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語言藝術如何構建鮮活語文課堂論文

學問君 人氣:2.65W

內容摘要:大學期間,參加頂崗支教、教育實習等實踐活動,認識到教師語言運用得當,不僅可以使課堂生動、鮮活,還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論文結合個人實踐所得,重點從四個方面論述如何將教師語言藝術運用到小學語文課堂中。

語言藝術如何構建鮮活語文課堂論文

關鍵詞:教師語言藝術;小學課堂;語文教學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善於運用準確、規範、生動、幽默、激勵等教學語言,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提高教學質量,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構建鮮活的小學語文課堂。

一.規範生動的語言豐富講課內容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準確使用規範的普通話是最基本的要求,學生能聽懂,易理解,在此基礎之上豐富語言,使語言更加生動、形象,有利於豐富講課內容。1.準確規範的教學語言有利於正確引導學生教師的語言要使用準確規範的普通話,切忌方言、俚語等,說全體學生都能聽得懂的話,尤其是在學生學習語文過程中起到示範作用的小學語文教師。一是因爲小學語文學習注重發音的準確規範、語言的表達以及語言的運用;二是課堂語言主要是以語音承載講課的內容,講課內容的傳遞是否正確,與字詞的發音關係密切,教師要讀清字音,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字音的混淆的現象,一旦教師讀得不夠準確,學生就會跟讀錯誤,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小學生,剛剛走進學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詞一句都影響着他們。2.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有利於豐富課堂的講課內容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準確、規範運用普通話的基礎之上,還要將教學語言變得生動、豐富,這就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教師語言表達技巧,例如在講課過程中掌握好語速、語調、注意停頓、語氣以及節拍等。生字、生詞是學習語文的基礎,教學形式如果單一,不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興趣,這時教師要運用不同的教學語言幫助學生更快地融入講課的內容當中。古詩詞對於小學生來說難度較大,生詞多,有些意義和情感很難理解,如果教師只是帶着學生讀一遍,逐句翻譯一遍,學生可能不會完全理解詩中的其景其境,更不會較好地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在講解古詩時老師可以用引導的方式一點一點帶領學生走進古詩。例如在講解《鄉村四月》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運用與學生聊天的方式引導學生走進古詩。教師帶領學生“看到”鄉村四月的畫面,漫山遍野的綠意盎然、倒映着天空的稻田、啼叫着的杜鵑、忙着插秧養蠶的農民伯伯,學生感受到了詩中的畫面,進一步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二.詼諧風趣的語言營造課堂氛圍

教師要學會運用詼諧、風趣的教學語言,這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此外,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適當地使用態勢語,學生透過教師的口語以及態勢語更易理解教學內容。1.追求幽默風趣實習期間,代上一節語文課,正式講課之前,先跟學生做個自我介紹。師:我今天替你們的王老師給大家上一節語文課。生:好啊!師:我說一句話大家猜一猜老師姓什麼?生:好啊!師:“一個人,他姓王,兜裏揣着兩塊糖”大家猜一猜。(學生們思考)師:老師在黑板寫出來,大家好好看。(板書“金”字)生:原來是金,金老師好!生:老師家的金子一定很多!(全班大笑)師:老師兜裏真的有糖啊,我要看在上課過程中誰表現得好,我就把糖獎勵給誰。生:好哇!好哇!師:我們現在開始上課。那一節課學生們非常認真,他們也記住了我的名字,下課了學生們都圍着我轉,我心裏非常欣慰。這樣的教師語言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都偏小,大多數的孩子們自制力不強,無法集中注意力,教師要避免枯燥、單調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利用“聊天”的方式使學生放鬆,營造輕鬆的教學氛圍。2.重視態勢語態勢語中的面部表情所表達出來的'感情最爲豐富,一個人的微笑是最打動對方的,它是一種鼓勵,一種默默的認可。從眼睛中傳達出來的神情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整體狀態。比如說一個老師認真準備了課程,靠自己的理解吃透了這節課的內容,那麼上課時096眼神一定是鎮定自如的、明澈坦蕩的,這就可以表明了自己的自信十足,胸有成竹;相反,如果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只是背誦準備好的講稿,那麼眼神是不堅定的,沒有與學生過多的眼神互動,則表示準備不充分,沒有信心。利用好態勢語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文《讓我們蕩起雙槳》是一篇歡快愉悅的課文,老師在授課時可以將“蕩”字用動作表現,雙手呈現出划船的姿勢,學生們一下子就知道了這是一篇有關划船的課文。老師範讀課文時可以利用眼神、笑容、手勢表現歡樂的感情,學生們學習老師的語氣、神態朗讀,感受其中的快樂。老師最後帶着大家歌唱這首《讓我們一起蕩起雙槳》,學生們有節奏的拍着可愛的小手,左右搖晃着小腦袋,在歡樂、輕鬆的氛圍中結束了學習。

三.靈活多樣的語言創新教學模式

上課的模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講課內容、上課情況更換不同的教學模式,教師也要跟隨不同的教學模式靈活運用教學語言。1.課堂比賽式小學生喜歡比賽,喜歡贏,因此,在課堂中可以採用比賽的方式。例如在小學一年級練習課中,主要是複習這一單元的知識,包括拼音、識生字、組詞。師:今天,我們要複習這一單元所學的內容,同學們都提前做好練習題了嗎?生:做好了。師:好!這節課我們要採取特別的上課方式。生:怎麼上啊?是出去玩兒嗎?師:不是,我們採用比賽的方式,將大家分爲兩隊,男生一隊,女生一隊,看看最後哪隊獲勝。(男生和女生在下面互相看了看對方)生:好!快開始吧!老師。師:彆着急,我先和大家說一說比賽規則,第一環節是“拼音大戰”,讀對一個字加兩分,讀錯扣除兩分;第二環節是“識字大戰”,讀對加五分,讀錯扣五分;第三環節是“組詞大戰”,組詞越多加的分數越多。聽清楚了嗎?生:聽清楚了!師:兩隊起始分都是十分,如果在上課過程有學生說話、打鬧、不聽課的,會扣除相應的分數,現在比賽正式開始!(老師在黑板上寫了“男”“女”,分別在下面寫了10分)師:大家都爲自己加加油吧!一起喊“加油”!生:加油!(握緊了小拳頭)在這樣的賽制下,學生的興趣非常高,積極回答老師的每一個問題,努力表現,爭取給自己的隊伍加分,整節課學生都情緒高漲。另外,在每一個環節後教師都會帶着學生整體的複習一遍加以鞏固。女生最終獲得勝利,有的男生爲此還很失落,比賽最後,教師做總結。師:今天的比賽大家開心嗎?生:開心。師:我看有的同學怎麼不開心呢?是因爲輸了嗎?勝出的學生不驕傲,再接再厲,失敗的學生不能沮喪,要繼續好好學習,爲團隊爭光。以後還想繼續比賽嗎?生:想!我一定會勝出的!生:我不會再輸了!師:好,下節課我們繼續。這樣的教學模式起到了激勵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2.情景再現式有些課程需要學生親自經歷、親自感受,之前聽過鄭老師的一節活動課《做客》。鄭老師想透過這節課鍛鍊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在課堂上進行了情景再現,找學生扮演小明、小紅上臺進行表演,鄭老師則扮演小明的媽媽,協助學生們表演。鄭老師問“咱們班同學有誰想上臺表演?”學生們因爲膽怯,只有很少的學生舉手,後來老師用言語鼓勵學生“老師要看看誰能當小明星,和鄭老師一起表演這個小節目,我要看看誰最棒。”聽鄭老師這麼一說,有的學生舉起了小手,鄭老師先找兩個學生一起表演。雖然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但經過教師及時地指導,圓滿地完成了表演。表演結束後,鄭老師讓全班學生評價兩位同學,大家舉手表決更加支援哪位同學。透過這樣的情景再現,可以讓學生們設身處地體會到接待客人時需要注意的一些禮節,同時還鍛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四.肯定激勵的語言激發學生熱情

在小學生學習的過程當中,得到教師和家長的認可和表揚無疑是推動學生更加努力學習的巨大動力,有時教師的一句鼓勵或許會改變學生的一生。實習期間,有名小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並不高,在上語文課時總是漫不經心,無法集中注意力,老師提問他朗讀課文的時候,他不是讀錯字就是丟字落字。老師發現他在朗讀時能夠很好地把握情感,就經常讓他領讀,還鼓勵他“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你讀課文時的樣子大家都喜歡”“同學們都愛聽你讀課文”。這些鼓勵的話語對孩子的影響很大,他上課聽講認真了許多,還能積極地回答老師的問題,對語文的興趣也濃厚了許多。教師應該抓住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看到他們的優點與特長,捕捉學生每一個靈感、每一個奇思妙想,教師的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認可的微笑,都是對學生巨大的鼓勵。

參考文獻

[1]李秀蘭.教師語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及特點分析[J].課外語文,2017(22):33.

[2]王大忠.淺析小學語文課堂中的語言藝術[J].中華少年,2017(28):90.

[3]毛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有效性的研究[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17(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