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學生資訊素養教育探析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1.29W

(一)

學生資訊素養教育探析的論文

一、高職學生資訊素養概況

1.學生資訊意識總體薄弱

資訊意識體現的是人們對資訊反映的敏感程度,是對資訊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自我意識的集中反映。大多數高職學生運用資訊工具獲取、處理資訊的意識不夠,他們不能很好地把握資訊知識的意義,面對網絡的種種誘惑,聊天和遊戲佔去大部分的時間。而且,學生在網絡上還不能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主動獲取各種學習資料,沒有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進行閱讀和檢索資料。

2.學生積累的資訊知識少,資訊能力較低

資訊能力是指對資訊的獲取、加工處理和利用的能力。資訊能力是在資訊社會生存的最基本技能。學生雖然在學校中學習過電腦知識、網絡知識和與資訊相關的知識,但是大多數學生不能使用電腦和網絡找到他們需要的網上學習資料;在圖書館,有的學生不會正確使用資訊檢索軟件,而是直接進入書庫中查找,有的同學雖然使用資訊檢索系統查找圖書,但是卻不知道如何使用有效的檢索資訊找到想要的書,有的是手工直接查找圖書,降低了檢索效率。

3.學生的資訊道德有待規範

資訊道德指的是在對資訊進行檢索、加工、管理和利用的過程中應該遵循的準則、要求和規範,只有遵守資訊道德才能使資訊進行良性傳播。學生既是資訊的傳播者,又是資訊的接受者,所以在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中,學生要堅守資訊道德,尊重他人的隱私和勞動成果,不讓訪問的內容就不去看,不讓傳播的資訊就不去傳播,使資訊對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中起積極的作用。否則,如果不加重視的話,容易對學生的道德起到負面影響,造成學生道德失範嚴重,網絡道德下滑,嚴重的還會給現實社會造成危害。

二、提高學生資訊素養的對策

1.提高對資訊素養教育的重視度,更新教育觀念

隨着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的覆蓋面越來越大。學生是使用網絡的主要羣體,所以,高職院校應該重視學生的資訊素養教育。相對於學生日常的理論課和實踐課,高職院校更應該把資訊素養教育課程放在首位,並透過對學生開展資訊素養教育,幫助他們學會在海量的資訊中挖掘出有用的資訊,並提高自制力,自覺抵制不良資訊的影響。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資訊素養水平

教師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羣,教師自身的資訊素養在課堂上的知識傳授中和在實習實訓中的言傳身教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影響,所以在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中提高教師的資訊素養水平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缺乏這樣一支資訊素養高的教師隊伍,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對教師資訊素養的培養。這一方面可以透過制定資訊技術培訓制度,給教師提升資訊素養提供條件;另一方面請有經驗的資訊素養技能人員對教師進行培訓,把資訊知識、資訊技能和資訊道德直接帶到課堂,傳授給教師,給教師提供各種機會以實現理論聯繫實際。

3.改革高職教育教學體系,發揮評價體系的作用

爲了適應社會的需要,高職院校應該把資訊素養教育納入整體的教育教學體系當中,把資訊素養作爲學生應具備的一種進階技能,不單從學習計算機科學課程中實施,而是進行人文、技術和倫理道德等的綜合性教育,把資訊素養教育滲透到計算機教育的方方面面。高校應該把學生培養成既具有資訊知識和資訊道德又能很好地評價資訊和利用資訊的高手。同時,充分發揮評價體系的作用,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資訊素養評價標準,從資訊的獲取、選擇、評估、檢索、應用、交流等方面來檢驗資訊素養教育的成果。

4.充分發揮圖書館的作用,開展資訊素養教育

圖書館中各種資源豐富,學生可以在此查找資料、獲取資訊,是檢驗學生資訊素養的地方。圖書館利用自身的資源和人才優勢,制定出一套數據庫檢索方法和技巧,爲學生提供服務,在這裏,學生既可以鞏固課堂上學的知識,又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取圖書,擴展知識面。圖書館給學生營造出良好的資訊素養氛圍,能夠幫助學校強化資訊素養教育。

三、結語

總之,高職院校要把資訊素養教育作爲長期發展的目標,強化資訊素養教育,使學生逐步提高自身的資訊素養和基本的生存能力。

(二)

一、當代大學生資訊素養教育的現狀

1.學生資訊意識淡薄。目前,很多大學生還沒有脫離高中階段的題海戰術和應試教育,沒有意識到資訊的功能。大部分學生仍然傾向於從課堂和教科書上獲得簡單化的資訊,通常沒有目的和計劃地閱讀各類資訊,平時一般很少去結合某個目的去圖書館查閱資料。其次,有些學生雖已經認識到資訊的重要性,但是現代網絡資訊很發達,幾乎所有資源都可以在網絡上找到,造成了學生有問題找“百度”,這也導致了高校圖書館得不到充分利用,影響了學生資訊素養的發揮。

2.資訊教育與課程設定脫節。當前,資訊技術方面的課程主要以單獨設定爲主,並且大都集中在大學第一學年,大學後三年很少有資訊素養培養方面的課程。實際上,資訊素養培養的目的不僅是爲大學生當前的專業學習提供支援,更主要的是爲他們今後開展工作做準備。對於我們的高校教師一般都是教育學生應該如何操作某項資訊技術,而不是教育學生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利用資訊技術,從而導致學生對這類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學習不認真,往往只是爲了拿學分,並沒有把其作爲培養自身能力的重要方式。

3.資訊利用能力比較差。目前,我們國內高校教學內容多側重於理論教學,而理論教學中多側重於資訊的獲取,輕視了對資訊的評價、交流和利用能力的培養。很多學生雖然會使用電腦,但沒有能力去甄別資訊的真假和篩選有用資訊,往往缺乏資訊的鑑別能力,不知道如何正確評價和篩選有價值的資訊,更別說是對資訊的加工和利用。其次,學生對檢索工具、檢索方法等基本的檢索知識缺乏重視,檢索的方法過於單一,檢索資訊準確性也不高。

4.資訊道德素養不高。資訊道德素養是指在整個資訊活動中應遵守的道德規範,它是約束和調節資訊生產者傳播者和使用者的行爲規範。調查顯示,現代大學生普遍缺乏資訊安全意識和網絡資訊傳播的倫理道德意識,對資訊道德和資訊法規內容的認識和了解不夠全面。例如,一些學生上網僅僅是爲了好玩,常常花大量的時間在網絡社區上聊QQ或在農場裏玩虛擬人生,或者利用學校校園網BBS系統進行人身攻擊,,揭露別人隱私、惡意散佈粗俗下流內容等。甚至有的學生不遵守資訊行業的網絡社交安全規則,以致出現網絡欺詐、進入網戀誤區等網絡社交不安全情況。

二、提高當代大學生資訊素養水平的措施

1.提高認識,加大資訊素養培養力度。首先,高校應對大學生開展主動的導向工作,在大學新生入學之際,各院系不僅要按照學校要求對新生進行入學教育、專業教育,還應加設資訊素養的教育,使其更好的認識圖書館,瞭解圖書館的資訊資源和獲取方式,增強學生對資訊素養教育的認識和了解。其次,將資訊素養培養融入到教學改革過程中。學校應圍繞資訊教育的培養目標,根據資訊素養能力標準創新教學內容,將目前的文獻檢索和計算機基礎課程提升到資訊素養的培養,採取資訊素養教育課程、嵌入其它課程的資訊素養教育。換句話來說,也就是從資訊技術基本知識的傳授過渡到以資訊技術爲工具,輔助學生更好地自主探究式學習。

2.加快教學改革,構建資訊素養教育模式。對大學生來說,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文獻檢索能力,才能及時、準確地在大量的資訊中捕捉到有價值的參考資訊。因此,高校一定要把文獻檢索課作爲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加強對大學生檢索能力的培養和教育,充分保證文獻檢索課的學時,全面系統地掌握文獻資訊檢索方法和步驟。其次,加快教學改革。教師在教學和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儘量使資訊素養與各科知識相結合,使文獻檢索課和學生的具體專業相結合,把文獻檢索的方法運用到專業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此外,由於學生離開學校之後往往不能免費使用學校圖書館這些資源,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向學生介紹一些學術性比較強、與本學科專業相關的檢索網址和一些免費的數字資源,以便學生運用及時獲取最適合、最有價值的資訊資源。

3.創造條件,開展多種形式的資訊素質培養。首先,高校的圖書館已經向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方向發展,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很多高校圖書館的發展力度不夠。因此,高校一定要加大資金投入,新建電子資訊資料室、視聽閱覽室、Internet資源檢索室等全方位開放的服務格局,帶動全校師生運用多媒體、計算機網絡進行教學和學習,儘可能提供多種多樣的資訊化學習環境。其次,大學生資訊素養的培養應採取多元化、多層次的培養模式。高校應舉辦各種類型的學習班,教會學生如何透過計算機、光盤、網絡獲取資訊;還應邀請一些專家、學者來學校圖書館作講座,講解國內外資訊產業的發展狀況趨勢等。透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資訊素養的理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獲取新資訊的能力,能過有效地利用資訊。

4.加強學生資訊道德素養教育。資訊道德素養是大學生在資訊交流活動中應具有的道德品質,因此,高校應在大學校園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加大文化歸屬感和凝聚力,以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爲載體,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其次,加強對大學生進行資訊道德教育。學校圖書館應與現代教育中心制定出學生上網的規章制度,應用軟件或先進的網絡技術對網絡資訊資源進行過濾,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有害資訊入侵。同時,加強學生上網時的巡視與監控,對瀏覽黃色網站,傳授淫穢資訊,惡意下載的違法行爲進行嚴肅批評與處理。

三、結語

資訊素養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各部門多方面的共同配合。圖書館作爲我國高校資訊素養教育的主要力量,必須以先進的教育理念讓學生轉變觀念,加大教學改革,構建資訊素養教育模式,加強學生資訊道德素養教育,營造創新環境,保證學生有創新的空間,使學生資訊素養的應用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爲社會造就一流的資訊素養人才。

(三)

一、中學資訊素養教育的主要內容

從我國國情及資訊技術發展情況來看,我國中學生資訊技術教育應該包括資訊意識、資訊能力和資訊道德三個部分。

1.1資訊意識的培養

資訊意識指的是一個人對資訊敏感程度以及主動蒐集資訊的願望,表現在能認識到獲得資訊在資訊時代的重要性。過去,學生的知識主要來自課本和課堂,“書”唸的好成爲優秀學生的重要標誌。然而環顧當今,高水平的人才往往不僅是“書”唸的好,更是一個善於蒐集知識、創新知識的人。只知道“啃”課本的人只能淪爲“書呆子”,也不符合當下素質教育的要求。當今,來自課堂之外如互聯網、電視、報刊、手機以及其它載體的各種資訊比比皆是,只有具備良好的資訊意識,才願意積極主動蒐集資訊,進而豐富自己的.知識量,給成爲思維敏捷、善於鑽研的複合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1.2資訊能力的訓練

資訊能力指的是獲取、加工、處理資訊的能力,例如透過瀏覽器、電子郵件、搜尋引擎等工具獲取資訊,使用軟件對獲得的資訊進行加工、處理等,這是個資訊技術應用的過程。同時,資訊能力還表現在對所獲取資訊的辨別和駕馭能力上。對中學生來說,資訊的來源特別是互聯網資源是一把雙刃劍,它除了能夠提供大量有益知識以外,也充斥着大量不良資訊,使得中學生很容易受到負面影響。

1.3資訊道德的建立

資訊道德教育主要是爲了提高學生的資訊辨別能力,增強學生抵制不良資訊意志,以及引導學生文明上網。通常學生在平時所體現出來的道德修養也會體現在資訊活動中(以互聯網爲代表),但是虛擬世界畢竟與現實生活不完全一樣,學生道德表現甚至出現與平時相背離的現象,所以學生品德教育還需專門增加資訊道德教育課。可以這麼說,一個有着良好資訊素養的人首先應該是一個有資訊道德修養的人。沒有資訊道德修養的人往往缺乏社會責任感,進而危害社會穩定、團結,比如近年來頻頻出現的以網絡名人“秦火火”爲代表人物的利用網絡、微博散播謠言事件。

二、中學開展資訊素養教育的重點

2.1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資訊素養教育

首先,教育工作者要轉變思想觀念,充分認識到資訊技術對學生未來發展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改變認爲資訊技術課程是無足輕重的錯誤觀念,使資訊技術轉化成教師的教學工具、學生的認知工具,廣泛動員教師參與到資訊意識培養中去,營造出良好的資訊素養教育氛圍。其次,不同學科教師應該結合各自學科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資訊技術教學工作,藉助互聯網廣泛蒐集資料,補充課本知識的不足。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資訊意識,比如在課堂上介紹一些最新的社會資訊或科普知識給學生,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再次,要重視資訊技術教師的作用。資訊技術課是學生資訊素養培養的主陣地,資訊技術教師應該把握好資訊技術課程教學的重點,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積極推動該學科的發展。

2.2重點培養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應用能力

資訊技術教師要特別注重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這也是爲了將來進入大學進一步學習打下好的基礎。教學時要儘量能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例如Excel教學,可讓學生對本班平時的考試成績進行製表,再以此表爲基礎進行各種操作,比如求和、排序等。學生透過利用這些身邊的真實數據,可快速熟悉的Excel的一些最基本功能,提升了他們的操作能力;再例如e-mail教學,可以讓學生寫一封自我評價的電子郵件發給老師,我想學生一定會認真對待。另外,鑑於互聯網資源豐富且中學生好奇心強等特點,鼓勵學生透過互聯網等渠道蒐集資訊,並學會篩選資訊,長期以往便可積累豐富的知識,爲今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當然,也要考慮到中學生蒐集、辨別和處理資訊的能力還比較有限,一方面要傳授學生使用的互聯網蒐集知識的方法,另一方面要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和監督,保證安全上網。

2.3重視網絡文化對學生的影響

網絡文化從結構上可以分爲三層,即物質層面、制度層面、精神層面。物質層面指的是網絡文化的物質基礎和載體,主要包含網絡資源、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等;制度層面指的是網絡文化所需遵循的社會規範和行爲方式;精神層面則是網絡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又分爲客觀精神文化和主觀精神文化,具有虛擬性、動態性、開放性、共享性、多元性等多方面特徵,因而在社交、娛樂等方面對社會道德的建立有利也有弊。目前,中學資訊技術教育對網絡文化所產生的影響重視不夠,從而使網絡文化的正能量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弊端卻日益明顯,比如學生容易沉迷於網絡社交、網絡遊戲等,這與學校和家長不注意防範網絡文化的負面性有着密切的關係。

三、總結

由於青少年處於成長以及人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資訊道德教育以及營造良好的網絡氛圍顯得尤爲重要。首先是理念提升,即將資訊技術教育理念提升至文化層面。只從文化視角出發,資訊技術教育才能從單純的技能教學走向資訊素養的培育。其次,要將學生網絡活動視作一種現代生活方式,以及與價值觀、道德倫理緊密關聯的大問題,學校和家庭都應當擔起監督青少年的網絡活動責任,要多運用技術手段屏蔽不良資訊以便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引導學生文明上網,爲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