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構建理論在體育技術教學中的運用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2.24W

隨着新課改的實施,許多體育教師在一起交流時大都認爲技術教學已經淡化了。其實,體育與健康課中運動技術的教學仍是運動技能領域中的教學目標之一,也體現了體育與健康課程以身體練習爲主的基本特徵之一。筆者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爲便於教學的開展,應用構建主義相關理論,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構建學習目標併爲之努力。本文就技術教學與學習目標構建作一些探討。

淺談構建理論在體育技術教學中的運用教育論文

1.瞭解什麼是技術

技術也稱技術動作要領,即在技術教學中使學生學會和掌握技術要點和動作要求。它是建立在合理技術基礎之上,符合人體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心理學等學科基本原理的一種技術動作形式和方法。如將某一完整的動作加以解剖,可以發現它是由若干要素所組成的,一般包括七個要素,即身體姿勢、動作軌跡、動作時間、動作速率、動作速度、動作力量、動作節奏。當然一個技術動作並不是七個要素同時具備,有時只包含有其中幾個。

身體姿勢。指身體和身體各部位在完成動作過程中所處的狀態和位置。如單槓懸垂:握槓同肩寬、直體、繃腿、正頭、直頸。這簡單一句話就把懸垂的技術動作描述出來了。

動作軌跡。指身體和身體各部位在完成動作時所移動的路線。動作軌跡包括軌跡的形成、方向幅度。如馬步橫打:右腳向前一步,隨即向左轉體九十度成馬步,同時右拳伸直由身體右後側向前平行揮擺橫打,拳心向下,眼看右拳。“向左右後側”是方向,“轉體”是形成,“九十度”是幅度。

動作時間。指完成動作時所需的時間或所持續的時間,如倒立時人體穩定的時間。

動作速率。指週期性動作在單位時間內重複的次數。如跑步中腿的速率要求快。

動作速度。與速率相輔相成,步幅相同的情況下,腿的速率越快則跑的速度也就越快。

動作力量。指身體移動時對外部對象所產生的物理作用。如手倒立中,重心向前移時,手指要用力頂住;重心向後時,掌跟用力。

動作節奏。它是指動作的快慢、力量的大小、肌肉的收縮舒張與時間間隔的合理交替的一種綜合特徵。如途中跑中後蹬腿充分蹬伸、送髖、蹬離地面後大小腿摺疊向前上方擺動,大腿下壓,前腳掌做向下、向後的“扒地”動作,腳着地後膝關節順勢緩衝,使體重前移轉入後蹬,協調了後蹬用力。

2.動作技術的特點

(1)先進性。各項運動的技術都以世界優秀運動員所共有的帶有普遍性的動作爲依據,經過理論上的論證和概括,在實踐中也證明其科學性、合理性。它代表各項運動中最先進。最優秀的動作技術。

(2)實效性。運動員在完成技術動作過程中,根據自身的特點最大限度地發揮人體的運動能力,透過多次練習逐步改進和掌握技術動作,以取得最佳的運動效果,所以它體現了運動本身的實效性。

(3)經濟性。運動員在完成技術動作過程中,身體各部位能夠以最佳方式進行合理配合,能在保證獲得最佳動作效果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節省自己的能量消耗。在掌握改進和發展技術動作的過程中,不應只追求動作的外部形式,更應注重動作的實質,多考慮動作的作用和實際效果,注重動作配合的協調性和準確性,注重控制動作的節奏,使合理的技術動作逐步達到自動化程度。

1.構建學習目標的意義

學習目標本身就有爲學生指明學習方向的功能,是學生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期望達到的學習結果或知識、技能等方面的變化,是學習者自己構建的。它有利於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並透過自己的學習行爲的變化來驗證任務的完成情況。因此,它有利於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監控,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測。學習目標是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來構建的,不同的學生技術動作的掌握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它反映個體差異的不同需要。以它爲基礎形成評價標準,相對來說比較客觀公正,與實際比較吻合。教師只有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進行服務和指導。否則就會脫離學生的實際需要,有可能會制約他們的學習和發展。 2.學生學習目標的構建和達成

學生構建自己的學習目標,對於體育學科來講是一件新鮮的事物,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開始學生並不歡迎,因爲技術動作的學習在他們看來,終究與考試、規範聯繫在一起。這也難怪,爲了其他科目的'考試,他們已背上沉重的負擔,原以爲利用體育課這段有限的時間,可以愉快地活動,好好輕鬆一番。事實上,只要學生明白學習目標不會影響他們自由學習的空間,而是自己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是不困難的,反而更加有利於學生保持和提高自己運動技術的學習興趣,學生自然會理解、支援和重視。

構建主義理論認爲,雖然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於世界的理解和賦予意義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的,人們是以自己的知識基礎和現有的經驗來構建自己的學習目標的。這就表明學習者的學習目標應由學生構建,但是它必須是以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爲基礎來進行。然而學生是不是能正確地把握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呢?從學生制定的情況來看,並非如此。有的訂得過高,有的訂得過低。因此教師的幫助就顯得非常重要。

那麼教師又如何進行幫助呢?筆者認爲,走進學生的練習,瞭解他們現有的知識和經驗最關鍵。透過他們的練習,看他們的反應、移動速度、力量等素質就一目瞭然。再和他們探討練習時,他們的理解能力教師也就比較清楚。以此爲基礎,教師對學生的幫助才能符合他們實際需要,提出的建議才具有建設性,纔能有利於學生很好地理解和接受。

一個符合學生學習實際的學習目標應是既有一定的難度,又是可以實現的。目標應該定位在學生自己透過最大的努力方能達到的“位置”,這種目標對學生來說纔有吸引力,纔可以提高他們的動機水平。是不是學生都能提出這樣的目標呢?當筆者提出學習目標要根據自己的基礎,定位在自己透過最大努力方能達到的位置時,的確有一些同學提出了符合實際的目標,但是,大部分學生並非如此。因此,教師的指導就顯得尤爲重要。

教師在瞭解學生現有的基礎和能力之後,要正確分析學生原有水平與預期的學習目標之間的差距以及兩者之間是何種關係(上位關係、下位關係、並列關係),只有正確地把握這種關係,才能做到有針對性的指導。如果目標太容易(上位關係),體驗不到挑戰性,無法激發動機。如果目標太難(下位關係),又無法實現,會使他們失去信心,產生挫折感,懷疑自己,容易放棄努力,降低動機水平。

此外,學生在構建學習目標時,就用詞而言不必過分追求規範和嚴密,以免影響學生構建學習目標的信心和興趣。如跳遠時“兩膝蓋擡高”這樣的目標,雖然用詞不夠規範和嚴密,甚至不夠具體,但只要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地學習,同時教師又能夠明白它的具體用意就行。隨着學生一個個學習目標的達成和一個個學習目標的建構的不斷實踐,加上教師的不斷指導,學生構建的學習目標自然就能走向實際和合理,這同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綜上所述,要使學生透過運動技術的學習,達到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可以透過學生自己構建學習目標,教師加強在其達成過程中的指導和幫助的途徑來實現。透過學習目標的構建與達成,激發學生體育活動的興趣,吸引他們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充分享受體育活動的樂趣,確保每一學生受益,使所有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