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課堂討論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學問君 人氣:1.42W
淺談課堂討論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摘 要:課堂討論能夠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獲得所必需的數學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也得到充分的發展。本文作者根據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在中學數學課堂上對課堂討論進行了總結,得出了獨到的見解。
關鍵詞:中學數學 課堂討論 應用
        新課程實驗已經幾年有餘,對課改實驗,廣大實驗區的教師投入了滿腔熱情,付出了艱辛勞動。新課程給實驗區教學帶來了新氣象,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變化。但是,隨着新課程實驗的深入,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隨之出現,比如當前,課堂討論主要存在討論小組的設定比較隨意、討論時機把握得不夠好、討論方法不科學以及討論氛圍沒形成等問題,從而導致課堂討論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際上沒有任何效果。
        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既能動得了又能動得好,達到討論的最佳效果呢?本人擬結合教學實際來談談體會!以便同各位同仁共享。
        一、討論小組的建立要合理
        以往的討論一般按原先的座位同桌討論,或者是前後排的學生討論,這樣可能導致有的小組學習力量強、有的小組學習力量弱的局面。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習慣、性格、興趣、需要等因素加以分組,分組時不僅要重視學生智力因素的發展,而且要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每組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應兼顧,這樣才能取長補短。同時教師可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使每個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發展。
        二、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
        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的效果。正如有的專家所說:“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爲此,應當創設情境,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衝突,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
        三、討論的時機要恰當
        對問題的討論應把握時機。過早,學生的認知水平沒有達到最近發展區,學生找不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白白地浪費時間而一無所獲;過遲,學生對問題已基本弄懂,討論的意義不大。 
教師還應設計多層次的問題滿足各層面學生的多元需要,把握好學生思維的高潮,及時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以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此外,討論時應把握“跳一跳,能摘到”的原則,在討論的效果上做文章。      四、討論的方法要科學
        常見教師把題一呈現,便馬上讓學生討論,討論了兩三分鐘,便草草收場,只流於表面形式,沒有注重效果。教師不能由於時間關係,相互交流未充分展開就終結,應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廣大空間。在教學實驗中,我曾經把班上的學生分成三組,第一組對問題直接討論,第二組獨立思考,第三組先獨立思考然後討論。經過多次實驗結果發現:第三組效果最好,第一組效果最差。第一組的學生容易注意到別人的意見,思維活動受到了束縛,容易得出一些傾向性的結論;第三組表現在它的“預熱效應”上,學生有各自不同的思維活動,出現了多種解決問題的途徑,有利於學生積思廣益地學習。第三組的學生無論是在解決問題的途徑上、質量上都優於其它兩組。可見,討論的方法很值得推敲。
        五、討論的氛圍要和諧
        討論應營造一種氛圍,使每位學生不用擔心自己的意見被批評,而是堅信自己的觀點是受歡迎的。小組中的成員不是批評別人的意見,而是傾聽、補充、完善所提出的問題解決方案。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觀點即使錯了,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也能真正明白問題的關鍵所在。只有這樣,學生討論起來,纔會心無疑慮,才能互相啓發、取長補短,不同層次的學生才能各有發展。
        六、要培養學生“三會”
        有的老師將小組合作理解爲小組討論。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教學場面:討論時學生各說各的,有的學生不善於獨立思考,不善於互相配合,不善於尊重別人的意見,也不善於做必要的妥協。學生討論後,教師依次聽取彙報,彙報完畢,活動便宣告結束。
        爲此老師要培養學生“三會”:一是學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對別人的發言作出評價;二是學會質疑,聽不懂時,請求對方作進一步的解釋;三是學會組織、主持小組討論,能根據他人的觀點做總結性發言。這樣能使學生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不斷產生新的想法,同時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學會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成果。
        課堂討論能夠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獲得所必需的數學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也得到充分的發展。當然,課堂討論還應注意討論的問題應有多種解決途徑,討論中教師應適時加以指引、點拔,討論的組織形式應多樣化,儘量避免一問一答的形式,以及防止兩極分化等問題,這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進一步去思考、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