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職數學分層次教學淺議論文

學問君 人氣:2.29W

摘 要:高職學生的整體數學素質不高,給數學教學帶來了很多難度。筆者根據多年來分層次教學的經驗,深入探討了高職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意義、具體實施方案等。

高職數學分層次教學淺議論文

關鍵詞:分層次教學 學生互助 因材施教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提出:“教學必須符合人的天性及其發展的規律,這是首要的、最高的規律。”高職學生學習基礎參差不齊的情況嚴重,數學教學要真正面向全體,讓每一個學生獲得均衡的發展,必須因材施教、分層遞進,讓所有學生獲得信心和快樂。

一、分層教學的具體實施

1、學生互助學習小組的建立

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把學生分成數個恰當層次,根據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把學習目標也分成數個恰當層次。透過分層,運用種種激勵手段,尤其是學生團體互助,充分調動學生個人的潛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向各自更高層次的學習目標前進,逐步提高他們的成績。一個正常班所分的小組個數一般不超過8個,各小組成員的綜合水平應該是相當的。各小組的構建必須是民主的自願組合,要引導學生端正認識,積極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建立小組的目的就是讓大家相互幫助、相互影響、共同進步。

2、各教學環節目標的層次化

(1)教學目標層次化。要以“面向全體,兼顧兩頭”爲原則,以教學大綱、考試說明爲依據,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識能力,將知識、能力和思想方法融爲一體,合理地制定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可分五個層次:①識記;②領會;③簡單應用;④簡單綜合應用;⑤較複雜綜合應用。

(2)教材分層化。一般來講,越高的層次使用的教材難度越大、內容越多,教材的選用要呈現出階梯性。如理工科專業,基礎好的學生可以採用同濟大學編的“高等數學”第五版,基礎差的學生可以使用“少學時”版的同濟教材,根據各層次的學生情況,可適當增刪相應的教學內容。

(3)教學基本要求層次化。教學基本要求可以單獨編寫,編寫時,集中全體老師的意見和建議,寫得明確和具體,最後要將不同層次的教學大綱和基本要求進行對照,保證層次清楚、操作性強。

(4)教學方法的層次化。根據學生的特點,可將內容區分爲教師精講、泛講和學生自學三部分。要引進多媒體教學,增加課堂教學資訊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課外作業的層次化。各層學生作業題基本一致,但內容和要求不同。學困生做課本上的基礎題,側重於簡單模仿型作業;中間層學生完成書上基礎題外再做一些有一定綜合性和提高性的聯繫,側重於新穎易做的作業;優生層學生在完成書上基礎題外,可以佈置一些綜合性、探索性、開放性、討論型的問題,旨在讓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技能。 3、分層次評估

(1)不同計分法。同一套試卷分兩部分命題,雙基題80分,拓深題40分。其計分方法是:基礎好的學生,實得分=100分——扣分;基礎中等的學生,實得分=(120分-扣分)×100/120;基礎差的學生,實得分=120分-扣分。

(2)激勵躍層。學生分級達標後,能力得到了發展和提高,基礎得到了鞏固,部分學生躍層條件日趨成熟。老師應在授課中有意識地創造躍層條件,引導他們向上一級臺階過渡,根據高中低三個目標分別選配三組題目,讓學生選做。由於目標明確,學生學習狀態好,每位學生都找到了自信,各層次的學生都順利完成了各自的學習任務。

(3)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教學中,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思考、提問、自學、討論、練習等,教師要採用不同的評價方法。老師的'評價不僅要着眼於某個學生在何層面上,還要以發展的觀點,充分挖掘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以激勵的方法給學生以客觀、公正、科學的評價,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內在的學習動機。對學習基礎差的學生,要多采用表揚、激勵方式,使他們看到希望,克服自卑,重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對成績一般的學生,採用激勵評價,揭示其不足,指明努力方向;對成績好、自信心強的學生,則採用競爭評價的方式,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謙虛、嚴謹、努力拼搏。

二、結論

實踐證明,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實施“分層次教學”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分層次教學是尊重學生的個性、促進包括後進生在內所有學生髮展的有效措施,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各層學生都能學有所成、學有所獲,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進步的喜悅,學習興趣不斷加強。實施了分層次教學,面對的是同一層次的學生,在教學的內容、方法等方面很容易把握,備課和組織教學等就會事半功倍,教學質量和效果就會大大提升。分層教學在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會促使教師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和其他相關學科知識,有助於教師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元駿大學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意義與實施[J].高等理科教育,2003,4。

[2]劉明中學數學教學如何實施創新教育[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3.12。

[3]唐曉傑數學課堂教學與成效評價[J].中學數學,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