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職場英語>

任務型語言教學在商務英語談判教學的作用論文

學問君 人氣:1.57W

[摘要]在商務英語的教學中,任務型英語教學主要對學生溝通交流能力進行提升,使學生的交際能力不斷增強。本文主要對任務型語言教學進行闡述,利用具體可靠的例子來進行教學。

任務型語言教學在商務英語談判教學的作用論文

[關鍵詞]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商務英語;談判教學

在商務英語的教學中進行任務教學法具有重要意義,積極開展任務型教學法可以使學生的交際能力得到提升,培養學習興趣,對英語談判教學具有重要的幫助作用。

一、概述

在20世紀80年代,伯雷泊提出的以輸入與互動爲基礎、注重對學生的任務參與的語言教學法,稱之爲任務型語言教學(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任務型語言教學主要注重利用任務對學生的任務解決能力、發現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發揮,其主要目的在於對學生的語言能力尤其是交際能力進行提升。

二、任務型語言教學在商務英語談判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商務英語主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看重學生的實踐過程,主要的教學目的在於對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行挖掘,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交際能力等。透過對教學的任務性的分析,可以將教學劃分爲三個階段:

(一)任務前

任務前主要是準備階段。此階段可以稱之爲準備階段,在此階段教師應該明確主題的引入和指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開展任務前,教師應該適當根據學生的學習內容,合理進行任務佈置,利用多種方式進行,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進行主題的引入時,教師應注重對主題的衡量,保證主題的選用可以使學生的參與性加強,在選用的時候儘可能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實現以人爲本的理念。在進行任務佈置時,教師應當對學生的情況進行了解,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合理進行任務佈置,避免由於任務難度而產生的厭學情緒。在進行任務的`佈置時,教師應當詳細對任務進行講解,讓學生深刻明白任務的內容。在進行任務的時候,教師可以提供相關的資料供學生選擇,使學生順利完成任務。例如:在進行商務談判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常有的商務例子對學生進行引導。雖然學生對商務談判的認識比較模糊,但學生對於生活中購買東西的內容卻比較清晰。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典型的例子引入主題,使學生可以積極參與,結合書本的概念對商務談判進行簡單解說,再進行談判視頻的播放,最後剖析商務談判中問題,並提出:“商務談判與生活中的購買東西有哪些區別?”對於在回答中可能涉及的專業術語,教師應該在黑板上幫助學生進行書寫,提供給學生參考。最後根據課程的要求將學生進行適當分組,讓學生參加到課程上的購買設備談判中,自主進行自己喜歡的角色扮演,可以是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任務扮演,幫助學生學習外來文化,爲學生任務的執行奠定基礎。

(二)任務中

任務中是進展的核心環節,在此環節中,主要注重學生的交際與語言能力的培養。在進行任務中,教師必須嚴格對學生進行管理,一切的內容進展都要以交際作爲基礎。在外語的教授中,不能僅讓學生對語法功能進行掌握,最重要的是學生可以實現交際,使原有的應用得到鍛鍊。在活動進展中必須多樣化,採取多種形式開展。例如,在任務進展時,由於任務前已經完成了準備階段的事情,在任務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談判進行合理佈置,讓學生爲談判做好準備。首先應該讓學生了解西方文化,進行自我祕書、助理的選擇,在談判的過程中提供真實的數據,對準備不到位的學生進行幫助,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要求學生以完成任務作爲目標,小組間進行互幫互助。在結束時教師選取優秀的小組在課堂上進行表演,再次讓學生感受文化的差異。

(三)任務後

任務後主要進行的是任務進展的評估與改進。在任務後,教師應該適當根據學生開展的任務,合理進行任務評價。可以採用多種多樣的方式進行,幫助學生進行了解與認知。在進行評估時,教師應該先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讓學生首先形成認知,根據任務中存在的問題合理進行決策。在評估結束後,教師應對學生談判使用的語言正確性進行指導,使學生形成深刻的認知,避免在之後的談判中再出現類似的問題。例如,透過談判的演練,學生在談判結束後會對自己在談判中錯誤的語言進行改正,對自己的失誤與小組的問題進行總結。教師最後進行指正與補充,與學生共同選取優秀的小組進行獎品的發放,對錶現不好的小組進行鼓勵,讓全班同學對統一的學習路線達成共識,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技能。

三、結語

本文透過對任務型語言教學在商務英語談判教學中的應用思路構建的分析及對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概念進行闡述,分別從任務前、任務中、任務後三個階段對商務英語談判做了詳細的說明,希望學生的交際能力可以得到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陳軍向.商務英語教學的任務設計[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0(05).

[2]鮑建軍.任務型語言教學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