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論在資訊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學問君 人氣:7.89K

試論在資訊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常熟市紅楓小學    陳  潔
 
 [關鍵詞]   創新    開拓思維  放飛思緒  勇敢質疑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電腦更新換代之快已經達到難以預料的程度。而相應的電腦知識與電腦操作技能,也可謂日新月異。作爲小學資訊技術老師,要跟上這時代的步伐已非易事,而要讓學生所學的知識也不落後更是難上加難。常言道:“授之予魚,不如授之予漁!”如果我們資訊技術教師能夠放開思維,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自己摸索,那麼,時代變化的步伐再快,孩子們也能夠努力趕上。但如果要讓學生做到這一點,那麼創新能力、創新意識便是必要條件。
 我們的創新教育應該造就具有創新精神、形成創新思維、產生創新能力、建構創新人格的新時代人才。離開了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教育只能是"無源之水",一句空談,一個口號。
 資訊技術學科,作爲小學學科中變化最快、更新最頻的一門學科,如果不能形成一種創新的意識與氛圍,就很難讓學生適應日新月異的資訊時代的計算機。爲此,教師必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學會自主創新,爲今後能跟上變化的步伐作準備。創新能力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滲透,不斷昇華,讓創新成爲學生的一種學習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形成這種意識。
 
 一、開拓思維,讓學生在思索中創新。
    思維是學習的基礎。鼓勵學生敢想、善想,是十分重要的。某種意義上,許多重大的科學發現都是"想"出來的。
    現代資訊技術的知識,總是隨着社會的發展而改變着、進步着。小學資訊技術亦是如此。教材的一再更新,就可以說明這一點。教學中,如果只是單一的教授,學生死記硬背地學習,盲目地操作,那麼,學生學得的,僅是現階段的內容,跟不上資訊技術發展的腳步。
    小學生的思維本身是很靈活的,教師在教學中不能限制學生思維。相反,應儘量創造機會,讓學生的思路充分開拓。
    如,在教學鼠標器的基本操作時,“雙擊”是一個重點及難點,如果直接告訴學生雙擊就是先用鼠標指針指向一個對象,再用鼠標左鍵連續按兩下,這樣的教學,學生也許當堂課學會了操作,但到下一節課再來操作,往往會出現誤操作,一種常見的情況,就是左右鍵同時按下。原因就是因爲教師簡略的語言並未讓學生真正理解,更不用說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在這裏,筆者是這樣設計的:
 由於學生已經瞭解了鼠標的握法與組成(左鍵、右鍵等),先讓學生猜測,認爲鼠標器可能有哪些基本操作?再讓學生互相討論。討論過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說一說,並試着說出相應的術語。對於“指向”、“單擊”、“右擊”、及左右兩鍵同時按下,學生一般都能回答上來。可“雙擊”是他們想不到的操作。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再讓學生大膽猜測。思維較好或已預習的學生,往往就能說出“雙擊”,然後教師再加以強調。
 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充分開動腦筋,在積極思維的基礎上,學習新知,印象比較深刻,且不容易混淆。這一過程,對於學生而言,就是一種創新,因爲他們在自己的思維裏找到了本課的知識點。而且,這樣的創新,讓學生能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成功的享受。
 
    二、先試後講,讓學生在實踐中創新。
 “理論聯繫實際”這一唯物主義的觀點,在教學中也能體現。現代教育觀告訴我們,教學不僅是教師的簡單傳授,更是學生自主的學習。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學才能收到良好效果。爲此,在教學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筆者透過“先試後講”讓學生主動學習。
    在教學“畫圖”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沒有按教本上一課一課地上。而是先匯入“畫圖”這一課題,然後讓學生試着去畫圖。在畫圖過程中,學生碰到什麼樣的問題,課堂上就解決什麼樣的問題。
    對於“工具欄”、“顏料盒”等大部分內容,學生都能很順利地自己學會,而且無須太多時間。每節課,學生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師再逐堂引導。如果教本上要求學習而學生並沒有發現的問題,教師再另外開設課程,專門解決。如果遇學生透過自己的嘗試發現了教材上沒有涉及的知識點,那麼這些就將是學生額外的收穫。如此設計,不僅節省了課堂上教師的講授時間,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來操作,而且,讓學生真正地自主學習。內容與形式都令學生感到耳目一新,並且讓他們真正做了一回學習的主人他們也在這個過程中收穫了無窮的樂趣。
 在整個“畫圖”中,學生透過自己的實踐,不斷地創新,不斷地積累,他們收穫了成功的喜悅,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創新意識的'培養,培養了創新能力,爲以後的自學與創新打下了基礎,更爲他們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埋下伏筆。
 又如,在教學word《插入自選圖形》時,由於有了前面《插入圖片》作鋪墊,因此讓學生先試操作,多數學生都能透過自己摸索與嘗試發現正確的操作方法。這種形式讓學生透過自學獲得新知,印象深刻,且體會到了創造性勞動的成功與樂趣,培養了興趣。
 事實上,在我們的資訊技術課中,很多時候都可以採用先試後講的方法。這樣做,不但使那些嘗試成功的同學信心大增,更使所有的同學都能夠透過自己的摸索與嘗試感受到自己在學習中的地位,知道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而在孩子們今後的自學中,自己的摸索與嘗試更顯得成爲重要,如果不養成這種習慣,便不知道原來很多知識與操作是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而學會的。
 
 三、放飛思緒,讓學生在想象中創新。
 富於想象,是學生的天性。在資訊技術教學中,合理利用學生的想象,能爲教學帶來良好的效果。
 如在教學完畫圖之後,讓學生自由想象:你認爲“畫圖”可以怎樣修改一下,來讓它更好地爲我們服務?
 學生有回答“讓畫圖有聲音提示,鼠標放到哪裏,就讓它說出那個按鈕的作用。”,有回答“顏色再多一點。”等等諸如此類。之後,教師加以引導,告訴學生,你們的想法有的已經實現,有的還沒有實現,不過不要緊,只要我們一塊兒努力,相信若干年後,在座各位就有一位能設計出來。
 學生透過自己的想象,爲未來的畫圖視窗描繪下了藍圖,在無形中激勵了學生,也爲學生播下了希望的種子。同時,爲教學留下一個延續,爲創新埋下伏筆。在學生的潛意識中播下了創新的種子。讓它們在若干年後再生根發芽。
 
 四、勇敢質疑,讓學生在疑慮中創新。
 創新始於積極思維,始於質疑提問。亞里士多德曾講:"創新思維就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
 小學生的天性,就是有比較多的問題。而且還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但由於考慮到教學的進度,在課堂上,有的老師往往對學生的問題置之不理。這樣做,讓學生打消了提問的積極性,產生消極因素,而且也不利於教學。其實,恰當運用學生的提問來組織教學,可以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一次在課堂伊始,有同學提出疑問,桌面上所有的圖標都不見了!起初,我以爲是系統出了問題,但前去試用一下,發現其他的都好用,就是桌面上的圖標不見了!我因勢利導,說:“你自己先找找看。”而後,發動全班同學共同來解決這位同學的難題。一會兒時間,就有人發現了問題所在,原來,在桌面上右擊選單中的“檢視”中,有一項“顯示桌面圖標”,只要把勾拿掉,那麼桌面上所有的圖標就不都不見了。於是,全班同學都學會了這一招。尤其是都在嘗試過後才學會的。而對於那個第一個發現的同學來說,真的是收穫了太多的信心!
 又如,在教學中,有同學提出爲什麼自己的桌面與別人的不同,我就引導他們自己找找看原因。他們透過自己的嘗試發現,原來桌面背景是可以改變的。
 類似的例子很多,總之,對學生的疑問應該循循善誘,因利勢導,讓他們敢於質疑,並在質疑中不斷創新,不斷收穫,不斷進步!
 這種由疑問而產生的創新,使學生學會了發現問題,並透過自己的能力來解決問題,爲今後的自主學習打下基礎。
 學生由好奇,到實踐,到取得答案。經歷了自己創新的全過程,學會了創新,更爲以後的創新提供了經驗。
 
 五、突破教材,爲學生創新打下基礎。
 現代資訊技術知識面廣泛,且日新月異,儘管教材已很全面且不斷更新,但有時,也還是來不及跟上形勢的變異。或者有時,教材針對全體學生,但由於電腦已經越來越普及,一些學生平時在家裏用電腦較多,教材上的內容已經遠遠達不到這些孩子的需求,這就要求資訊技術課程的教師,在教學中隨機應變,靈活動教學。
 如“雙擊”與“左右兩鍵同時擊“。上文已提到,“雙擊”的教學是一個難點,而學生極易將“雙擊”與“左右鍵同時擊”混淆。“左右鍵同時擊”在教材中並沒有提到,但在現實操作中,又確實存在,如在掃雷遊戲中,就用得到。因此我們教學時不能將“左右鍵同時擊”踢到門外,相反,可與“雙擊”同時教學,使學生弄清兩者關係與區別。
 又如,在教學word《插入圖片》時,在學生掌握操作方法後,可補充一些小知識小技巧。比如說,當圖片被置於文字下方時,如何去選擇這張圖片……這些小技巧既實用,又吸引人。孩子們往往都很熱衷於這些小技巧。而這些小技巧的學習過程,正是孩子們不斷髮現、不斷創新的過程。他們突破了書本知識,讓學生對資訊技術又有了新的認知,新的想法,引領着孩子們走向更遠的路程。
 又如,在課時充裕的情況下,可介紹一些常用的、實用的軟件,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資訊技術對我們的生活與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試論在資訊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總之,在資訊技術學科中,應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他們學會自己學習,自己摸索着操作。教師要精心地設計教學環節,將創新能力的培養滲透到教學的環節中,讓學生在學習中潛移默化地得到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創新,讓創新成爲學生的一種學習模式。從而使學生能夠自覺地跟上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小學資訊技術》教科書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小學資訊技術教師教學用書》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