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實施有效教學 提高歷史課堂效率論文

學問君 人氣:2.4W

隨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日益引起教育界的重視。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下,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如何認識有效教學的重要意義,實施課堂有效教學,是每一位歷史教師需要正視的共同課題。筆者以新課程理念爲指導,朝着這一方向作了些許探索和總結,期望得到廣大同仁的指導。

實施有效教學 提高歷史課堂效率論文

一、實施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

1、更新觀念

“思路決定出路,定位決定地位。”用什麼樣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思想來指導教學工作,關係到培養出什麼樣人才的問題。只有真正轉變和更新觀念,才能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才能使素質教育成爲教師的一種自覺行動。因此,在教學設計、實施課堂教學等方面,教師要大膽“退居二線”,以學生爲本,服務學生自主發展,做到“倒空傳統教學的瓶子,裝滿有效教學的瓶子”。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主動瞭解和學習各種關於課程改革的理論,主動聽其他老師的課等。透過這些活動,瞭解和認識課改的新理念、新資訊、新動向,借鑑經驗,大膽創新。

2、瞭解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的'主導,學生是“學”的主體。教是爲了學,教得更好即是爲了學生學得更好。只有瞭解掌握學情,教師才能因材施教,才能教得更好。只有“知己知彼”,纔可能事半功倍。否則,一節課不管教學形式多麼新穎,都難以達到良好效果,都算不上一節有效的課。學情的瞭解包括學習前學生已有知識的儲備情況,課後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等。

3、善於總結

實現有效教學,決定於歷史教師的自我完善。教師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對自己的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分析,不斷反思,不斷總結。持續追問:什麼樣的教學纔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這更有效的教學?只有不斷反思,認真總結,推陳出新。教師的教學水平纔會“更上一層樓”,才能更好地實施有效教學。

二、歷史課堂有效性的實施策略

瞭解學情、以學定教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預備點。“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打仗如此,教學亦如此。學生在歷史課堂中“學到什麼”和“怎樣學”是同等重要的問題。優秀的歷史教師能夠教學得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學生的全面瞭解。教師應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態,懂得學生的思想感情,並能預測他們可能發出的疑問,使教學雙方能協調一致。適應課改,轉變觀念是實施有效教學的發力點。教師要努力適應新課改的需要,不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自身素養,透過與學生平等對話,合作互動,加強對學生的點撥和指導,使學生在歷史課堂上學會學習,最終實現教學相長。在教學目標方面,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教學應該把如何培養學生分析、理解、思考和創造能力,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作爲我們必須關注的課題。在教材方面,教師要由過去的“教教材”轉變爲“用教材教”。在教學方面,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教學,一定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挖掘學生潛能,切實爲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培養興趣、激發熱情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關鍵點。著名教育家皮亞傑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學生一旦對學習歷史產生興趣,必將成爲他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生對學習歷史有無興趣,既是反映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標誌,也是衡量教師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所以說,激發興趣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是一個很好的策略,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關鍵。

注重實踐、講練結合是實施有效教學的衝刺點。教學要讓學生自己思考,不到學生求知時不去開導他,發問後不到學生有所領悟,想說又說不清楚時不去啓發他。初中生正處於智力發展和知識積累的轉型期,他們不僅對問題感興趣,而且已經不滿足於接受某種現成的結論,他們具有獨立思考、鑽研問題、展開討論的能力。因此教師在處理初中歷史教材時,對於學生透過自己的閱讀、思索能夠理解的內容可以不講,對於教學重點、難點,教師可一般先不講,透過設問啓發學生討論後,在學生說不透或不當的地方,再講清講透。而對歷史事件、歷史文獻、歷史人物的基本資訊等這些教材上都有的內容,教師一般可使用學生自學完成思考題的教法,視學生回答情況再加以指導。

總之,歷史與其他學科一樣,學生能力的提高和素養的形成,絕對不是教師枯燥地講出來的,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也離不開練,光講不練,學生思維就會逐漸形成惰性,也難以鞏固提高;光練不講,學生難以形成系統而又紮實的歷史知識體系。只有講練結合,纔是最佳的課堂境界。實踐表明:講練結合的課堂效果是顯著的。注重實踐,講練結合是保證,只有講練得當纔能有效實施教學。當然,只有把以上幾個方面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儘快走出初中歷史課堂低效的“瓶頸”,真正實現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