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師資隊伍建設是轉變教育觀念的關鍵論文

學問君 人氣:4.42K

觀念是束縛人們行動的枷鎖。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更新教育者頭腦中的一些傳統、陳舊、落後的教育觀念。只有具備了先進的教育觀念(理念),纔會有先進的教育實踐。在此過程中,全體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師觀、落後的學生觀、陳舊的教學觀、單一的質量觀,努力形成適應新時期素質教育需要的教育觀念,爭做新時期優秀教師。

師資隊伍建設是轉變教育觀念的關鍵論文

一、轉變傳統的教師觀,不做“教書匠”。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把教師定位在 “傳道、授業、解惑”、教師“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杯水”,這種認識至今還有相當多的人堅信不疑。而事實上教師應該是終身學習的楷模,學習技巧的傳授者,教育科研的專家,令人信服的心理醫生,課程設計的專家,現代教育技術的行家,獨立學習、獨立研究的指導者,客觀公正的評價者,熱心的社會工作者。而其中最核心的是教育科研的專家。

教師應該從四個方面來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A、確立科學的教育理念。要透過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加深對教育的戰略地位、多元功能、價值取向的理解。B、可以透過參與學校課題研究,做教科研行家,而不是一個“操作工”。C、提高個人的人格魅力。根據“真、善、美”和諧統一的要求,教師人格魅力主要應表現在“高尚、真誠、完美”三方面。D、學會創新。教師工作平凡而又複雜,但如果沒有創新意識,久而久之就容易安於現狀,自我滿足,甚至流於機械操作,成爲“教書匠”。

二、轉變落後的學生觀,不再“唯師是從”。

“聽話”多少年來一直被我們用來衡量是否好學生標準,因此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常常不考慮學生的感受和需要。新的學生觀要求我們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自由發展,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開發每一個孩子的天性,精心設計適合每一個孩子的教育。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個性是一種由體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情緒等熔成的最複雜的合金,不瞭解這一切就談不上教育。”在課堂上教師要努力體現出一種富有人情味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意識到:沒有“笨”的問題,只有求知慾;沒有“錯”的回答,只有沒學會。讓所有學生感受到:教室不再是一個四方形的沒有生命的水泥盒子,而是一個吸收知識的樂園。在這個樂園裏,沒有“唯我獨尊”和“師道尊嚴”的束縛與壓迫,有的只是人格的凸現和心靈的舒展。

新的學生觀還要求我們向學生學習。“人之初,性本善”,在很多方面,學生要比我們純潔得多,可愛得多。如:通常學生的同情心、神聖感、創造力比教師強。升旗儀式時,學生們全神貫注,真誠投入,就是很好的例子。 “幾乎任何一個孩童都能在沒有事先計劃的情況下即興創作一支歌、一首詩、一個舞蹈、一幅畫或一個劇本、一個遊戲。”(馬斯洛)。如此這般,比比皆是。

三、轉變陳舊的教學觀,不再“灌輸”知識。

陳舊的教育觀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課堂教育僅是教師的單向“灌輸”。新的教學觀要求我們的'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我們的教學不再是學生被動地“聽”、“記”的過程,而是他們主動地探究,積極地去“悟”、“求”的過程。教師不再是至高無上的、發號施令的、主宰學生一切的權威。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爲此我校確定了——“引導實踐,注重體驗,培養探究習慣”的研究課題,我們在各學科的課堂教學中都開展了探究性學習的研究,倡導師生合作互動的學習模式,讓每一個孩子找到自信的感覺,擡起頭來走路,做學習的主人和課堂的主人。教學由“我說你聽”的單向“灌輸”變爲一起討論,一起商量,誰先佔有知識和學問,誰先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誰就首先獲得發言的主動權。

四、轉變單一的質量觀,不以“分數”論人。

教育質量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學校的生命。一名辦學者、一名校長、每一位教師必然追求學校教學高質量。什麼是高水平的教育質量呢?我們認爲:學校培養的無論是就羣體而言,還是就個體而言,都應該是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地、和諧地、主動地得到發展,又有良好的個性和特長的學生。

高水平的教育質量,是要透過德育、智育、體育等諸方面來實現的。這幾個“育”是互相依存的,也是相互滲透的,它們交織着構成一個整體,但是它們各自又有着特定的範疇,有着自身的規律。要得到高水平的教育質量,就必須遵循它們自身的規律來辦事,同時要追求整體的最佳效果。

我們每位教師都應該着眼於每個學生的整體發展。不能爲了片面提高自己所教學科的成績,而不惜擠佔其它學科、不惜犧牲學生的身心健康、不惜壓抑學生的個性。分數當然可以是一種評價的標準,但過分看重分數則不可取,更不應把它作爲追求的唯一目標。在教學中要徹底改變見書不見人,見分不見人的狀況。既要負責學生的“一陣子”更要負責學生的“一輩子”。

新的世紀已經到來,新形勢下我們如何應對?轉變教育觀念,努力實踐,用愛心、真心、耐心澆灌孩子的心靈之花應該是我們每一位新時期教師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