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英語課堂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學問君 人氣:1.4W
英語課堂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摘要:新課程標準倡導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英語教學要遵循新課程理念,透過和諧的師生關係,恰當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主體性。
關鍵詞:課堂教學;主體性;和諧師生關係;教學方法
        近幾年,英語課堂教學的模式在不停地改革。我們有自主學習法,探究學習法,張思中教學法,引導啓發式教學法等。但衆多的教學法在實踐的過程中令許多教師感慨,學生越來越難教,教師越教越傻,書越教越難教,課堂越來越難以掌控。但筆者堅信:學無定法,教也無定法。因此應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所以教師切不可本末倒置,上課牽着學生的鼻子走,教師要與學生融合在一起,激發學生的主體性。許多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雖然年齡夠老了,但課堂上他(她)儼然像個大孩子,課堂上充滿了活力充滿了激情,因爲他(她)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與學生融爲了一體。英語課是一門語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課堂語言技能的掌握是得靠學生個人積極主動的參與並反覆實踐,才能達到熟練並靈活應用的境界。作爲一名英語教師,筆者覺得我們應該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把學生當成錄音機,一味地錄下你的話,而是把學生當成互動的載體。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在整堂課中均能主動參與,全員參與,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的潛能。
        一、建立和諧、互動的師生關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
        走進課堂我們常發現,老師精心備下的課,設計好的教學模式,學生不予理踩,而教師總是喊着:快記下來,快回答,大聲點。此時會覺得教師們特可憐,其實這主要是教師們的教學方法不對。教師們在教七年級學生對話時,可以根據當地的地理、人文,以及學生不同的情況,分別設計若干個對話,適合學生,貼進生活。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不會感到課堂與他們無關。比如教“How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許多學生會回答“I usually go to school by bike./ by bus. / by car /.”家近的學生會回答 “I usually go to school by foot.”此時應提醒學生:走路來校應用on foot,經過提醒,學生會記得特別牢。也有學生見過書後有個生字subway,就想用它試一試看該怎麼說,這時教師可以適當地歸納語法,並瞭解幾個生字,如train, air 等,告訴他(她)們除了腳用“on”,其它方式均用“by”,鼓勵學生大膽地說。現在各個班級的學生數都偏少,可以讓學生互問互答,全班輪一遍。這樣學生在課堂上能自由自在地表現自己,一種輕鬆的教學氛圍,和諧的師生關係就自然形成了,每個學生都敢於開口,主動參與,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除了以上的情境設定以外,教師還可以透過其他的方式激發學生的主體性。
        1.讓學生體會到理解與尊重
        教師在學生面前如以一種權威的形象出現,學生就會對教師產生怯意,這會拉開師生間的距離。尤其是在英語課堂上,學生怕答錯了會引來教師嚴厲的批評,就閉口不答,或許會回答,也不敢答。如要改變這種狀況,還得由教師做起。首先要理解學生,認識到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應讓他(她)敢於開口,如遇到答錯了,答不出問題的學生你可以讓他們坐下回答,實在答不上來,也要面帶微笑並說一聲“Thanks anyway ;Thank you all the same.”這樣既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又不會使他(她)的學習積極性受挫。輕鬆的課堂氛圍能在心理上讓學生產生一種安全感,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理解與尊重。
        2.瞭解到學生的有差異,做到因人施教,不岐視,不偏心
        不可否認,學生之間的能力、智力、記憶力方面都確實存在差異。筆者常與學生說:“不管你考幾分,只要你我共同努力,一樣都是我的好學生、好孩子,老師一樣愛你們。”這樣先讓學生從心理上接受教師,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每一屆新生剛入學第一天,回家都跟自己的父母說,“我們的新的英語老師與小學老師不一樣,她說只要我們努力了,都會愛我們”。學生對某個教師有好感,這樣肯定會學得好一點。並且筆者對對話的設計,書面表達的書寫,閱讀完形的完成,都會特地設計成幾種,有淺、有深,對不同學生給與不同的題目,要求也不一樣。簡單地問題,問基礎差的學生;有一定難度的問題,讓基礎較好的學生回答,力爭讓每個學生每堂課都有收效。
        3.充分肯定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快樂
        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應適時地對學生加以鼓勵和表揚,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出試卷時,也由淺入深,比如第一單元學生剛開學不要出太難的卷,第二單元難度加深了5分,以後逐步加深,因爲我們出考題的目的不是想考倒一大片學生,而是想讓大多數學生稍努力一點就能夠得着他們自己的標準,這樣會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樂趣,幫助他們找到自信。        二、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找到最適合他們的,最能發揮學生主體能力的方法
        筆者曾嘗試過讓學生運用張思中教學法進行學習,學生記單詞句型的速度是很快,但語法的理解與變通做得不夠好。也運用過傳統的教學法,教師一味地講,學生一味地記,學生語法掌握好,但口語及聽力又跟不上。還採用了探究學習法,現在又加入先學後教法。
        但無論哪種方法,教師都要明確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邊活動,它要求達到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有效統一。作爲教師,應在課前對教材進行合理的整合、分工,以便將教材內容轉化爲學生最易吸收的知識結構;然後在課堂上,進行系統地講授,力求做到“精講”、“細練”、“當堂消化”。因此筆者常在一堂課上堂採用多種教學法:完成課後練習常用“先學後教法”讓學生把導綱帶回去預習。教單詞、對話時常應用“張思中教學法”,讓學生快速記憶,製成卡片,反覆複習。教課文完成課內練習時:常用“探究法”,這樣“精講細練”就可以促使師生雙方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具體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