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學問君 人氣:2.54W
        《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但在教學中,往往是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較低。我結合十幾年的教學經驗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有效性教學的保障
        小學生正處在行爲習慣養成的關鍵階段,好習慣一旦養成,學生的上進心也就有了。在教學中,教師要反覆督促學生,使他們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
        1. 學會傾聽的習慣。養成課上認真聽講的習慣,要專心、精神集中(注意教師的眼睛、黑板、課本),認真聽其他同學的發言。不能東張西望,要讓孩子能夠坐得住。能聽懂老師的每一句話,養成舉手回答問題的習慣。
        2.善於思考的'習慣。學會開動腦筋積極思考,不懂就問。要求孩子讀書、聽講時要善於動腦思考,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對於書中的知識和道理,能夠由此及彼,由表及裏,舉一反三。
        3.敢於提問的習慣。在學習中,還要善於發現疑問,決不走馬觀花,粗心大意,不求甚解。有不懂的問題要敢於提問,有新的看法能夠提出。
        4.認真書寫的習慣。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做到三個一(手距筆一寸,眼距書一尺,胸距桌子一拳)。寫字要專心、認真,作業要清楚、整齊,獨立完成,不馬虎。
        5.與人合作的習慣。現在無論我們幹什麼工作,都離不開與人合作。學習也是一樣,從小培養與人合作的習慣非常重要。 
        6.主動完成作業的習慣。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不拖延。放學後,稍做休息馬上寫作業,再出去玩。在動筆之前先複習,想一想老師今天講了哪些新課,要求掌握哪些內容,然後開始寫作業。
        二、認真鑽研教材,精心備課是提高有效教學的基礎
        1.備好課是構建有效課堂的前提。只有認真鑽研教材,才能把握好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才能更好由易到難地去設計教學活動,選擇學生更喜歡的學習方法,更適合學生的學習活動,從而做到胸有成竹,應對課堂上的變化,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在備課時,我們不但備教材,還得備學生。備學生就是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思維特點的教學活動。只有這樣在課堂上纔不會被學生牽着走,真正體現課堂的“有效性”。
        準確地把握教學目標。我們說教學目標要兼顧知識技能、方法、情感態度等不同方面,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心中有目標,教學活動也要從易到難,並對教學作出有針對性地調控,不斷引導課堂向着預期的目標進行。
        2.創設生動、活潑、有趣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主動的參與,“讓學生從玩中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遵循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藉助學具操作,透過動手、動口、動腦把學生所有的感官都調動起來,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思維的發展,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使他們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實踐證明:只有真正實現了有效的課堂教學,學生纔會收益,教師纔會有成功感,師生才能共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總之,一節課的教學方法,只有適合於學生,教師的教學方法纔是有效的,只要我們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就能實現真正有效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