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論設計“小專題”教學 促進個性化發展

學問君 人氣:5.51K
摘要:依據高中語文新課標的精神,目前實驗區實施的語文課程分爲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所選的文字比傳統教材豐富了許多,也有利於學生的語文素養個性化發展。但是,面對文字豐富的語文教材,與有限的教學課時數之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我們如何處理教材呢?我認爲,設計“小專題”教學,使之具有趣味性、實踐性、開放性和教育性,在“樂”、“行”、“活”、“思”中不斷創新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關鍵詞:小專題 設計 教學內容 創新 個性化發展

  依據高中語文新課標的精神,目前實驗區實施的語文課程分爲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所選的文字比傳統教材豐富了許多,也有利於學生的語文素養個性化發展。但是,面對文字豐富的語文教材,與有限的教學課時數之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我們如何處理教材呢?衆所周知,豐富的教材內容不等於豐富的教學內容,“課文只是例子”,我們不能用教教材的眼光去處理教學內容,而應該用教材教,以“小專題”的創新設計理念處理教學內容,尤其是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要不斷創新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所謂“小專題”,就是指依據課程目標,結合自身情況和學生實際,“靈活適度”地處理教學內容,並透過反覆閱讀理解文意,再對課程內容採取增、刪、改、合、立等手段設計專題,利用二、三個課時進行探討,使學習走向深入,最後對研究成果進行交流評價。這種“小專題”教學,探究角度要新,論題開口要小。中學生因視野、經驗和能力所限,不宜探究那種大而泛之的論題。在“小專題”教學設計過程中,既要促使學生動口、動眼,也要促使其動手、動腦,讓多種感官協同“作戰”;既要促使學生查閱資料、調查訪問,又要促使其實踐操作、親身體驗。總之,“小專題”教學設計要有利於教學內容不斷創新,有利於學生個性化發展。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喜歡“小專題”教學,“設計”而有所得呢?筆者認爲,關鍵是“小專題”教學的設計必須具有趣味性、實踐性、開放性和教育性,使之對教學內容不斷創新。
  
  一、“小專題”設計講究趣味性——“樂”中求發展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求知慾望,促進思維的活躍,保持學習的持久性,是促進個性化發展的“潤滑劑”。因此,“小專題”的設計首先要有趣味性,“吊”起學生的“胃口”,使學生一看專題的論題內容就有興趣,就躍躍欲試。這樣才能變“要我做”爲“我要做”,變“不願”爲“情願”。如學習《唐詩宋詞元散曲選讀》時,在學完蘇軾和辛棄疾詞後,我與學生們討論出一個共同探究的問題:“在宋詞史上,蘇軾和辛棄疾如雙峯對峙,二水分流。請課外閱讀他們的其他作品,收集相關資料,以‘我看蘇辛詞’爲小專題,進行探究性學習,將探究成果與其他同學交流。”然後學生根據任務分組活動,最後用一節課進行交流。
  又如,教學《祝福》一文,應整合《孔乙己》、《故鄉》、《藥》、《狂人日記》等小說,抓住情節的曲折變化及深刻意蘊,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圖,喚起學生的人生思考,感受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我設計“誰殺死了祥林嫂”小專題探究,指導學生將人物分析指向其悲劇的人生及悲劇產生的原因。這種着眼於情節和主題的“小專題”設計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引發學生對人物性格、人生經歷、祥林嫂與周圍人的關係,以及魯鎮的文化背景進行整體透析。學生在對諸多細節描寫的解讀中可以發現,不能簡單地認爲是某個具體的人殺死了祥林嫂,也不能完全將悲劇歸罪於封建禮教,應從魯鎮的“多神教”文化背景中挖掘“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傳統文化是如何互相配合,把這樣一個善良、勤勞的無辜女人逼上絕境的。小說超越了《狂人日記》對封建禮教的單維度的批判,從多維度對傳統文化中的違揹人性的因素進行反思。另外,還可以從“看”與“被看”的人際關係角度,透視中國人的深層文化心理,從具體語言中品味出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人性中殘忍的一面,喚起學生的悲憫心,呼喚人性的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