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中學體育教學對學生個性形成的作用教育教學論文

學問君 人氣:1.39W

摘 要:青少年時期是人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把握性格形成的因素,對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從青少年的個性特點入手,從體育教學的功能的角度出發,闡述了體育教學對青少年意志力、心理、審美、自信心和團隊協作等個性的形成具有的重要作用,來闡述中學體育教學對青少年個性發展的影響。

論中學體育教學對學生個性形成的作用教育教學論文

關鍵詞:中學;體育教學;青少年;個性

1 前 言

未來社會既是科技的競爭,也是人才的競爭,對人才需求的標準是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相結合的知識型人才。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個性健康狀況,直接影響未來人才質量。伴隨着我國獨生子女在校生的比例日漸增大,獨生子女在家庭與環境的優越以及父母在教育方法上的缺陷,導致了孩子懦弱、自卑、自負、自私、“異性化”等一些不健康的個性。體育具有育人的功效,中學體育教學在塑造學生個性方面有其獨特的效果,是其他科目無法具有的優勢。

我們要本着育人爲本的思想,充分利用體育教學這一素質教育的大課堂,來完善青少年的性格,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滿足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以達到發展學生良好個性的目的。

2 個性的定義與特點

2.1 個性的定義

個性心理學家奧爾波特認爲:“個性是決定了人的獨特的行爲和思想的個人內部的身心繫統和動力組織。”在我國,也有學者認爲,“個性是指一個人的比較穩定的心理傾向和心理特徵的總和”。兩種定義表達內涵基本相同。

2.2 個性的特點

個性作爲一個統一的整體結構,是人的整個心理面貌。每個人的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徵並不是各自孤立的,它們相互聯繫、相互制約,構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結構。這個整體結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個性的整體性,即個性是全面影響人的心理和行爲的一種因素,對人的發展起着決定性的作用;第二,個性的獨特性,即個性的差異性。個性不是芸芸衆生的品質,而是活生生的各不相同的人格;第三,個性的多面性,即個性是由生物因素、心理,社會經驗和人性傾向等結構組成的;第四,個性的動力性,這是由個性的穩定性和可變性推匯出來的特性,即個性是人體的一個內在的動力因素,即可在一定條件下發生變動。

2.3 青少年個性的特點

2.3.1 自我意識方面 青春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進入青春期後,由於身體的迅速發育,青少年很快出現了成人的體貌特徵。因爲這種生理上的變化發生得過於突然,使他們在產生一種惶惑感覺的同時,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思想從一直嬉戲於其中的客觀世界中抽回了很大一部分,重新指向主觀世界,使思想意識再一次進入自我,從而導致自我意識的第二次飛躍,無形中造成了個性上的主觀偏執性。一方面,他們總是認爲自己正確,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另一方面,他們又感到別人似乎總是用尖刻挑剔的態度對待他們。

2.3.2 情緒表現方面 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情緒方面普遍存在兩極性,即強烈、狂暴性和溫和、細膩共存;情緒的可變性和固執性共存;內向性和表現性共存。

2.3.3 人際交往方面

(1)在同伴交往方面。青少年和童年期的兒童有明顯的不同,逐漸克服了團伙的交往方式。進入青春期後,青少年突出表現出許多心理上的不安和焦躁。他們需要有一個能傾吐煩惱、交流思想並能保守祕密的地方,而交友的團伙形式是不具備這種功能的。因此,青少年交友的範圍隨年齡增長而逐漸縮小。青少年好友一般爲相同的性別,這一階段朋友之間的關係也是十分密切的,所建立起的友誼相對穩定和持久。同時,進入青春期以後,男女生之間的關係有了新的特點,雙方都開始意識到了性別問題,並彼此對異性逐漸發生了興趣。

(2)在成人交往方面。進入青春期後,青少年與父母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情感上的'脫離。青少年由於在情感上有了其他的依戀對象,與父母的情感便不如以前親密了;第二,行爲上的脫離。青少年要求獨立的願望十分強烈,在行爲上反對父母對他們的干涉和控制;第三,觀點上的脫離。青少年對於任何事件都喜歡自己進行分析和判斷,不願意接受現成的觀念和規範。因此,他們對於以前一貫信奉的父母的許多觀點都要重新審視,而審視的結果與父母意見常常不一致。

3 中學體育教學對促進青少年性格形成的作用

3.1 體育課對發展學生個性的理論依據

第一,體育教學是在一個比較廣闊的空間裏進行遊戲、運動、競賽,學生在這種積極的、動態的、情景交融的活動中,使精神和身體達到了高度、和諧的統一。

其中,學生的個性可以充分地展示出來,並在活動中得到充分地發展,學生自我觀察、自我控制的能力也會得到培養;第二,由於體育活動大多是以集體協同方式進行的,學生在互相配合、協同的集體活動中,以身體活動爲媒介,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可依賴性、信任感以及相互瞭解、尊重和自尊,對個性心理特徵的形成起着積極的促進作用;第三,由於體育運動有着顯著的競爭特點,也同樣推動着學生好強心、進取心、創新精神、英雄主義等的發展;第四,體育活動給每個學生提供較多的選擇機會,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從中選擇一個或幾個自己感到合適的位置,並在其中扮演一個“角色”,使潛能得到挖掘。這種活動方式上的差異也可以加深個性上的差別。

3.2 透過中學體育教學促進青少年良好個性的形成途徑

3.2.1 透過一些項目的體育教學來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 俗話說,田徑是運動之母。田徑一直是各級學校體育課的主教材,田徑教學的起跑練習能培養同學的快速反應能力,耐力跑在培養學生意志品質方面具有其他運動項目無法替代的作用。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獨生子女的增多,體育教學呼籲快樂教學和更多時尚運動項目的而出現,田徑的單調性、枯燥性日益突出,廣大學生對田徑運動敬而遠之,田徑教學處在邊緣化的尷尬的地位。在當前學生普遍存在意志品質薄弱之際,我們在中學體育課上利用800米和1000米等耐力運動項目,來培養學生克服“極點”,挑戰自我、戰勝自我、超越自我頑強的意志品質,對下一代良好個性的培養將起到很好效果。

3.2.2 透過體操項目培養學生機智、勇敢和果斷的精神 體操的單雙槓、跳箱、山羊等項目,需要練習者有一定體質外,還要有勇敢、果斷的品質。隨着獨生子女的增多,孩子整天在父母的寵愛下,缺乏獨立辦事的能力,膽子小、協作能力差,處理問題基本上都是以我爲中心,自私是他們的共性。這種膽小、懦弱和自私的性格將影響孩子的進一步發展。體育教師要充分利用單雙槓、跳箱、山羊等體操教材培養學生冷靜、果斷的良好心理素質,也可以培養學生保護幫助和團結協作能力;

透過嚴密的課堂組織,培養學生動作迅速、聽從指揮、遵守紀律等安全教育。

3.2.3 透過集體性運動項目培養學生養成團結協作、熱愛集體的團隊精神 未來的社會既是充滿競爭的社會,又是到處需要人與人之間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的社會。排球、足球、籃球等球類項目是集體性項目,是培養團隊精神的最好教材。我們在中學體育課堂上要充分利用排球、足球、籃球等集體性項目來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合作精神。利用集體性項目使學生明白個人的技術水平再高,沒有集體的配合,也很難取得成功。在教學中有意識培養他們相互寬容、鼓勵,透過練習讓同學們明白一個人的力量和整個集體凝聚起來的力量之間的差別,明白1+1>2的個體與集體的關係。

在教學中,緊密結合教材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品質。如教學中的分組幫對安排體質好的同學幫助體質差的同學完成教學任務,尤其是利用教材來引導學生正確異性之間的關係。同時,教育同學們樹立見義勇爲、敢於同壞人、壞事做鬥爭的思想,培養同學們樹立爲他人服務的意識,明白“舍”與“得”的關係,使同學養成助人爲樂、關心集體和熱愛集體的高尚品德。

3.2.4 透過健美操、體育舞蹈等項目培養學生美的氣質 體育教學不僅要講授動作技術,而且還要教會學生在動作技術學習中去體會美、創造美、鑑賞美。青少年正處在身體發育的關鍵期,男女第二性徵已經出現,我們要充分透過健美操、體育舞蹈等教學,要求學生每學一個動作都要保持動作美、姿態美、體型美,把美蘊藏在動作之中,培養學生具有審美意識和愛好,讓學生親身體驗動作美與表現美的深刻含義。另外,我們在教學中透過加強加強軍姿、隊列的訓練,來注重對學生形體、氣質等精神風貌的培養。

3.2.5 透過體育教學來培養學生愛護公物、勤儉節約和保護環境等良好作風 現在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從小養自私,不愛護公共財務的惡習。在體育教學的組織與管理中,要藉助體育課器材,場地等輔助工具,結合具體事例教育學生愛護公共財物,反對破張浪費和勤儉節約等良好作風和生活習慣。

3.2.6 創設或者模擬一定的情景來培養學生心理承受能力 伴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的壓力也日益增大,只有具有良好心裏承受能力的人才能在未來社會生存。因此,我們要利用體育課堂來鍛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如在課堂上採用乒乓球比賽,模擬比分接近或者落後的情況下,讓學生反敗爲勝,也可採用籃球比賽比分相等或者落後,讓學生最後一投或者罰球來決定比賽勝負,鍛鍊學生臨危不懼的良好心理承受能力;還可以在課堂上透過組織教學比賽、遊戲活動及考試、達標、運動會等活動,可以培養同學們良好的心理調控能力及心理的穩定性和適應性,使同學們經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