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論初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滲透與培養

學問君 人氣:1.11W
試論初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滲透與培養


  論文摘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任何一種語言的背後都隱含着使用該種語言的民族長期的文化底蘊,而英語教學就是一種語言教學。這就要求英語教學要把語言和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二者同步發展,並採取對比的方法,結合語言教學的內容,適時地介紹漢英文化在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國民性格、禮儀習俗、家庭模式等方面的差異,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本文着重闡述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意識的滲透與培養。

  論文關鍵詞:英語教學;文化意識;滲透與培養
  
  衆所周知,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任何一種語言的背後都隱含着使用該種語言的民族長期的文化底蘊。語言是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表現形式,同時,它還是文化的產物。語言的結構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它的使用總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規約,它深深地植根於文化中。所以學習一種語言,不僅要掌握這種語言的結構,還要了解該種語言所依附的文化背景,從而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加深學生的文化功底。英語教學是一種語言教學。這就要求英語教學要把語言和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二者同步發展,並採取對比的方法,結合語言教學的內容,適時地介紹漢英文化在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國民性格、禮儀習俗、家庭模式等方面的差異,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實際上,英語文化意識是得體運用英語這門語言的保證。不懂得英語文化的模式和準則就不可能真正學習好英語這門語言。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一直比較注重語音、詞彙、語法等語言知識的講練。學生儘管掌握的詞彙量很大,語法知識也很好,但由於較少涉及所學語言文化背景對語言交際的影響,導致學生在實際的交際過程中無法靈活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際,有時甚至還會產生誤會,鬧出笑話。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或“How old are you?”來表示對外國人的關心,則侵犯了別人隱私,會激起對方的反感;有一個美國客人對我的一個朋友說“You speak very good English”,但這位朋友卻回答道“No,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這位美國人對於這個中國式謙虛回答很驚訝,不知該說什麼纔好。這種結果對這位美國人來說是始料未及的,也是很令他心中不快的。這種誤會有可能就使學生慢慢地對自己的英語學習失去信心,從而影響英語學習的整個過程。因此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注重英語文化意識的滲透與培養,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真實交際能力。下面我從三個維度來闡述怎樣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和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一、充分利用英語課堂和教材,培養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

  教師滲透和培養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的主陣地是課堂。因此,教師要在課堂講解中,結合教材的內容,向學生進行文化背景知識等的傳授。透過傳授知識,讓學生了解到從稱呼、招呼語、告別、做客、謙虛、道歉、讚揚、表示關心、談話題材和價值觀念等若干方面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稱呼就是教學內容中一個最爲常見的例子。中國文化習慣以頭銜或職務來稱呼對方以示尊敬,如“×局長”、“×班長”、“×工程師”、“×老師”,等等。按照中英文對照翻譯法,將上面這些稱呼方式直接翻譯成英語就不能爲西方文化所接受。在英語中,除了doctor,proffessor,officer等少量單詞可以直接用於稱呼外,一般的稱呼就直接用Mr,Miss,Ms,Mrs加上family name就可以了,不會採用“Monitor ×”“Teacher ×” “Engineer ×”這樣的說法。還有,在教材中“What's your name?”出現的頻率相當高,但對於它在何種情況下使用是有講究的。實際上,英語國家的人在談話時一般先介紹自己的名字,如“I am...”對方自然會即刻說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寫表格、面談等場合需要問及姓名時,一般也只說“Your name,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們將有一種被審問的感覺。中國人日常打招呼習慣於問:“你吃飯了嗎?”(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語國家的人這樣說,他們認爲你是想請他們吃飯。英語國家人打招呼通常以興趣愛好爲話題,如天氣、健康狀況、交通、體育等等。透過對英語教材中這些關於西方文化方面材料的學習和比較,並讓學生進行模擬實踐,使學生在語言學習中得到文化的薰陶,掃除語言中的文化障礙,利用所掌握的文化背景知識,學會在不同的語境中禮貌而得體的進行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