道而馳,使得本就缺乏道德研判能力的學生陷入了更深的迷茫中。

(3)現階段,中學生存在道德堤壩滑坡,心理品質脆弱現象。物質文明發達不能掩蓋精神文明缺鈣;身體“大廈”龐大不能替代心理“框架”堅實。在社會大氣候的影響下,當下學生消費觀念畸形,比吃比穿比玩的現象屢禁不止,事實上也不是禁止就能解決問題的;團結友愛、艱苦樸素、堅忍不拔、頑強拼搏的品質不翼而飛,代之以動輒吵嘴鬥毆,相互猜忌,個體娘化、脆弱、多疑、恐懼、猥瑣、畏縮等心理問題層出不窮。

二.文學讀物對新時期學校德育教育的作用

面對新問題,研究新辦法。以文學讀物爲抓手,從優質文字選擇、優良主題萃取、優秀章節體認等角度浸潤、滲透、影響學生,不失爲一種操作簡便、潤物無聲的方法。俗話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讀書是人成長過程獲得認知,習得知識的必經途徑,學生階段,培養人的讀書習慣,利在當今,功在千秋。

(1)文學能夠夯實學生的價值根基,養成積極向上的發展潛質。教育培養人是一項長期工程,要着眼長遠,要從容長進。學生沒有跨入社會,對社會上的不良現象缺乏辨別是非能力,往往不能深刻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和錯誤性,被表面現象所矇騙,甚至做出錯誤的決定。學校在進行德育教育時,可以充分發掘文學讀物的積極主題,用最生動的故事去闡述社會的複雜性,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培養思維品質。比如說,中學語文文言文裏有很多關於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篇章,教學時爲我所用,積極引導,讓學生把這些傳統道德因子內化在自身修養的路上。

(2)文學能夠使學生明白事理,促進學生對道德觀念的深化,彌補學生在道德判斷方面的缺失。從語言學科必讀篇目入手,如英語課文《魯濱遜漂流記》裏主人公以超乎尋常的勇毅,把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一一征服,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一個賴以生存的家園。魯濱遜身上體現了頑強不屈、堅忍不拔、永不言棄、敢於冒險的“硬漢子”的品質;還有一篇關於對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生存狀況的分析,透過和學生的閱讀賞析,讓學生養成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進而養成關注人類生存質態的環保意識。

(3)文學能夠活躍學生思維,促進學生踊躍參與思維再創造。德育的過程是知情意行統一的過程,其中學生將德育要求不斷內化,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我經常說,一個優秀的作家就是一個卓越的建築師,建築設計家。文學是凝練的藝術樣式,文學創造的過程是作家思想沉澱的過程,閱讀文學讀物就是對文學生成過程的體認,讀者透過還原作品的創作背景,感受作家提煉加工素材的艱辛,感悟作品主題,閱讀的過程就是德育浸潤的過程。因此,提高文學讀物的閱讀量,使得學生不僅能夠更好的學習文化知識,同時也能接受德育教化,以文化人,化文成人,不斷提高學生道德修養。赫爾巴特說:“道德普遍地被認爲既是人類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因此,以文學讀物閱讀爲抓手,用好用足學校現有資源,豐富德育模式,充實德育素材,不斷推動新時期學校德育教育再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