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數學學法在初中教學中的運用

學問君 人氣:8.11K

[摘要]教學的過程歸根結底是如何教會學生學習,而要教會學生學習,教師必須先對學生進行充分了解,對症下藥。

淺談數學學法在初中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法指導

孔子曰:教學相長。一語道破教與學的真正內涵:互相協調,共同促進。因此,教師除了注重自己的教以外,更應注重學生的學。把學生當作教育的主體。現代教學論認爲,教學的過程歸根結底是如何教會學生學習,而要教會學生學習,教師必須先對學生進行充分了解,對症下藥。本文針對初中學生數學學習現狀,探討數學學法,以提高學生數學效率。

一、初中生數學學習現狀

在多年的數學教學中,使我深切地體會到當前初中生,特別是初一學生在數學學習的基本方法“讀、聽、思、記、寫”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嚴重影響學生數學學習效率,主要表現在:

1.閱讀能力差。往往沿用小學學法,死記硬背,囫圇吞棗,像浮萍濺水,一搖即落。根本談不上領會理解,當然更談不上應變和應用了。這嚴重製約了自學能力的發展。

2.聽課方法差。抓不住要點,聽不入門,顧此失彼,精力分散,越聽越玄,如聽天書。如此惡性循環,厭學情緒自然而生,聽課效率更爲低下。

3.思維品質差。常常固守小學算術中的思維定勢,不善於分析、轉化和作進一步的深入思考,以致思路狹窄、呆滯,不利於後繼學習。

二、初中生數學學法指導

根據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就如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使學生變“被動”爲“主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筆者認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教導“讀”

現代教育理論認爲: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學生在教學中居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會自主讀書,必須透過教師的正確指導,學生才能由“讀會”轉爲“會讀”。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對數學語言的翻譯,更重要的是教導學生怎樣讀數學,這是讀法的核心,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教會學生讀書:

(1)粗讀。即先瀏覽整篇內容的枝幹,傳到既見樹木又見森林。然後邊讀邊勾、邊劃、邊圈,粗略懂得教材內容,弄清重難點,將不理解的內容打上記號(以便求教老師、同學)。

(2)細讀。即根據章節的學習要求細嚼教材內容,理解數學概念、公式、法則、思想方法的實質及因果關係,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2.開導“聽”

數學教學中,對學生聽法的開導,教師首先應從培養學習數學興趣入手來集中學生注意力,使其激活原有認知結構,開啟“聽門’,專心聽講。這樣,才能把接收的“頻道”調諧到教師輸出的“頻道”,達到同頻共振,獲得最佳教學效果。其次,要開導學生注意去聽教師對每節課所提出的學習要求;對定理、公式、法則的引入與推導過程;對概念要點的剖析和概念體系的串聯;對例題關鍵部分的提示和處理方法;對疑難問題的解釋及課末的小結。這樣,讓學生會抓住要點,延着知識的“生展線”來聽課,就能大大提高聽課效率。

3.引導“思”

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思法的引導,教師應着力於以下四點:(1)從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入手來開展啓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去積極主動思考,使學生學會聯想。(2)從挖掘“問題鏈”來開展變式訓練,引導學生去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綜合,使學生學會轉化。(3)從創設問題情境來開展探索式教學,引導學生追根究源去思索,使學生學會深思。(4)從回顧解題分歧過程來開展評價,引導學生去分析錯因,便學生學會反思。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善於暴露思維過程,留下一定的思維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學會“思在知識的轉折點,思在問題的疑難處,思在矛盾的解決上,思在真理的探求中”。這樣,就能使學生學會並掌握基本數學思想方法,達到思悟思,融會貫通。

4.傳導“記”

學生學業成績的好壞,是與其有無掌握良好的記憶方法正相關,而學生對良好記憶方法的領悟,尚需教師的傳授指導。

數學教學中,對學生記法的傳導,教師首先要重視改革教學方法,摒棄“滿堂灌”,以避免學生死呆背。其次要善於結合教學之際,來傳授記憶方法。如透過對知識編成順口溜,使學生學會去聯想記憶;透過繪製直觀圖,使學生在以形助數中,學會數形結合記憶;透過對發掘知識的本質屬性,使學生在形成概念的'同時,學會憑特徵記憶;透過歸納概括所學知識,使學生學會按知識結構來系統記憶;透過揭示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學會循線索記憶。此外,教師還應讓學生明確各種記憶的價值、效果、適用範圍,以使他們牢固掌握和靈活運用。

5.指導“寫”

作業書寫最能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必須充分重視。

深究學生書寫條理混亂的原因可知,教師教學起始時不重視寫法指導是一主要導致因素。因此,精心指導學生怎樣寫,纔有助於其駕馭知識,正確解決問題。爲此,應切實加強對學生數學語言的教學。

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對教學語言的解釋,又要注重必要的句法分析,這是理解、掌握數學語言的基礎。由於數學語言不像日常用語那樣能在生活中得到直接印證,換句話說,如果不是在特定的教學研究環境,一般難以使用其語言,因此,其特定的語義、句法規則,使學生理解起來困難。爲此,其一,必須明確數學語言的語義,使學生正確理解其含義。如透過比較、區分和弄清一些易混淆的詞語,如“大於”與“小於”,“都不”與“不都”,“有一個”與“至少”等等。其二,要明確符號的指代,提示符號的特徵。如對符號,不僅要指明所代表的對象,指明的幾何意義,提示它的非負性,還應與其它相關的表示方法相聯繫,加深學生的認識,如等等。其三,加強句法分析,由於數學語言有一定的邏輯結構,其概念符號需要按一定的邏輯關係組合。瞭解這些句法規則是學生會用數學語言的必要條件,因此,在教學中要進行必要的“咬文嚼字”和對比分析,如“兩數的和的平方”與“兩數的平方的和”等,要作仔細的分辨,幫助學生體會、區分、理解,進而會靈活運用,對一些長句。還要作必要的分解。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學生的認知障礙和情緒障礙,克服學生在“讀、聽、思、記、寫”等方面的缺陷,創設正遷移條件,矯正學生學習障礙;同時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強化學生主體意識參與意識,提高師生互動的正面效益,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益。筆者透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經驗總結,逐慚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特色,學生平時及升學考試中均正常發揮,取得較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