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建構

學問君 人氣:6.45K

爲了能夠更好的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小學數學教師應當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和認知情況,適當調整教學的內容和方式,不斷豐富教學的方式,利用多媒體等手段,激發學生對於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建構

摘要:新課改是全國教育界共同實行的一項教學改革計劃,目前,很多學校針對新課程改革的內容,不斷加強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對教育界的整體發展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小學教學也成爲新課改中重點改革的對象,數學課堂作爲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在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爲了更高的構建高校的小學數學課堂,必須對當前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與改進,文章中對其進行了策略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創新;有效性

要想保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順利構建,首先要對課堂教學方式進行創新,透過創設情境、開展相關活動、加強實踐學習等教學措施,促進教學的有效性,而針對這些方面的策劃與設計,要貼合實際教學需求,以適合教材內容、適合學生生活運用、在學生能力範圍內實施可行性的教學創新,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實現動態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主動思考,同時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綜合素質,保障教學有效性。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問題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力平臺,透過課堂教學更好的掌握知識、理解知識、懂得運用知識,而並不是什麼樣的課堂都能滿足學生學習質量的要求,因此,需要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還不夠明顯,主要是因爲在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1教學方式單一

很多小學教師在針對教學方式上欠缺創新能力,也沒有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在教學方式上並沒有明顯的改變,認爲採用同一種方法既簡單又省事,還不需要花費更多精力與時間在教學方式上。因此,教學方式一直比較單一,多數採用的是強制性灌輸方法,一根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就是整個課堂的教學工具,由教師負責對知識點的講述,由學生負責聽、記、背、寫、讀,這就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課程,反反覆覆,一如既往,沒有新鮮感、沒有吸引力,使得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進而主動性、積極性越來越消極。還有一些小學數學課堂上即便是活動比較多,也沒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是因爲,所創設的活動與實際教學存在偏離主題現象,盲目的創設各種遊戲,開展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雖然學生激起了興奮度和積極參與度,但始終不切合教學實際目的,最終教學失去有效性。

1.2提問沒有針對性

提問是激發學生想象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等關鍵,很多教師在這一方面比較重視,課堂上不斷提出各種問題,但是由於對所提出的問題沒有針對性的研究,導致問題、答案與實際教學知識點存在不相符的情況,使得學生的考試成績沒有明顯提升。還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相對較少,學生在課堂上缺少探討與思考的環節,智能根據教師的講解簡單的理解,並不能真正領會到知識的深層涵義。提問是教學中的一種有效方式,應該注意提問的針對性,並給出相應的思考與探討時間。提問沒有針對性,也就是代表着所提的問題對教學質量的提升毫無現實意義。

二、如何構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2.1改變教學觀念

傳統的教學理念限制了教學方式的創新,使之枯燥、單一、乏味的教學方式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失去有效性。而改變教學觀念則是構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只有將教學觀念徹底轉換,才能推動教師對教學方式的創新積極性,才能夠正確理解創新教學的實際意義,才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方式創新中。教學觀念的轉變是將學生從非主體地位上安放在主體地位上,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形成以學生爲主角的教學氛圍。例如:在學習連加連減法時,教師提出15+23+10等於多少,將問題留給學生回答,可以以引導的方式,提示學生如何思考,比如:媽媽帶我去超市買了十五元的青菜,23元的水果,還有10元的'肉,問媽媽一共花了多少錢?學生就會結合實際生活進行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會想到媽媽是帶“我”去買這些東西,首先就將自己的地位放在了前邊,進而對媽媽花的錢數進行相加,這樣既有生活貼近,又能突出自己的主體性學生會非常願意思考,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

2.2創設教學有效情境

有意義的數學學習情境的創設對於課堂教學至關重要。在情境的創設中,如果在生活中可以十分自然地找到合適恰當的素材,而且引入情景能有效地增進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生活情景就是有價值的合適的貼切的。如果教學內容沒有合適的生活素材。就不能爲情景而情景,就沒有必要爲生活而生活,爲童話而童話,直接從數學舊知引入也未嘗不可。問題情境只要能使兒童產生認知的“不平衡”,引起他們的思維衝突,就能激起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就會使教學過程始終在動態平衡中前進,就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教學。“問題”可以來自數學系統外部,即現實生活;也可以來自數學知識內部,處理得當,同樣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3組織有效教學活動

作爲對課堂教學最直接的規劃,是要考慮怎樣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採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把計劃付諸實施。教師要從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認識的一般規律出發,選擇恰當的形式來組織和展開教學。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顯然,“不能單純依賴”並不表示完全不要,適度的模仿與記憶仍然是合理的,也是必需的。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有效性是大目標。無論採取何種方式,只要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

2.4促進教學效果有效生成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效果的生成有其特殊的要求與判斷標準,必須是學生經過認真思考後的結果方能理解爲生成。沒有思考而生成的內容都應視爲無效的泡沫。一個真誠關注學生髮展的教師應會果斷地調整教學任務,敏銳捕捉稍縱即逝的生成點,並加以放大。許多富有創造性的生成點是一閃而過的,一個時間差,就可能錯失一次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良機。當然,任何問題總要涉及一個度,無論情況如何,教師心中都要有一把尺子,權衡其間的利弊,在預設與生成之間尋找恰當的平衡。教學是一種教師價值引導和學生自主建構相統一的活動。一方面,教學蘊含着教師的主觀意趣,這種主觀意趣蘊含着教師的價值選擇和價值預設;另一方面,學習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動地生成、建構的。過分強調前者,教學就會成爲強制灌輸的活動;而過分強調後者,教學就會淪落爲一種信馬由繮的活動。這就是說,強調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不能忽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發揮的主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金頌.體驗教學情境,構建精彩課堂———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4(31).

[2]李梅瑰.瞄準思維的碰撞點,構建高效數學課堂[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旬刊,2012(9).

[3]餘少瓊.優化課堂指導提升建構品質———淺談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新課程:上,2015(16):70-71.

[4]古婷.基於建構主義理論的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