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

學問君 人氣:9.77K

    論文關鍵詞:  跨文化意識 大學教學

淺談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

    論文摘要:隨着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跨文化交際成爲這個時代的特徵。應該說,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成爲語言教學的最終目標,而在英語教學中則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可從薰陶、文化教學、語言實踐、角色模擬等各方面入手來培養英語學習者的跨文化意識。

    國家部頒發的(英語課程標準》中,對“跨文化意識”是這樣解釋的:跨文化意識是指對異國文化與本國文化的異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時根據目標語(如英語)文化來調整自己的語言理解和語言產出的自覺性。

    東西方文明,由於其發展不同,環境各異,因而形成了具有各自特點的語言和文化。儘管現代化的、通訊縮短了各國間的距離,各種文化之間的差異都依然存在。只有瞭解這些差異,理解和尊重這些差異,我們才能跟世界其他地區的人們有效地進行交際。本文結合實際教學,從語言、文化、教學的關係出發,闡述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進行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的培養以及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重視跨文化意識培養的必要性和重要價值,並提出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英語學習者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的建議。

    一、語言與文化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並對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語言是文化的符號,不同民族的語聲反映和紀錄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風貌,而不同民族的文化又在某種程度上制約着其語言的發展。

    (一)自然環境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夏天總與酷暑炎熱聯繫在一起。而在莎翁的一首十四行詩中卻有這樣的詩句:Shall I comparethee to a summer' 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Aerate.(我能不能拿夏天同你相比?你啊,比夏天來得可愛和煦。)詩人把情人比作夏天,可愛而和煦。“夏天”帶給中國人和英國人的聯想竟是如此的迥異。原因就在於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中國位於亞洲大陸,屬於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夏天最明顯的特徵便是驕陽似火,炎熱難熬。而英國位於北溫帶,屬海洋性氣候,夏天明媚溫和,令人愜意。

    (二)生產勞動

    英語中與水產、航船有關的詞語非常多,如fish in the air(緣木求魚),miss the boat(錯過機會)等。中這類詞語就少得多。原因在於英國四周環水、水產捕撈業和航海業在其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故而多此類詞語。而在中國只有沿海地區纔有漁民結網捕魚,所以該類詞語相對較少。漢語中我們會遇到“像老黃牛一樣幹活”、“氣壯如牛”等詞,英語中要表達同樣的意思,會說work like a horse , as strongas a horse,爲什麼漢語用“牛”而英語用h~呢?答案是中國人向來用牛來耕田種地,早期的英國人卻用馬來耕作。牛和馬在生產過程中分別成了兩國人的好幫手,博得了人們的好感,詞語中也就有了如上用法。

    (三)風俗習慣

    稱謂及稱呼:學習英語時,我們發現英語中的稱謂名稱比漢語中的要少得多。例如,英語中cousin一詞,對應於漢語的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等。而漢語把表親關係區分得非常嚴格,既要說出性別,又要分出大小。這種語言現象的產生歸因於中國二三千年之久的封建統治。這種封建高度重視血緣關係,特別強調等級間的差異,提倡長幼、尊卑有序。敬語謙詞:像稱謂一樣,英語中的敬語謙詞也遠遠少於漢語。在英語中,不管對方年齡多大,地位多高,you就是you,不會像漢語那樣用許多諸如“您、師傅”等敬語。漢語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還是在於中國封建社會等級森嚴的宗法制度

    (四》個人隱私

    對大多數西方人來說,向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提出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等談及年齡、收人、婚姻狀況、宗教信仰、家庭情況等問題的話題屬個人隱私範疇,忌諱別人問及。西方人寒暄最頻繁的話題是天氣的狀況或預測。而漢語裏的寒暄有時還表示對對方的關心。這又是雙方所處的不同文化背景在起作用。西方人特別注重個人隱私,而中國人千百年來住在一個村莊裏,離得近,接觸得多,個人生活或私事很難不被人知道或干預。再加上中國人團結友愛,互相關心,相互幫助,認爲個人的事即家庭乃至集體的事,故而他們很願意瞭解別人的酸甜苦辣,別人也願坦誠相告。當然,現在在一些發達或沿海城市,人們也開始接受西方人的觀點,說話不隨便涉及對方隱私。

    (五)宗教信仰

    漢英語言中涉及宗教的詞語數目龐大,蔚爲壯觀。比如,“天公”、“陰陽”、“菩薩”等。語言是思想的直接反映,兩種截然不同的宗教詞彙是兩個民族宗教觀念迥異的真實寫照。在英國,則以基督教爲主要宗教。該教於597年傳人英國,在隨後相當長的時間裏,大量與此相關的詞語陸續匯人英語行列。這裏既有古英語時期由拉丁語滲人英語的詞,如angel(天使),monk(僧侶)等,又有中古時期從法語借用的詞,如religion(宗教),dean(教長)等,還有現代英語時期從其他外來語中借來的大量的詞,結果英語中涉及宗教的詞語遠比其他語種來得多。

    ‘六)歷史典故

    用典是每個民族日常交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常常在不自覺間運用出於各自民族文化遺產的典故,比如中國人會說,“水滴石穿”、“鐵柞磨成針”西方人則會講That allCreek to me.(我對此一竅不通。)He'。a Shylock.(他是個守財奴)。一談用典,對對方文化了解不多的外國人大多感到相當費解,顯然這是因爲各民族文化遺產不同的緣故。中國人的典故多源於古代名著、民間傳說神話以及中國傳統娛樂項目象棋、戲劇等。而西方人的典故則多出於莎士比亞戲劇和以後英炙、希臘、羅馬神話、(聖經》中的人物和事件以及傳統體育項目棒球、橄攬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