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分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1.64W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時期。爲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文章主要從以故事的形式引出教學內容,創設課堂實驗活動,課堂中引入競爭機制,強化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做好教學反思工作六個方面探討了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分析論文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

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場所,因此,課堂教學質量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習質量。雖然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方式有所改進,但是小學課堂教學依舊面臨着學生學習興趣低下、教學效率無法提升等問題。因此,教師應積極採取各項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教學策略,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提供重要保障。

一、以故事的形式引出教學內容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於數學學習的興趣,將爲學生的學習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引入富有趣味性的課外活動,點燃學生的探索慾望。比如,教師在講授關於分數的內容時,可透過故事引出教學內容。如《喜羊羊與灰太狼》這一部動畫片深受小學生的喜愛,教師可在講解相關內容時,融入動畫片中的故事情節,進而引發學生對相關問題的積極思考。故事的大致內容是:羊村就食物分配問題召開討論會議,美羊羊與懶羊羊都想要得到餅乾。因此,如何分配才能讓他們獲得數量相等的餅乾,此時學生回答一人一半平均分配,教師便可順勢匯入分數概念。透過富有趣味的故事匯入教學內容,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爲數學教學做一個很好的鋪墊。

二、創設課堂實驗活動

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理解能力、知識水平及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性,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比如,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針對於某個時數學問題動手實驗,使其在動手操作中體會成功的樂趣,這樣做在深化學生對知識理解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課堂中引入競爭機制

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課。此外,可透過比賽的形式,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比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可適當開展一些競賽活動,爲學生營造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生氛圍,讓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獲得豐富的數學知識,還能體會到數學學習的無窮樂趣。此外,對於學生在課堂中的良好表現與點滴成就,教師應給予及時地肯定,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四、強化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小學數學是一門兼具複雜性與抽象性的學科,具有較強的運用性特點。生活中隨處可以見數學知識。然而,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數學運用性的特點,導致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脫節。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進而推動數學教學“學以致用”目標的實現。

五、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教師要與時俱進地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對於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具有積極作用。採取這一學習模式有利於學生之間優勢互動,共同進步。比如,教師在講解關於加減法的相關內容時,先可以將班級學生劃分爲若干個小組,並引導學生對某一個知識進行探討,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解決數學問題。此外,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應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六、做好教學反思工作

提升小學課堂教學質量的`另外一個重要方式就是教學反思。教師在一堂課結束後,應做好相應的反思工作。有效的教學反思,不僅有利於教師掌握教學進度及學生的學習情況,還有利於學生養成課後反思的良好習慣。由此可知,教學反思是保障小學課堂教學質量必不可少環節。因此,教師可經常安排學生進行反思,並在下進行交流與總結,以此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總之,教師應在充分考慮學生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堂教學,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此外,教師應採取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式。比如,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情境教學方式等,爲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提升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居士芳.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24):157-158.

[2]董世雲.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合作教學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3(7):208-209.

[3]徐乃楠,孔凡哲.實踐取向的小學教育專業基礎課程的課堂實踐研究:以《小學數學教學論》等四門課爲例[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200-204.

[4]李國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以《小數大小比較》課堂教學爲例[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