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歷史課堂之外的互動論文

學問君 人氣:1.22W

在日常教學中,大部分歷史教師在課堂之外與學生幾乎沒什麼接觸交流,師生關係非常平淡,這嚴重製約着歷史學科教育教學的效果。這客觀上是由於歷史科自身課時較少,學生對歷史的重視不夠,教師缺乏跟學生交流的時間,課後接觸機會有限而導致的。但根本原因還在於教師沒有找到與學生加強交流的有效途徑。在實踐中我找到了一條利用小紙條加強師生互動,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有效途徑。

歷史課堂之外的互動論文

第一次想到寫小紙條,是由於一次偶然的機會。有一次,我所教的班裏有一名成績一向穩定的學生連續幾次測試出現了明顯下滑,因此,我一直想找他談談。結果,事不湊巧,連續幾天都因爲種種原因沒能實現。如果拖時間長了,談話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就在着急中我突然看到了放在桌上的作業本,何不寫張小紙條試試?於是我在這位同學的作業本中夾了一張紙條,上面寫着:“這幾次成績不理想,你能告訴老師原因嗎?”結果,當第二天作業本再交上來時,這位學生也在作業本中夾了張小紙條,上面簡要寫明瞭他由於惡補數學而影響了成績,並請老師放心之類的話。就這樣,困擾我幾天的問題被兩張小紙條解決了,我非常欣喜地意識到,這是一條便捷的途徑。經過長期的實踐和改進,我總結出一套成熟的做法。每當接過一個新班級時,我大致透過以下三步實現小紙條的默契應用。

第一步,教師主動示範。在一個新班級裏,教師首先在學生中發現問題給他們寫小紙條。剛開始,主要是以學習問題爲突破口,隨着與學生的逐漸熟悉,小紙條上交流的內容會涉及學生的思想心理和生活。有時是關於在批改作業或講義中發現的個別學生沒有理解的問題,有時是關於觀察到的某個學生的成績變化或者情緒起伏,有時是表揚,有時是鼓勵,有時是詢問,有時是關心,有時是欣賞。

第二步,學生積極迴應。隨着寫給學生小紙條的增多,不久就會發現,在教師的影響之下,學生開始主動給老師寫小紙條了。剛開始,也主要是關於學習方面的,大部分是用小紙條提問問題。對學生的問題,我予以積極的迴應,只要是學生寫了,我再忙再累也一定給他們一一解答。隨着小紙條的不斷增多,我和學生的關係也在悄然發生着變化,師生間的距離縮短了,關係日益融洽。

第三步,師生互動,實現默契交流。

隨着師生關係的發展,小紙條的內容就會有擴大:除了學習,我也開始關心學生的思想、生活與成長;學生也開始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向我敞開,小紙條上有的寫成長的困惑與煩惱,有的寫拼搏的成功與喜悅。面對學生真誠的心裏話,我也以滿腔的熱情予以迴應,必要時找學生談談心。 隨着信任度的增強,有的學生還用小紙條給我提意見和建議,每當這時,我的內心都充滿了被信任的幸福感,都會被學生的誠懇所感動,從而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在這一階段,我運用了一些小方法:爲了便於學生給我遞紙條,我特地在辦公桌上放了一個儲錢罐,這樣學生隨時都可以將小紙條投進去,同時利於保密,我則每天收集一次。寫給學生的小紙條可採用不同的方式傳遞:屬於知識問答類的.,或夾在作業本及講義試卷中或寫上名字直接下發,而對於不便公開的內容,我有時粘在學生的作業本中,有時臨下課時親自交給學生。另外,每隔一段時間,將小紙條翻閱一遍,能更準確地把握學情,有的放矢地做學生的工作,從而有效地指導教學。

小紙條方便了學生的提問和教師的解答,成爲教與學研討交流的平臺,成爲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同時學生誠懇的意見和建議也促使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在雙向的交流中,實現了教學相長。

有一次,一個學生在作業本里夾的紙條上提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爲什麼“左”傾主義的左要加引號,而右傾主義的右就不需要加引號呢?看了這張紙條,我認識到,這個問題雖小,但關係到兩個概念的正確理解,課本上沒有解釋,我也沒有講過,肯定還有許多學生不清楚這個問題。於是,我在這個學生的小紙條上寫了這樣一句話:“你可以藉助辭典解決這個疑問,並且下節課請你講給全班同學聽,好嗎?”於是等到再給這個班上課時,我拿這個學生提出的問題問大家,全班沒一個學生能正確解答,這時,我請早有準備的這名學生作了圓滿解答,在同學們羨慕的眼光中,成功的喜悅寫在了這位學生的臉上。

小紙條正因爲小,所以靈活方便,可以是幾個字,也可以是一句話或一段話,而且不受時間、地點限制,更重要的是小紙條是一對一的交流,便於保密,所以學生願意把自己的祕密與老師分享。在一次次誠心的對話中,在一次次幫學生解決小小困難的過程中,師生間的距離拉近了,關係融洽了。正因如此,學生對我所教的學科學習興趣濃厚,師生關係融洽,教學成績突出,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讓小紙條繼續發揮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