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職教育教學資訊化建設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2.9W

摘要】隨着我國明確提出教育資訊化發展綱要以來,各級院校陸續掀起教育資訊化工作的熱潮,而高職教育是當前我國教育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的資訊化建設工作在國家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的同時,有爭當排頭兵之勢。“互聯網+”戰略形態的提出無疑是高職院校資訊化建設的強心劑,從教學資訊化工作入手,藉助互聯網平臺的優勢進行全面的資訊整合和利用可達到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高職教育教學資訊化建設研究論文

關鍵詞】教育資訊化;互聯網+教育;教學資訊化建設

2001年我國發布《教育資訊化“十五”發展綱要》,這使得我國教育部門、各類院校的資訊化建設工作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方向。而經過十餘年的發展,我國經濟結構、教育體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資訊化建設的目標未變,但隨着資訊技術的革新,尤其是“互聯網+”這一經濟形態的出現,使得教育資訊化工作的內涵和實現方式有了新的標準和要求,教育機構只有適應時代變化纔能有所創新和發展。高職院校作爲教育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當前社會、各企業對實用型人才的極度需求,使得高職院校在當前教育環境下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其發展優略將直接影響國家各行業對技能型人才的儲備質量,責任重大。高職院校的資訊化建設是應用資訊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等現代資訊技術手段和方法實現院校辦學管理的重要途徑,將加速和提升院校的工作效率和人才培養質量,而教學工作又是高職教育的核心內容,因此教學資訊化建設成爲高職院校資訊化建設的首任。

1高職院校教學資訊化建設的現狀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資訊化建設仍處於發展階段,由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其建設理念和內涵都有所欠缺,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重硬件、輕軟件

重視學校的硬件建設而忽略軟件建設是其普遍存在的現狀,很多院校急功近利不惜財力投資學校的硬件建設,建立了完善的計算機網絡環境、硬件設備等基礎設施,這固然是發展資訊化建設的好事,但高校的資訊化主要還是用於其管理和教學,真正發揮作用的還是計算機軟件的應用,硬件建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軟件應用的良好條件和應用環境,很多高校舍本逐末,往往忽略了這一點。

1.2重局部、輕全局

很多高職院校在學生成績管理、學籍管理、圖書檢索等學校工作範疇有聲有色的開展資訊化建設,這無疑會提高某個工作方向的資訊化建設程度,可能會在某個工作範疇得到高效管理的實惠。但隨着學校辦學規模的擴大、辦學理念的更新、管理創新的新形勢、新要求下,局部工作的資訊化實現將不能滿足高職院校創新思路的發展要求。高職院校的很多部門之間都會存在一定的業務往來,這些業務大都以服務學生爲主要宗旨,因此,要想達到全校協同工作的目標,各類軟件系統的孤軍作戰也並非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

1.3重管理、輕教學

高職院校的一切管理工作最終都可以理解爲是爲學生服務,學校以教學爲核心工作將是恆久不變的.主題,很多高職院校引入了很多與管理相關的人事系統、員工考評系統、科研立項系統等資訊化應用軟件,這些軟件系統雖然可以提高學校的整體管理水平,但大都以教師爲出發點,而忽略了學生這一主體。雖然成績系統、學籍管理系統都與學生密切相關,但最終還是以實現對學生的管理爲目的的軟件系統,尚缺乏以教學爲背景的針對學生學習的軟件系統。

2高職院校教學資訊化建設思路

高職院校教學資訊化建設工作應以校園數字化爲背景進行全盤考慮,應將資訊化建設重點放在教學工作,將建設方向立足於學生,建立以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爲目標,多部門、多角色輔助的資訊化解決方案,具體建設思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對院校現有軟、硬件的改造

透過調查發現,目前大部門高職院校已經建成的各類應用軟件爲數不少,而這些系統的開發和應用大都在資訊化建設目標提出的初期完成,技術架構落後、功能擴展性不強、多系統之間毫無關聯等現狀亟待解決。透過應用SOA等先進架構可實現多系統之間的異構,建立各個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將成爲可能,如果條件允許可對現行系統進行適當的架構調整或升級。現有院校的硬件老化主要體現在計算機服務上,很多院校幾十年用同一臺服務器,然後服務器的使用壽命並非終身制,可透過雲平臺進行主機的租用,即可減少成本投入,又可享受更多的技術服務,如果條件允許可重新購買性能強大的新型服務器以保障各系統的執行效能。

2.2對教學資訊化平臺的整合

教學資訊化建設需從全局考慮,將學生成績管理、學籍管理、選課管理等系統,教師教務管理、排課管理、考評管理等系統進行緊密融合,將這些傳統概念上的系統轉化爲功能模組,而集成後形成一個全新的教學資訊化平臺。同時,爲了加強學生學習環節的資訊化建設,可進一步增設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模組、學生實習實訓模組等功能,透過自主學習的平臺進行教學資源的閱覽、下載、評價,並將自主學習過程中完成的學習事項轉化爲部分成績,納入成績管理模組統籌成績評定,將實習實訓模組與企業資源資訊掛鉤,將學生實習過程產生的實習報告、實習作品等資訊進行教師的評定和審覈,形成實習成績納入成績管理模組。這些資訊化整合方案最終以實現教學的統籌資訊化管理爲目標,形成以學生學習爲主要管理事務的龐大資訊集合。

3“互聯網+”在教學資訊化建設的具體應用

3.1“互聯網+教育”作用

“互聯網+”即是當前高新資訊技術的代名詞,又是網絡時代的新型經濟體。其中的“+”即是互聯網形態下的多種行業,“互聯網+教育”亦是對教育形態的全新變革,可藉助互聯網優勢拓寬當前教育的發展思路。“互聯網+教育”的發展形態將是多樣性,在線教育爲應用互聯網技術和平臺實現的應用網絡環境教學和學習的全新載體。不僅僅是教育部直屬院校,即便是教育集團或企業也將應用“互聯網+教育”改變傳統經營思路。而從技術和應用層面,“互聯網+教育”中的“互聯網”可以是網絡平臺或先進的網絡技術。

3.2“互聯網+”具體應用

對於高職院校教學資訊化建設而言,“互聯網+”的支援可謂貢獻巨大,從技術角度利用“互聯網+”形態下的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可足教學資訊化建設一臂之力,透過應用雲計算、雲平臺構建全校的資訊化平臺服務器,可利用大數據技術形成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狀態預測模型,透過物聯網建立智能校園,以學生移動手機爲物體形成對學生活動軌跡的監管等。此外,“互聯網+”的主要優勢是互聯網,可將現有的教學資訊化平臺按照B/S架構軟件系統設計,將網絡應用和資源套用到教學平臺進行輔助支援,例如:可將某電子商務平臺的商家數據進行二次開發和共享,將學生在該電子商務平臺的真實購買過程數據移植到系統實習實訓模組中去。透過上述分析,高職教育教學資訊化建設工作並非一個常規軟件系統所能解決之事,爲實現“互聯網+”新形態下的教育資訊化工作,必須具備全局考慮的理念,藉助先進的技術實現手段方可達到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