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人力資源>

創新培訓模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論文

學問君 人氣:2.88W

沒有教師的改革,就沒有課程的改革;沒有教師專業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了深刻的變化,教師的培訓方式也在產生相應的變化,中小學教師的在職培訓逐漸形成了多層級培訓的格局。在學歷教育基本達標的情況下,教師專業化發展越來越顯露出其重要性和緊迫性。爲進一步推動教育現代化建設的步伐,我們必須儘快培養和造就一批現代化教師專業隊伍,在實施新課改過程中,我們必須轉變培訓觀念,創新培訓模式,講求培訓實效,加速教師專業化發展。

創新培訓模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論文

1 教師專業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2001年4月國家首次全面實施教師資格認定並進入實際操作階段,“教師不單是一種職業,而且是一種專業”。如果說過去教師的工作還只是一種職業,只要具備各門學科知識就可以的話,那麼,今天僅僅具備學科知識是不夠的,還必須具有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專業知識能力及終身學習的能力,這樣才符合教師資格的要求。確認教師職業的專業性,推進教師專業化進程,一直是國內外教育界關注和努力的目標,也是世界各先進國家當前教育戰略的共同措施。由此可見,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已成爲現代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和主題。

2001年我國開始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問題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師培訓、學習、提高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在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經濟競爭的成敗關鍵在人才,而人才的培養靠教育,教育的發展靠教師。只有教師專業水平的不斷提高才能保證高質量的教育水平,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2 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樹立“教師專業化”新理念

要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首先要提高對教師專業化的認識。縱觀世界教師教育的發展歷程,審視我國教師教育的發展現狀,不難看出,大力推進教師專業化可以提高我國教師質量,在一定意義上說,教師的質量,就是教育的質量,教育的差距歸根結底是教師的差距。因此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教育管理者,首先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應從教育事業發展的大局去看待教師教育工作,要從能否保持可持續發展,能否長久保持教育領先地位的高度去看待教師專業化發展。

教師是個專門職業,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師教育要在教師專業化理論指導下,依據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通盤考慮、整體設計、轉變觀念、創新培訓模式,樹立教師專業化新理念,加速推進教師專業化的進程。跨入新世紀,教師專業發展在促進中小學生成長,保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方面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人們對教育專業所期望的是能使教師工作專業化,使教師超越能幹的教書匠而成爲專業教育家。21世紀的教師教育是以教師專業化爲改革取向的,按照教師專業的基本要求,我們作爲教育者本人應樹立強烈的教師專業化理念,不僅要成爲新型知識的傳授者,而且要使自己成爲新課程改革的促進者、研究者、改革者與決策者。

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真正認識到“只有學習精彩,生命纔會精彩”;“只有學習成功,事業纔會成功”。

3 講求實效,探索培訓新模式

3.1 “校本培訓”模式。“校本培訓”是指在教育專家指導下,由學校組織和規劃的,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和科研能力,促進學校發展爲目標,透過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活動方式來培訓教師的一種校內在職培訓。其基本含義是:以校爲本,爲了學校,在學校中,基於學校。校本培訓的`目標是解決本校教師專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學校中出現的問題是培訓的起點,解決這些問題是培訓的歸宿。

校本培訓應遵循“自修——交流——反思——實踐——評價”的模式。在集中式培訓的基礎上,把工作重點放在各學校,由各學校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全員性的校本培訓。既從本校教師的教育教學需要出發,解決課程改革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和專業發展問題,又要考慮學校的發展目標和需求,把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學校的未來發展目標加以整合。加強校內自修、培養骨幹、以點帶面;加強校際交流、分享成果、借鑑啓迪;研究課程、研究學生、研究自己、課後小結、教學札記、教育個案集體探討,組織現場培訓、實踐培訓;在學校環境中開展教育科研,在培訓學習基礎上組織聽課評課、教學觀摩活動等等。真正做到培訓與教學同步,把教師的專業發展與課程改革的需要統一起來。

3.2 “建構式培訓”模式。這是一種以“問題爲中心”的培訓,是爲了弄清教師所面臨問題的實質,用以改善教師的行動,它的直接目的在於改善實踐,它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的學習觀。主張“先問題,後學習”,即在培訓者指導下,學員從教育實踐中選擇教育問題,並以“解決問題”爲中心展開主動探究式的綜合學習。

問題是教師培訓的起點,也是確定培訓內容的依據。透過聽課、走訪、調查問卷等多種形式,發現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參訓教師參與問題的選擇和培訓內容的確定,根據自身在課程改革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來進行綜合性的學習。問題確定以後,培訓者透過一定的途徑把問題呈現給學員,培訓者和學員同時面對不確定的問題解決過程,每個人都有極大的思維和嘗試空間,共同進步,雙方受益。與傳統培訓模式不同,在“以問題爲中心”的培訓模式中,培訓者沒有固定講課任務,做的是動態的協調、督促、協助工作,這看似很超脫,實際上在培訓前必須進行更深入地研究和精心地設計,對培訓者的創造性和探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研究型培訓”模式。按照“研究型培訓”模式的思路,在對中小學教師進行教育教學能力的培訓中,爲了最有效地讓教師參加到新課程實踐中,我們以課題爲引導,倡導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以此來提高教師教育科研能力。讓每個教師在參與調查的培訓過程中,根據本學校教育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制定研究主題。做到以課題爲引導,提高教師研究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爲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們帶着課題走進課堂,落實有關研究任務,根據教學理念的要求,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形式有:課堂實踐、研究討論、網上發佈、開設科研講座等,引進課題討論的思想方法。

“研究型培訓”模式按照“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研討——實踐——反思”這一程序來實施。透過教科處主任、教研組長和課題主持人的專題培訓,讓教師們逐步掌握科研的方法、樹立搞科研的信心。以課題爲引導,落實教師的研究型培訓,使教師在研究中提高、在培訓中發展,確實是一種教師提高專業化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