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英語課堂提問的藝術論文

學問君 人氣:3.14W

一、 正確把握提問的頻率

英語課堂提問的藝術論文

教師在課堂上提問的次數不僅反映了教師與學生的交流頻率,也反映了課堂節奏的快慢。課堂節奏是影響課堂控制的一個重要因素。由於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會出現注意不穩定或注意範圍狹窄的現象。而且,我國學生是在缺少目標語的語言環境中學習外語,再加上大班教學的客觀環境,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更容易出現,因此保持課堂教學的快節奏和稍高的提問頻率十分必要。爲了節約教學時間,增加提問人次,擴大提問的覆蓋面,需要師生之間的默契配合。教師應充分利用體態語調控全班學生的行爲,甚至一個眼神都能成爲督促學生時刻準備回答問題的信號,或是指揮學生個體答、集體答、依次答或隨即答的教學指令。當然,並不是提問越多越好,過多的提問不僅使學生應接不暇,還容易使學生對提問產生緊張和厭倦的心理,而且會干擾學生的自主學習,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課堂提問頻率要與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節奏相適應,並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做相應的調節,做到起伏有致,快慢相諧,相得益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此乃“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也”。

二、 合理把握提問類型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類型較爲豐富,其中課堂秩序性問題運用較多。這種問題旨在落實教學計劃,實施課堂活動和檢驗學生的理解狀況,例如:let’s sing a song ,ok?/let’s play a game, understand?/ Who can read ? 等,在學習英語的初始階段,學生主要以模仿正確的語音、語調,學習基本詞彙和進行簡單的句型操練爲主,課堂提問的任務是保證學生有更多的模仿和操練的機會,例如:引出新詞和新句型後,教師可以讓學生重複朗讀或者做簡單替換,此提問,只要求學生做出快速和正確的反應。故而,多數情況下,教師可採用“one by one ,pair by pair ,row by row ,group by group ,the whole class”等提問方式進行依次模仿和連鎖回答,從而增加提問人次,擴大提問的覆蓋面。在教學活動中採用程序性問題的'提問形式不僅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還有利於教師控制課堂。

隨着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的增加,基本技能的形成和英語思維習慣的養成,在課堂教學中應增加課文理解性提問和有真實交際意義的提問比例,即教師應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設計出能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課文理解性問題是教師就具體教學內容進行的提問,教師運用此類問題可以給學生的閱讀提供導向,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聽力,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難點;而有真實意義的問題有利於教師與學生溝通和交流,能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例如:“do you like playing football ? Why do you like it?”學生在回答這類問題時不僅要從大腦中搜尋相關的詞彙,而且在聆聽不同答案時也能擴展其詞彙量,進而培養其用英語思維的能力,教師在設計此類問題時應注意由易到難的過渡,幫助學生作出正確的判斷,這樣有助於鍛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三、 巧妙把握提問時機

1.匯入新課時提問

在一堂課的開始,教師以free talk 的形式,透過與學生回答交流,自然而然地過渡到新的學習主題,例如:在教學do you like +doing 句型時,教師可以用如下富有啓發性和連貫性的問題匯入新課:“I like apples/bananas? Do you like apples?”/what do you like? I like sports. I like playing football. What do you do after class? Do you like playing football? Why do you like it?”透過提問引出 do you like +doing 句型的學習,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強烈的解疑願望。

例如,在教學”what time is it?”這一句型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再問學生:“what’s this? 他們可能會回答”It’s a zero /circle...”接着教師在圓內畫一個小圓點,再問學生,他們可能會回答“It’ a cake /an apple...”最後,教師在圓內畫長、短針或者標上數字,學生便會馬上領悟:It’s a clock.”進而引出新句型:”what time is it?”

2. 新舊知識過渡提問

教師從一個知識點講到另一個知識點時應銜接自然,多角度和多方位地設計各種問題,以發展學生的橫向、類比、逆向和聯想等思維方式,使學生不僅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內容,而且能利用已學知識去創造和探索。所以,教師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設問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新舊知識的聯繫和整合,有利於突出知識的連貫性和整體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同時,還可以使學生養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習慣。

3. 強化重點時提問

一般來說,課文的主要內容(主要句型)就是教學重點,設計課堂提問抓住了重點,也就抓住了主要的訓練內容,教師備課時應準確把握好教學重點,並以此爲主線,聯繫其他教學內容,從學生對問題的回答中,教師不僅可以瞭解其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還能根據學生的反饋資訊及時補充與調整教學內容,並透過讓學生反覆操練促進學生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 靈活掌握提問策略

1. 面向全體,兼顧差異

從提問的策略上講,教師提出的問題後應目光掃視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問題都產生羣體效應,保證全體學生都有時間、有動力對問題進行思考,同時,教師要針對不同的語言材料和學生之間的差異因材施“問”,實行分層次教學,以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操練的機會,並允許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深淺程度上有所差異。

2. 設定情景,化難爲易

教師在提出問題時應精心簡化問題語言,使用學生能聽懂的詞彙和句子結構表述問題。爲了保證學生對問題的正確理解,教師可以使用圖片、簡筆畫、板書和多媒體等直觀演示以及表情、手勢和動作等體態語言創設情景,以降低語言的難度,使學生在情景的提示下充分理解問題並作出正確的回答。

五、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會學生質疑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的能力,關鍵在於培養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學習“Christmas”這一課時,教師拿出一張聖誕賀卡來啓發學生的思維:“I got a postcard yesterday.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it?”學生的發散思維會由這一張賀卡而延伸開來:“where is it from? What does it say?...”教師順着學生的提問自然過渡到有關“Christmas”教學內容的學習。

總之,教師儘可能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或要求教師和同伴予以解決。除了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外,也可以學生提問教師回答,學生提問學生回答,多種提問方式交替使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問答可以使課堂教學中師生的雙邊活動變成師生的多邊互助。課堂提問最終要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激發他們學習熱情,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陽光的沐浴,真正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真正做到把陽光撒向每一個角落,真正做到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努力創造一個和諧、無差別的教育氛圍。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活起來,也才能具有生命力。教育教學的質量才能不斷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