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低段語文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

學問君 人氣:5.08K

     【內容摘要】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爲學患無疑,疑則進也”。“質疑”是創新的起點,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搖籃。然而我們身邊的小學生卻不懈於問問題,是他們不敢問,不喜歡問,還是不會問,作爲他們的引導人,幫助者——老師絕不能袖手旁觀,那我們又該做些什麼呢?我想,首先讓他們重新拾起十萬個爲什麼,不要把《十萬個爲什麼》遺忘在角落裏。創造始於問題。有了問題纔會思考,有了思考,纔有解決問題的方法,纔有找到獨立思考的可能。有問題雖然不一定有創造,但沒有問題一定沒有創造。讓孩子帶着問題走進課堂,更應該讓學生帶着問題離開課堂。

談低段語文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

【關鍵詞】    語文   ;   低段   ;   問題意識    ;  培養   

      西方哲學史上有一個著名的故事:在劍橋大學,維特根斯坦是大哲學家穆爾的學生。一次,大哲學家羅素問穆爾:“誰是你最好的學生?”穆爾毫不猶豫地回答:“維特根斯坦。”“爲什麼?”“因爲,在我的學生中只有他聽我的課時,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的問題。”後來維特根斯坦的名氣超過了羅素,便有人問維特根斯坦:“羅素爲什麼落伍了?” 維特根斯坦回答說:“因爲他沒有問題了。”【1】可見,問題是催生智慧、尋求進步的動力與根源。

      參加教學工作以來,聽了不少的課。在聽課過程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老師教完新課後,讓學生想一想,還有沒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如果沒有了,老師就給這堂課畫上一個圓滿地句號。大家心裏也就認可這堂課的教學效果好。在孩子上課之前,對學習內容充滿着各種問題,教育之後,問題都不存在了,這就是我們的教育,把學生教得什麼問題都沒有了,這纔是成功。果真如此嗎?其實不然!有時候我們的學生學得是一頭霧水,問題更是隨手拈來,只不過在特定的場合不敢提訴罷了。教師卻一廂情願地認爲功德圓滿,問題能在課堂中生成,也在課堂中解決了,事實上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不足以能夠解決每一位學生的每一個問題,所以我們這些奮戰在一線的語文教師更應該懂得 “讓孩子帶着問題走進課堂,也帶着問題離開課堂。” 陶行知說過,創造始於問題。有了問題纔會思考,有了思考,纔會有解決問題的方法,纔會有解決問題的可能。有問題雖然不一定有創造,但沒有問題肯定是不會有創造的。因此,我們老師要鼓勵學生提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那麼,教師如何做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呢?愚以爲不妨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    把“十萬個爲什麼”讀成一本“百科全書”

    我原以爲剛進學校的孩子就像一個大大的問好,他們對很多事情都是一知半解,總是特別喜歡問爲什麼。然而接觸了一段時間,才發現,班級裏大部分孩子都不喜歡提問題。一堂課下來,沒有人主動問問題,這是不正常的學習現象。爲了及時改變這種狀況,我嘗試了很多辦法,效果都不盡如人意。嚴峻的形勢擺在了我面前:孩子們不知道提問題,該怎麼辦?偶然的一次機會,我發現班裏的學生都特別喜歡看《藍貓淘氣三千問》。我想孩子們既然喜歡看這類電視節目,何不趁機將他們的注意力遷移過去看小學版的《十萬個爲什麼》。於是我要求每位學生買一本《十萬個爲什麼》,課餘時間多看看,激活腦細胞。時間久了,我發現孩子們有了問問題的興趣和慾望。喜歡在彼此之間考問對方,最開心的時刻無非是:對方捉襟見肘時,而自己卻還在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地說着答案。可喜的是,不管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他們漸漸地養成了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習慣。有時候連我都被問得無言以對了,我才知道自己要加倍努力研讀《十萬個爲什麼》了。學生們不僅學會了提問題,而且還在學習上追根究底,再也不是以前那個任由老師灌輸的機器人了。這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啊!

      看來,學生不是沒有問題,而是沒有提問題的“膽子”。只得把問題都深埋於心底。爲什麼會出現這尷尬的局面呢?因爲孩子們過於幼稚、淺薄,怕自己提出的問題會招來大家的譏諷與嘲笑。畢竟學生很敏感,只有碰上信任的朋友纔會甘於袒露心跡,而與敵對勢力就會象刺蝟一樣蜷縮成一團,把自己保護起來。老師只有真誠地對待自己的學生,學生纔不會因害怕老師而疏遠老師。因此,教師首先應尊重學生,給其壯壯“膽子”,並在學習上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動學生大膽質疑、大膽提問,鼓動學生求新求異,以保護學生的探究問題積極性。在開始學會提問題階段,老師要及時表揚,鼓舞士氣,千萬不可傷害其自信心。現在讓我感到高興是班裏的學生一說話就象開了閘門的水一樣,滔滔不絕。問題越來越多了,慢慢地從開始的十萬個爲什麼發展到百萬個爲什麼,甚至成百上千萬個爲什麼。現在,我越來越欣喜地發現,在學生的攻讀下,《十萬個爲什麼》這本書越讀越厚了,書中的一個個問號被讀成了句號。慢慢地,《十萬個爲什麼》也就變成了一本厚厚的《百科全書》。有了提問題的興趣,還愁他們學不好嗎?

二、“讓孩子帶着問題走進課堂,讓學生帶着問題離開課堂。”

      據說,在美國的一些課堂上,開始學生也沒有什麼問題,不過,老師會拿出一些材料,創設一些情境,這時,孩子們就開始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了,課堂教學就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可一節課快要結束時,又有孩子提出新的問題來了,居然把老師也難倒了,於是,老師就說,哦,孩子們真聰明,發現這麼多問題,連老師都給難倒了。老師回去得再學習學習,孩子們回去以後呢,也要思考思考,明天,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好嗎?【2】所以,人家說美國的課堂,是讓孩子帶着新的問題離開課堂的。這樣的課堂無疑是頗有發展前途的課堂。

      然而,對照我們現在的“帶着問題進課堂,沒有問題離開課堂”做法,你就會感覺煩心,因爲這樣的課堂,剝奪了師生互動的環節,學生已經被“灌”死了,沒有自己的想法,沒能把自己的想法及時反饋給老師,也就提不出發散性的好問題。我們應該做的是把學生思維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文字延伸到生活。對語文課堂中相關問題的探討,教師並沒有給出定論,只是透過教師的指導與引領,讓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產生探究的動力,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又帶着新的問題離開課堂,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產生新問題”的進程中,讓學生始終處在一種不滿足不滿意的狀態,始終有一種強烈的求知慾。一篇課文雖然學完了,但是學習並未結束,而是又產生了另外的問題,老師起的作用就是進行組織,點撥.這樣一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讓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思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提問中懂得“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個道理。

三、從“勤於提問題”引導到“善於提問題” 

   如何在敢於提問題、勤於提問題的基礎上,發展成善於提問題,這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學會提問題也是一種能力,特別是提有價值的問題。低年級的.學生,學識尚淺,因此提的問題顯得幼稚、零散,更談不上提有研究性的問題。爲了緩解這個尷尬的境地,我在教學中,試着創設各種問題情景,構建適合低年級學生提問題的平臺,讓學生在問題中展開學習,在問題中促進學習,在問題中發展學習。例如,在教學《恐龍的滅絕》這一課時,我認爲首先應從課題入手,於是,我讓學生透過聽錄音瞭解“恐龍爲什麼會滅絕?”、“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然後,再請學生自學課文,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學生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諸如“塵埃是什麼”“滅絕是什麼意思”“哺乳動物是什麼意思”“行星又是什麼”……既然有學生提出了問題,何不“將計就計”,我將學生拋過來的球再拋給學生,讓出現的問題轉化成一種即興生成的教學資源。於是,我首先把問題進行了分類,對於比較簡單的問題,如“塵埃是什麼”“滅絕是什麼意思”“哺乳動物是什麼意思”……我就請已經弄明白的學生回答;對於哪些帶有研究性的問題,如“行星爲什麼會撞擊地球 ”,“突然流行的傳染病,爲什麼恐龍會遭到滅頂之災”等,我就先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再回答,懂得恐龍滅絕的原因還只是種種猜測這一道理。至於那些更深入的問題,如“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我就趁勢誘導讓學生從課外找一找有關恐龍滅絕的更多資料,再次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把課堂講的內容延伸到課外。【3】“問渠哪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問題就是學生學習的活源泉,要想源頭的水永不枯竭,就要學會善於提問題。從“勤於提問題”這個聚集的量提升到“善於提問題”這個質的飛躍,其實就是個熟能生巧的過程。

問題意識的培養,從學生的“敢問”進而發展到“愛問”,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中間離不開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和相互促進。當然,一部分教師會在問題意識的培養中,陷入“盲目提問”的境地,如何做到激活學生的問題思維,又不走死衚衕呢?我以爲,在問題意識的培養中要把好三大關。

一、處理好“放”與“收”的關係

大家都知道,演員是按導演的安排去表演節目的,這不同於教師的教學,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學生不一定按教師的設想去做,而且認識水平不同的學生,其臨場表現也有差異。因此,教師要針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適時地進行宏觀調控,既保護學生的問題意識,又給予引導、點撥,發掘學生問題中的亮點,這一“放”一“收”,做到收放自如。

二、處理好“會問”與“胡問”的關係

      鼓勵學生提問題,我們最怕的就是學生胡扯,如果天馬行空、不着邊際的胡亂問也是不恰當的,這就要求老師要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經過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與摸索,我認爲低年級的學生最好的提問訓練點,就是從課文題目着手。題眼是文章的眼睛,有表情達意、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最大的“書”》中的“書”,指得是什麼,爲什麼書加雙引號,這到底是一本怎樣的書?從題目着手,這樣的方法既指導了提問技巧,又鍛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

三、處理好“題內”與“題外”的關係

     在這裏,我強調的是:教師從問題中“走”出來,別單就問題去提問,我們的問是爲了今後更好的發展,一堂課就40分鐘,難以做到把課上產生的問題都一一解決,問題只是起到“引子”的作用,教師做到把學生從問題中引出來,去發現更大的問題,纔是上上之策。學會把題內與題外,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走進去,又想方設法走出來,你會發現問題原來就這麼簡單,問題外的世界更精彩。【4】

      愛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爲重要,因爲解決一個問題也許是教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着科學的真正進步。”作爲老師不要鄙視那些喜歡追着你提問題的學生,說不定他就是下一代的牛頓、愛因斯坦。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吧,因爲那是孩子們的智慧在閃爍!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範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