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情境創設在幼兒園數學教學中的巧妙運用

學問君 人氣:2.24W
情境創設在幼兒園數學教學中的巧妙運用
摘 要:在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中,精心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會發展幼兒良好的情感體驗,是一項重要的教學策略。我嘗試從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引導自主探索、拓展思維能力、體驗豐富生活等方面積極實踐,在教學活動中創設情境進行教學。課堂情境的創設需要老師認真挖掘教材,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及時幫助幼兒正確、迅速理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數學 情境 興趣 探索
        幼兒園數學教學《剛要》指出:“數學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與生活緊密聯繫的。”這些內容的規定要求,應讓幼兒必須主動地去進行觀察、實驗、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數學知識,體驗數學的樂趣。因此教師應充分挖掘生活中能夠激發幼兒興趣的素材,盡而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因此精心創設情境不但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會發展幼兒良好的情感體驗,是一項重要的教學策略。我在教學《認識幾何圖形》系列活動中創設情境進行教學,使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是教學成功的基礎,也是幼兒有效學習的保證,一個良好的寬鬆的學習環境必將給幼兒創新意識的激發帶來很大的幫助。多媒體教學能夠綜合利用視覺、聽覺,使幼兒感受到語言和音像的不斷衝擊,使幼兒身臨其境,高度參與,能激發出創造熱情,實現教與學的互動。
        例如:我在數學教學《認識幾何圖形》的第一課時,應用多媒體課件,充分展示幼兒喜歡的動畫情節,爲這一課創設了情境,營造氛圍,誘發孩子學習興趣。在播放大小不等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課件時,引導幼兒自己認識圖形並進行分類,看一看每種圖形有什麼不一樣,是根據什麼分的。頓時幼兒小手高高舉起說個不停:“三角形有三條邊,正方形、長方形有四條邊!”等,透過觀察認識圖形的特徵,幼兒提出了多種分類方法,充分發展了幼兒的抽象思維。接着讓幼兒根據圖形的特徵,創設了小兔鋪路場景,我在地上佈置了許多不同形狀的坑,請幼兒用圖形填平,幼兒說出圖形的名稱紛紛去尋找此圖形,個個積極活躍。幼兒在所創設的情境中自由、愉快操作、擺弄,獲得了數學知識。整個活動中我還注意一些細節,及時鼓勵和表揚幼兒,一個肯定的動作、一個象徵性貼花,極大地調動幼兒學習的內在動機,激發了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創設情境,引導幼兒自主探索
        良好的實現情境設計能激發幼兒的自主探索的興趣,有了興趣幼兒才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活動《認識幾何圖形》第二課時時,我爲每個幼兒準備一份幾何圖形操作板,讓幼兒動手擺圖形,幼兒在圖形板上用皮筋繃出各種圖形,進一步理解圖形的基本特徵。鞏固練習時,我巧妙穿插了多種遊戲。如“喂小動物”活動中,我先讓幼兒認一認手中的圖形,找一找、舉一舉、辨一辯、摸一摸、說一說;再根據小動物嘴巴的形狀,把手裏的圖形喂在小動物的嘴裏,然後,引導幼兒說一說生活中見過的圖形,幼兒興趣高漲,說個不停,“黑板是長方形的,枕巾是長方形的,光盤是圓形!”等,幼兒很快找出生活中好多與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有關的物體。最後小組合作用幾何圖形擺圖案,許許多多的圖形能擺出什麼呢?帶着疑問幼兒思維又活躍起來了,開始自主探究。在活動中調動了幼兒學習興趣,在玩中不知不覺學到知識,在玩中鞏固了新學習內容。這些貼近幼兒直接經驗和實際生活的操作和實踐,使孩子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索的活動當中,真正促進了幼兒的發展,讓他們在自主學習中體驗着快樂。       三、創設問題情境,拓展思維能力
        孩子有了疑問纔會去進一步思考問題,纔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在教學活動中,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鼓勵孩子透過活動,去發現問題,大膽發問,多次嘗試。這樣孩子就由過去的機械接受向自主探究發展,有利於發展幼兒的創造個性和思維能力。
        創設情境不是爲了讓幼兒去觀賞表演,而是激活思維,創設情境要新穎活潑,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情境的科學性,讓幼兒產生疑惑、激活思維、積極研究、自主解決問題。
        如在《認識幾何圖形》教學活動中,爲了拓展幼兒思維,我利用“小熊分餅乾”動畫情境將幼兒的興趣激發出來,接着我指着課件中小熊說:“孩子們!小熊遇到難題了,聽聽它說什麼?一塊正方形的餅乾大小一樣分給兩個(四個)小夥伴怎麼分呀?有幾種分法?”。 將幼兒分成幾組,同時展開了競賽活動,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帶着問題、帶着疑惑,自主探究,興趣大增。積極的想辦法,既動腦又動手,爭着說出自己的想法,多次嘗試用正方形紙張摺疊剪分,最終解決了老師提出的問題,豐富了想象力,發展了思維能力。
        四、創設情境,體驗豐富生活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找到數學知識與幼兒生活經驗的結合點,就能有效地促進幼兒數學知識的發展,同時還能真正教會幼兒有意識地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能使幼兒對數學學習有更直接的體驗,從而真正懂得數學和生活的關係。因此,把教育內容與教育過程融入到生活的情景中,提高幼兒學習興趣。在具體的數學教學活動設計中,我針對不同的內容,創設幼兒熟悉的生活場景,增強了幼兒的數學知識面。
        如:在活動《認識幾何圖形》延伸活動,我創設區角佈置了“小小超市”擺放了各種形狀的用品和食品,還讓幼兒用橡皮泥做的各種形狀的餅乾。幼兒看一看、擺一擺,並根據物品的形狀分類擺放,老師要求幼兒數一數每個貨架上物品的數量,並貼上不同的標記,幼兒根據不同的標記分類擺放並統計商品的數量。這樣既發揮了幼兒主動性,又增強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此外,在所創設的環境中幼兒成爲了數學問題的解決者,學會用數學推理來分析問題,構建了數學經驗,對數學活動也充滿了自信。同時也給幼兒提供了實踐活動的空間和交流提高的機會,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利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豐富了他們的內心世界,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