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論加強自我管理 提高學習效果的教育理論論文

學問君 人氣:1.41W

論文關鍵詞:自我管理 學習效果 知識 策略

試論加強自我管理 提高學習效果的教育理論論文

論文摘要:學生對其學習的自我管理是學生學習能力的主要方面,是影響學生學業成績的關鍵因素。從三個方面入手探討小學生數學學習中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以期提高學習效果。

小學生數學學科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學生爲了保證數學學習的高效和成功,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將數學學習活動作爲意識對象,對其進行積極主動計劃、檢驗、調節和管理,從而實現目標的能力。因而,數學學習中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便成爲提高學習效果,獲取學習成功的保證。

一、指導學生學習自我管理的知識和策略

培養小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應該指導學生學習自我管理的有關知識和策略,提高學生對自我管理的認識,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

自我管理知識方面,教師要讓學生初步瞭解:自我管理知識包括關於學習主體方面、學習材料與學習任務方面、學習策略方面的知識。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策略的教育時,應讓學生明白在數學學習中自我管理的內容有哪些,應該怎麼做?然後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在不同階段指導學生有重點地學習其中一個或兩個策略,逐步達到學生對各種策略都能比較自如地操縱,促進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二、培養學生自我提問的能力

實踐證明,透過自我提問法的訓練,讓學生有計劃地對自己進行自我管理的練習,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提問習慣,能有效地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水平。因而,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逐步學會自我提問法,促進學生自我提問能力的提高。比如:

1.制訂學習目標時,學生要有意識地問自己:我本學期的學習總目標是什麼?總目標可分幾個階段實施?達到目標需做哪些方面的努力?

2.探究學習策略時,學生要問自己:解決這一問題,可採用什麼策略?我已經學會哪些策略了?我能學到什麼新的策略來解決問題呢?

3.分析學習內容時,學生要問自己:這是哪方面的學習內容?關於這一內容,我已經知道了什麼?哪些是新的?新知與哪些舊知是有密切聯繫的?

4.投入學習情感時,學生要問自己:我能完成這一任務嗎?我在學習時能做到專心致志嗎?在學習活動中,我最開心的是什麼?我最擔心的是什麼?

三、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就是自我管理下的學習,在數學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過程中,有利於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由於受學生認知規律的制約,學生在認識活動中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有一定難度的,這就需要教師給予必要的引導和幫助。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從情境中收集數學資訊、發現和提出問題,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探索活動中。

2.鼓勵思考,主動探究

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後,教師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積極地猜想,努力形成各自解決問題的策略。在課堂上,教師應爲學生提供思考、提問、討論等實踐自我管理的機會。如:綜合實踐活動“粉刷牆壁”,制訂方案前,鼓勵學生思考:粉刷牆壁涉及哪些數學問題?學生透過思考、討論得出要考慮的`問題,如:哪些面需要粉刷?還有粉刷的面積有多大?選擇什麼價格的塗料等等。然後,引導學生根據問題,調查資訊,加工資訊,計算求解,制訂方案。學生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主動探究,思維活躍,加強了自我管理能力。

3.充分交流,適時點撥

由於數學學科的抽象性,學生在學習中經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惑。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點撥,幫助和指導學生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如:教學《3的倍數的特徵》時,教師提供1~100的表格讓學生去觀察,引導學生猜想,並加以驗證。當理解3的倍數的特徵爲什麼是各個數位上的數字和是3的倍數有困難時,教師適時讓學生用擺小棒幫助其理解規律,並溝通和2、5倍數特徵的相同點。這樣每個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學會了交流的方法,教師的指點在學生的自我管理中得以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鍛鍊,學習效果自然也就提高了。

參考文獻:

[1]董奇.自我監控與智力.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2]李伯季,燕國材.教育心理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