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樂動學分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4.02K

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有多種途徑,但離一個提綱挈領的指導思想。透過小學體育教學的長期實踐,我認識到有效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應貫徹“樂、動、學”的指導思想。

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樂動學分析論文

所謂“樂”亦即要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在教材的選編和教法上要依據兒童心理特點而定,使之樂於去學,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所謂“動”就是說體育教學有別於其它學科的顯著特點在於身體練習,教學必須符合人體 運動機能變化規律和生理適應性規律,要有一個合理的運動負荷,並建立在“樂”的基礎上,使之主動去鍛鍊;而“學”是透過身體練習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術,並經過反覆練習,使之內化成爲運動技能,達到掌握科學體 育鍛鍊的方法,使之終生受益。“樂、動、學”三者有機溶爲一體,高度概括了小學體育教學的特點,它的形成有科學的理論依據和高度的指導意義。

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我遵照“樂動學”的指導思想,精心選編教材,適時採用與之相應的教法,收到了明顯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在“樂”字上做文章,是小學體育教學首先應考慮的因素。

小學體育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低段的教學以養護和鍛鍊並重,重點在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因此“樂”必須體現出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兒童的心理特點十分鮮明,對事物的注意、思維持久力均差,這就要求在教材的選編上要力求豐富多彩;力求活動是羣體性的;力求多安排遊戲性的教材。

我曾在一節教材爲50米考覈的課中做過成功嘗試,使枯燥的考覈 課充滿情趣。從課的`開始就安排反應練習以集中注意力,隨之在準備活動中又安排三項行進間的遊戲練習,不僅使學生情緒高昂,達到了準備活動的目的,還緊緊扣住短跑的特點進行了起跑所需的反應練習,做到一舉多 得,測驗成績良好。

二、“動”是體育教學最基本的特點。

要使“動”達到良好的效果,除遵循運動規律外,應建立在“樂” 而爲“動”的互相關聯的基礎上。“動”給“樂”作出明確的限定,即“樂”是有條件的,不是“樂”而爲“ 樂”,而是“樂”而爲“動”,二者相互滲透,不可分離,才能使體育課堂結構安排趨於科學化。“動”應該達到一定的運動量,方能促進身體素質的提高、增強體質。

同時,必須遵循人體生理機能變化規律和適應性規 律。因此在教材的安排和課的結構選排上,一般應把遊戲教材作爲主教材,又作爲準備活動內容,在基本部分結束後,一般安排賦有競爭性教材,不僅體現出“樂”的特點,更使“動”有量的保證。

三、“學”是體育教學的基本任務。

學生必須有計劃地學習有關運動技術,掌握鍛鍊身體的方法,完成學習基本任務,“學”建立在“動”的基礎上。體育教學必須透過大量的“動”才能使技術內化而形成運動技能 。因此學習和掌握教材的途徑必須是科學的身體練習,並溶進智力、心理等因素,所以“動”是“學”的基礎,“樂”是“學”的效果的激活因素。

只有“樂”“動”才能使“學”事半功倍。當然,“學”本身具有特定 的含義,必須透過一定的教法纔能有效傳遞知識。在教學中,對教材進行分解教學是體現教法的關鍵。如何分解教材又是核心問題。依據程序教學原理,科學地把教材分解爲具有邏輯聯繫的小步子,並一步一步掌握,以 達到完整掌握技術的目的是有效的。

“樂學”三者是有機合一的整體,又各具有其深刻的含義,作爲教學指導思想,不可偏重一方而輕之一面,必須從整體上作爲指導性的綱領。對三者加以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並付諸於教學實踐中,必將有益於教學 質量的提高和更有效地使體育教學趨於靈活、彩而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