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論文

學問君 人氣:2.39W

在美術新課改蓬勃開展的今天,有些課堂教學表面熱鬧,但是學生沒有作深入地思考,內心潛質得不到充分地挖掘,美術素養並沒有得到真正地提高,其實這樣的課堂教學是沒有實效性的。教學實效是教學的生命,學生學到什麼,得到什麼是任何教學都必須要追問和考慮的。在一個真實的課堂裏,應充分發揮教師引導與點撥作用,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他們學得主動、學得開心,讓“有效”時刻穿行在美術課堂的每一分鐘。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論文

一、強化預設

一堂真正有效的課,是與教師紮實的基本功密不可分的。它首先建立在教師課前的精心設計上,體現了教師鑽研教材的水平或備課的能力。一堂課有效與否就要看本堂課有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是否能找準重、難點,能否挖掘出教材中潛在的文化內涵,能否層層深入地抓住教材的明線和暗線,將其有機地結合,構建完美的課堂預設。

例如浙美版《快樂的小蝸牛》,課前播放與本課相關的音樂Flash,在輕鬆的氛圍中設定情景。

【導課】

謎語:說它是牛不是牛,經常外出到處走,力氣說小也不小,背起那房子到處走。

師:今天我們這裏又來了一位新朋友小蝸牛“牛牛”,他看到森林裏舉行了蝸牛時裝表演,很想和一(6)班小朋友畫的小蝸牛們一起也來個時裝秀,可是他沒有漂亮的衣服……

【授課】

出示課件———題目《快樂的小蝸牛》

①瞭解蝸牛組成情況。

師:蝸牛可以說是由兩個大部分組成的。有誰願意猜一猜,是哪兩個部分?(蝸牛殼和肉體)

②引入蝸牛殼上的線條———“螺旋線”

師:大家仔細看老師畫的線條,你覺得這是什麼線?或者說你覺得它像什麼?(螺旋線)

師:以前有沒有學到過類似的線條啊?講背景的時候,講過圈圈,這種小圈圈繼續轉就變成這種螺旋線了。

③欣賞蝸牛時裝秀拍回來的照片,典型幾張講解,教師、學生分別發表自己意見。

【學生創作】

要求:動動腦筋,大膽創新。希望能有與衆不同的漂亮衣服。

教師在一旁指導,及時肯定和鼓勵敢於創新的同學。

【作品展示】

①將學生畫好的蝸牛剪下貼在畫好的背景樹上。

②播放歌曲《蝸牛與黃鸝鳥》,在音樂中展示作品,有作品在手的小朋友揮動紙片,沒有作品的小朋友可以拍手,讓孩子們放鬆一下心情。

教師作了充分周祥的課前預設,能夠透視教材,準確地定位教學目標,剖析每一個環節可能出現的狀況,設定有效有趣的途徑解決學習中的困難;能從細節中營造美的氛圍;還善於從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來熟悉課本內容,並能一層層地展開讓學生無痕地融入其中,這就是教師專業素養的高度體現。

二、即興生成

課堂是一個富於變化的時空,主體、客體、本體、媒體等的關係隨時都處於不斷轉換之中。當課堂生成與課堂預設出現矛盾時,教師應如何及時採取措施讓課堂效率達到最大呢?這時就需要教師有良好心態和隨機操控能力,將學生往積極的方向引導,改變原有的預設,轉換成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朝着既定的教學目標展開教學。

例如,筆者在教學《我的喜怒哀樂》時,發現大部分學生都“無精打采”。面對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呢?靈機一動,筆者改變原先設計的教學方案,找出與美術教學有關的能激發他們興奮的“點”:學生分成六個組,每組策劃一個方案上講臺表演效果真不錯,學生們都被這有挑戰性的計劃所吸引,每一個學生都是策劃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來。面對這樣的狀況,如果教師一味地按照原先的設計,教學效果可想而知。當課堂生成與預設出現了不一樣的情況時,教師應處變不驚,尊重學生的不同個性,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並與課本有機結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參與體驗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個設計師、引導者,真正的主體是學生,教師的組織和設計都是爲了能在課堂中收放自如的操作,讓學生能真實有效地參與和體驗,使學生用最少的投入時間達到最大的效能。

比如學習浙美版《綠色家園》,筆者讓學生拍攝人物,景物等,並讓學生解說自己攝影作品的構思,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

尤其是看到自己所拍攝的照片被製作成幻燈片展播時,真正地走進了攝影這一課,圓滿地達成了預定的目標。但是每一堂課因達成的目標和選材以及學生年齡的不同,使得課堂必須採取不同的方式來達到實效,有些課需要在熱鬧活潑的氣氛中體驗並充分綻放,而有些課則需要在寧靜的氛圍中感受美。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讓美緩緩地融入學生們的心靈,讓他們去感悟美,透過自己的方式去表達真實的情感。靈魂的遠翔需要寧靜,思想的放飛需要空曠,這種安靜地學習、樸素的課堂,也許恰恰是最真實的、最有效的。

四、趨向簡潔

畫壇巨匠齊白石先生的作品構圖簡練卻巧妙,內容概括卻不空。其實,簡潔的教法同樣能成就有效且豐富的課堂,達到“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的境界。

聽過一堂公開課《手擺魚》。課的開始老師用簡短的錄像讓學生感受千姿百態的魚,接着,出示一張白紙,添了兩筆(變成魚)後問學生:“老師的魚爲什麼沒有錄像上的'漂亮?用什麼方法讓它更漂亮?”學生想了想後,回答:“可以添上花紋和顏色。”接着老師提出要求:用撕紙添畫的方法設計手擺魚。並請學生把魚貼在有海底風光背景的黑板上,讓學生從形狀、色彩、花紋作介紹。老師略作點評後鼓勵學生嘗試:讓手能夠套進這條魚裏面,變成手擺魚。整堂課充滿童趣,讓學生隨心所欲地畫,如此輕鬆自如的表現方式怎會不讓人喜歡?整堂課層層深入———從一張紙定形到添加裝飾到立體化再到拓展做成可以玩的手擺魚使本堂課剛結束時便博得了聽課者的一片喝彩。這堂課教學設計簡潔,教具簡單。但有時簡單的教具更易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勤於動腦善於動手對於一個正在成長、需要學習和發現的孩子來說意義是何等重要!我們更應該體會到這看似簡單的課的背後卻也飽含着老師的心血和汗水,“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五、注重細節

教學是由細節構成的,教學細節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蘊藏智慧;看似簡單,簡單中孕育深刻。關注細節,就是關注教學行爲的改變,就是重視新課程的理念是否落實到位,就是追求教學實踐的智慧與藝術的統一,就是達到課堂教學的真實與有效。細節,往往反映着教師的教學水準,折射着教師的教學思想。對細節的處理,既是衡量教師專業素養的“標尺”也是測定好課的“天平”。

六、有效評價

傳統的教學評價是爲了甄別優劣,而新課程則認爲教學評價是評價者和被評價者“協商”進行的共同心理建構過程;讓學生學會評價,看到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有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師只有真正瞭解評價的意義和功能,真正掌握評價的方法,才能發揮其實效,不再是點綴與擺設。沒有完善的教學評價機制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成爲真正的有效教學。

1.明確目標

教學評價目的是檢驗和評價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因此,教學評價指標是根據教學目標來設計的。所以,教師要精心設計“評價標準”,完成目標需要幾個階段(分析、構思、製作)?分別需要完成什麼任務(收集資料、畫出草圖、完成作品等)?需要採用什麼教學方式(講解、示範、合作等)?採用何種評價方式更有效(自評、互評、小組研討等)?然後以《教學評價指標》等形式在教學起始就發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什麼,做什麼,怎麼學,怎麼評,這也被稱之爲教學活動的“遊戲規則”。一旦明確,能明顯提高學習目的性,學生就能積極主動地去完成各自的任務,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益。

2.學會互評與反思

在完成某一環節後,應該組織學生對照評價標準開展互評活動,目的是讓學生自己學會分析、學會思考、學會評價。爲何要讓學生互相評價呢?不少教師擔心學生會亂評,教學生學會評價又很麻煩,既耽誤時間又影響教學進度等。這除了教師要學會設計和組織學生互評的方法之外,更需要明白其重要意義:一是能讓學生學會對照目標發現自己和別人的成功或存在的問題,能增強目標意識和反思能力;二是能學會爲解決這些問題進一步學習、尋找有用的資訊,透過分析和思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三是能培養公平、公正、實事求是的態度等。

3.學會自我評價

在自主性學習活動中,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自我決策的能力是引導學習和研究活動步步深入並獲得成功的關鍵。自我評價能力是學生“學會學習”、形成“可持續發展”學習的基本標誌。學會評價遠比多做一件作品更加重要。雖然讓學生學會評價、參與評價都需要花一定的時間。然而“磨刀不誤砍柴功”,一旦將評價機制用於課堂教學中,學生就會依據這一無形的“遊戲規則”積極主動地學習。

4.豐富評價的形式

每次學習結束時應該有總結性評價,但並非枯燥的書面測驗或考試,也不是按教師的要求畫一件作品打個分而已,而是圖文並茂的學習成果彙報展覽,它不僅展示學生學習和研究的結果,還展示研究的過程———收集的圖文資料、設計草圖、活動照片、作品照片、學習階段小結等。它將廣泛接受師生、家長甚至社區和社會成員的評價。這樣豐富性的總結評價活動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尊和自信,並激發後續學習的熱情。

真,是課堂存在的根基,是課堂美麗的極致。讓所有教師共同努力去追尋課堂中失落的真實,褪去課堂華麗的外衣,讓美術綻放生命的華彩,讓“真實”向美術本質更深處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