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音樂教育教學模式分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3.13W

1.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教育定位的偏差

音樂教育教學模式分析論文

1.1對音樂教育的認識缺乏科學性

相對於一般的本科院校來說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這塊沒有明確自己的方向。除了社會、學校、家庭對這部分學生沒有采取強有力的措施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外,其中大部分原因來自於他們自身。比如說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高考選拔時相對於二本、一本院校來說分數要低,高考的失敗容易導致他們自身的挫敗感和自我否定感產生,對於他們而言形容易形成很強的自我心裏暗示,從而導致他們產生自卑感。他們對未來發展缺乏明確規劃,不僅制定不出合理計劃,也沒實際行動,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容易導致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明確。

1.2對音樂教育的認識缺乏全面性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環境也變得更爲複雜。這給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領域提出了一個極大挑戰。走進音樂教育專業的大學生,相對來說家庭環境比較優越,接受新奇事物相對比較多,在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性格特徵也往往比較鮮明。這部分學生雖然在政治理論課堂上接受了一系列的.馬克思主義育、共產主義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但是面對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使得他們思想觀念容易受到一些影響,比如滋生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正確的觀念。在大學期間如果不注意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引導、教育他們,並幫助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否則會使得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乘虛而入。

1.3在思想道德行爲上忽略了音樂教育的創造性

目前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認知仍停留在表面化,這一點不管是從我國傳統道德觀念還是從某些現代道德觀念來看都可以證明。音樂教育學院學生在個性上比較任性,缺乏自我約束。另外他們在中學階段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對於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難於落實到行動上。雖然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有專門的篇章講述傳統道德知識,但是他們對傳統道德依然缺乏系統深入的理解,相反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他們對西方生活方式及其推崇。在與部分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交流中發現,道德對於他們來說只是作爲一種個人感覺或者心理需要,相反而不是作爲他們必須要遵守的一種社會行爲規範。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在人生價值觀和道德觀念選擇中所出現的一些矛盾、困惑常常導致他們道德行爲的失範,忽視了基礎音樂教育中的聲樂培養與日常發聲鍛鍊。

2.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教育專業新教學模式探析

2.1新的音樂教育教學模式要具有開放性

音樂教育應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堅持育人爲本、德育爲先,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國民教育總體規劃,貫穿於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各領域。音樂教育專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同樣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核心,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各環節,形成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多位一體的育人平臺。透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2新的音樂教育教學模式要體現文化教育的多元性

校園文化作爲其中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着很大影響。優秀的校園文化需要長時間的積澱而形成厚重的文化底蘊,需要大師的薰陶、需要大愛的滋潤、它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音樂教育類院校的培養目標定位目前多以市場需求爲導向,培養本科應用型人才,這樣的培養理念使得畢業生就業難問題暫時得到了緩解,但就業以市場需求爲導向容易導致人才培養方向實用化、功利化方面側重。因此在培育學生過程中應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特別是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樹立校園文化理念,營造優良校園文化氛圍,讓校園文化成爲一種精神力量,讓校園文化成爲一種意識習慣,讓校園文化成爲一種提高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2.3新音樂模式要“依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律的相關知識來教育廣大學生,使他們從小就受到守法教育,明確作爲社會主義公民應該享有權利以及應當履行的義務,在法治教育中不斷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培養他們自覺遵守法律的行爲習慣,這也是德育內容之一。促進民辦教育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法治教育。尤其是針對音樂教育專業學生自身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在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更應該側重對他們進行法治教育。向他們普及最基礎的法律知識,讓他們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形成依法辦事的思維,樹立依法辦事的意識,做一名知法律、懂法律、受法律的文明大學生。只有形成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纔會更好更快地促進民辦教育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