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加強教育實踐 提高教學效率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1.6W

【摘要】小學數學是數學教育基礎的基礎,起好頭,搞好小學數學教育,刻不容緩。

加強教育實踐 提高教學效率的論文

【關鍵詞】小學數學 素質 引導

在小學數學教育實踐中,需要着重透過找尋學生的興趣點,結合學生的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具有針對性地集中進行邏輯思維訓練,從而爲未來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正如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的“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論斷一樣,學生的思維活躍於驚奇與疑問的交叉點。因而,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內容,採取動靜結合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學生的疑問點和興趣點,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創造出一種輕鬆活躍的學習氛圍。

1 教學應立足於大綱和教材

在教學指導中,教師首先應該立足於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清楚把握教學的基本方向,深入瞭解教學的基本目的和培養思路。由教育部修訂的教學大綱,是根據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的培養目標,結合數學學科特點,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在教學目的中,把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最基礎的知識、培養的能力和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這三方面提到了同樣重要的地位,指明瞭傳授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統一性,使教學目的更爲完整、全面,更好地體現了小學教育的培養目標。另外,大綱還就教學目的的每一方面提出了明確、具體的教學要求,明確提出了學生應獲得的基礎知識的範圍,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的能力培養標準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教材是教學的根本,它不僅是課程內容的重要參考資料,也是教師完善自身素養的讀本。現在通用的小學數學教材,是經過專家學者的反覆推敲考究的一套權威教材,因而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的作用,成爲了教學實踐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詳細剖析教材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詳細制定教學計劃,並對教學進度進行實時跟蹤考察,從而使學生在消化理解知識的基礎上,能夠靈活地運用。在使用教材上,一定要避免兩個誤區,一是過度依賴教材,教學內容死板,完全照搬照抄課本上的內容,教學沒有創新性和靈活性,這樣不但會降低教學質量,還會挫傷學生們的積極性;二是過分脫離教材,爲了加強教學內容的更新和創新,大量蒐集各種素材,大規模的修改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這樣會使得學生們的課業負擔加重,而且還可能使得學生因爲知識太過雜亂而“吃不消”。

因而作爲小學基礎課程的教師,更應該意識到教材的重要性,認真解讀教材,精準地把握知識脈絡,從而爲學生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學科基礎。

2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形象思維

教師應注重教學中的誘導和引發,由於小學教學對象一般爲7週歲至13週歲的青少年,其心智尚處於發展階段,因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應該注重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的引導,加強課堂氣氛的活躍性,動靜結合,從而從感官上加強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低年級,觀察對於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於植物之不可少一樣。”腦科學研究表明,視覺神經的發展,是從簡單的、複雜的和超複雜的這樣一種層次加工的順序進行的,加工不斷提取形狀的精細特徵。這就是說:只有透過觀察,學生才能對所接觸的新知識有最初的瞭解,才能對新知進行學習、判斷、掌握。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觀察訓練來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有助於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因爲透過觀察,可以使學生形成一種有目的、有計劃並且比較持久的知覺,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夠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如在數學幾何教學中,就需要教師透過結合實際物件配合講解,再透過拋開實體單純利用語言描述爲學生呈現想象中的虛擬立體空間,這樣透過從現實物品抽象出來的立體想象,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空間架構能力,從而爲幾何學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思維基礎。

同時,在國家新的課程標準中也提到,教師在安排數學教學內容時,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而只有在觀察基礎之上所形成的形象思維能力,才能促使學生在動手實踐和自主探索中激發學習興趣,自主地透過觀察提高知識補充的能力,從而學好數學。

3 培養其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實際上是一門應用學科的基礎課程,現行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所提出的'小學數學教學目的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最基礎知識,能夠正確地、迅速地進行整數、小數和分數的四則計算,初步瞭解現代數學中的某些最簡單的思想,具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並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因而只有能夠爲實際生活提供解決方法和手段的數學教學,才能稱得上是成功的教學。

近幾年,已經有多位教育專家和學者將“數學教學生活化”理念提出來,認爲“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的中心是策略的形成和發展,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經歷策略的形成過程,即提取資訊——分析資訊——比較資訊——做出決策。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培養學生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的能力。只有這樣,纔可以使學生對於知識融匯貫通,完善學生對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

解決問題策略的產生,必須以觀察、思考、猜測、交流、推想等富有思維成分的活動過程爲載體。這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直觀圖形的啓發下透過一系列數學活動獨立進行轉化,在獲得對具體圖形轉化方法清晰認識的同時,感受轉化的價值。在解題後讓學生反思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應用策略的過程,並對採用的策略進行分析、提煉、整合,能增強學生的策略意識,幫助學生獲得對策略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