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論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學問君 人氣:1.81W

摘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主要從七個方面進行:第一爲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第二激發學習興趣;第三培養質疑精神,啓迪學生的思維;第四啓發想象力;第五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第六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創新能力;第七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淺論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的動力源泉,一個沒有創新精神的民族,是很難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進行教育創新,根本目的是要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創新是當今社會的主旋律。而教育創新是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石,創新人才的數量決定着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後勁和國際競爭力的地位。隨着知識經濟迅速崛起,教育定位於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爲價值取向,已成爲人們的共識。學生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能動的人。而就目前的教育來看,課堂教學是培養創新人才的主渠道。我們教師有責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會尋找知識、處理知識、理解知識、掌握運用知識,達到一種自身的突破和超越。從而使創新意識在不知不覺中爆發,創新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形成。

語文科作爲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學科,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方面,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透過課堂教學可以鼓勵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不迷信課本,敢於用科學方法進行創新的精神。激活創新意識,進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下面我就如何透過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談幾點粗淺的認識和做法。

(一)爲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

作爲學生的良師益友,我們不應該居高臨下,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應該民主、平等、真誠地對待每位學生,使學生感到親切可信。從而營造一種自由、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激發創新意識。

上課時,我儘量以朋友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當中,讓學生輕鬆進入角色,如:在學習《荔枝蜜》一文時,老師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作者對蜜蜂的感情由討厭到喜歡,最後希望自己變成一隻小蜜蜂,作者的感情爲什麼發生了那麼大的變化,我們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好嗎?”“我們大家”把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讓學生覺得老師和他們彼此之間是平等的,消除了學生“唯師是尊”的觀念。“討論”一詞激活了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調動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好嗎”使學生完全處於一種寬鬆沒有壓力的狀態。在這樣輕鬆和諧的氛圍中學生不用擔心自己說錯而遭到嘲笑和批評。這樣學生會全身心的投入,各抒己見,自覺的互相討論。找到答案後,學生會感受到成功的愉悅。

總之,學生能力的增長是他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中不斷髮展起來的。教師要做的就是爲他們能力的發展培育適宜的土壤,爲他們創造寬鬆、平等、和諧的環境。

(二) 激發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或學習對象的一種力求認識或趨近的傾向,它是學習積極性

中很現實、很活躍的心理成分,在學習活動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布魯納也說:“學生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⑵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⑶在教學過程中,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首當其衝要注重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創新的導向,是創新的動力。學生只有對所學知識產生好奇心,求知慾,纔想學,才愛學,纔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多渠道、多途徑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而積極性、主動性的激活,又是思維啓動的前提,只要思維活動起來,就一定會有創新。如:我在每上一節課之前,讓學生先自備內容,然後登上講臺進行五分鐘的說話訓練。學生一聽說自己可當上小老師,都異常的興奮,動手準備了豐富多彩的說話內容,並且在說話時,每位學生都努力把話說得得體,並富有吸引力。每位學生講完後,我都能給予充分的肯定,並且巧妙的把其注意力引到了上課的內容上。一個學期下來,每個學生都有了登臺亮相的機會;讓他們的綜合分析能力、口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如有哪節課前不進行說話訓練的話學生會覺得心裏少了些什麼。

再如,魯迅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認識瞭解魯迅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於是我設計了“走進魯迅”的語文實踐活動。學生一聽說要去了解自己所崇拜的大文豪魯迅,好奇心被激活了,興趣來了,熱情非常的高漲。有的馬上翻閱有關魯迅的材料,有的去網上查尋……學生興致勃勃地把自己獲得的勞動成果拿到班上來交流,加深了對魯迅的理解。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了,就會愛追究、愛探索,這樣他們的創新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三)培養質疑精神,啓迪學生的思維

人與生俱來就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這就是“思”的開端。學起于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如果沒有疑問,就不會有新見解,一切都以書本爲經典,以教師的講課爲準繩,人云亦云,就不可能有創造,那麼社會就會得不到發展。愛因斯坦認爲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爲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是創新精神的基石。培養創新精神,應始於問題意識,但問題意識不是與生俱有的,而是靠我們後天的培養。學生能發現,提出問題,是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的表現,是他們積極思維的結果。那作爲教師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呢?我們應該把提問的機會還給學生,在課堂上儘量創造更多的機會給學生,在一種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裏,學生就會積極思索,敢於提出自己的疑問,向別人的思想、見解提出自己的看法。

如:在學習《向沙漠進軍》一文時,有的學生一看到這題目,馬上提出了這樣的疑問:①是誰在向沙漠進軍?②爲什麼要向沙漠進軍?③又怎樣向沙漠進軍?面對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我鼓勵學生帶着這些問題去朗讀課文,然後再討論這些問題。在這寬鬆的學習氛圍,學生可以暢所欲言。這樣在問題中成長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創作活動。

(四)啓發想象力

記得有一位偉人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

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象是創新的先導,沒有想象便沒有創新。康德也曾經說過“想象力是一種創造性的認知功能。”想象是對頭腦中接收和存貯的各種資訊,進行加工、排列、重組、創造出來的感知過甚至未曾存在過的事物的`過程。想象是創造思維的重要方法。人類歷史上的一切發明創造都是科學幻想和創造想象的產物。沒有想象,也就不會有日益發達的科技現代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做到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大膽想象,直接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如:學習《刻舟記》一文時,爲了讓學生真切感受雕刻者技藝的高超,我讓學生對課文

內容認真朗誦、揣摩、理解,然後憑自己的理解以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自己的技能模擬文中進行雕刻,之後拿到課堂上加以展示,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傑作向大家介紹。從而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想象中得到了鍛鍊。

又如:在學習《斑羚飛渡》一文時,我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畫出斑羚飛渡的示意

圖。這就要求學生透徹地理解課文,併發揮自己的想象,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表述出來。這類練習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形成創新能力大有裨益。

(五)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創新能力與個性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個性的發展,往往蘊涵創造力的幼芽和基礎。培養

學生的創造精神、創造能力,必然不可忽視其個性特徵。但傳統的教育教學把極富個性特徵的學生塑造成了同一個模子裏出來的學生。而未來社會各條戰線上要求的人才是具有獨特性、和諧性和主體性的個性化的人才。而不是“模子式”的人。所以我們必須摒棄“一言堂”“唯師獨尊”“唯書獨尊“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個性的發展,要充分相信學生,並鼓勵其自發行爲,使學生在我們面前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敢幹表現自我。對學生好奇、求知、探索的慾望,教師要給予極大的扶持鼓勵。挖掘每個學生的最大潛能,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培養其個性全面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