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數學交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論文

學問君 人氣:1.38W

一、“數學交流”的含義

“數學交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論文

數學教學過程必然伴隨着“數學交流”過程。教師的講授、提問,學生的聽課、對問題的回答與質疑等,都是“數學交流”的形式;課外進行的數學活動,學生之間的問題探討或論文報告中,也存在着“數學交流”;學生透過作業向教師彙報學習,教師透過批改作業,瞭解與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是在進行“數學交流”。一般地“數學交流”包括利用交流學習數學和用數學進行交流兩方面,在這裏主要指的是學校數學學習中利用交流來學數學。

二、“數學交流”的形式

“數學交流”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有很多不同的形式。

1.根據“數學交流”的形態,可分爲知識形態的交流和感情形態交流“數學交流”的知識形態表現於:①數學思想方法的接受。即透過聽、視、觸等知覺,以交談、閱讀、活動、遊戲等方式接受他人的數學思想和方法。②數學思想的表達。把自己的數學認識用口頭的或書面的,直觀的或非直觀的形式,以及日常的或數學的語言表達出來。③數學思想載體的轉換。把自己對數學的認識由圖表、文字、符號以及實物、動作中的一種載體轉換成另一種載體,以發展對數學及問題的全面認識。“數學交流”的感情形態表現於師生在課堂上的感情交流。在數學交流中,師生利用語言、表情、體態等抒發情感(需要、興趣、態度、意志等),激發熱情,互相感染,互相促進。

2.根據“數學交流”所呈現的方式,可分爲口頭交流和書面交流,亦即“數學的談論”和“數學的寫”口頭交流主要是透過數學語言的敘述、表達、說明、解釋有關數學概念和數學體驗。書面的數學交流主要是指一種數學表達,它可以是符號的、圖形的、圖表的,也可以是實物的。可以讓學生用各種方式來寫,如寫解題過程,寫數學筆記等等,它也包括畫,畫實物圖、線段圖等等。

3.根據“數學交流”的內容,可分爲知識的交流、體驗的交流和問題解決的交流數學知識的交流是較爲普遍的“數學交流”。當教師或學生以口頭的或書面的方式把自己對某一數學知識(概念、法則、定理、公式、方法等)的理解向他人表述,並試圖去理解別人的觀點,就是進行數學知識的交流。數學體驗的交流往往表現爲交流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感受、情緒、認識、觀點等種種認識、情感體驗,包括認識過程中對某一現象的概括性認識,對他人或自己學習過程及學習結果的評論,對學習活動的喜厭程度等等。解決問題的交流,是指學習者在思考問題,整理思路的基礎上,選擇適當的數學語言,採用合適的表達方式,將解決問題的思路、解法和結果,或者困惑與障礙予以表達的過程。解決問題的交流在當今十分重要,它要求人們改變以往一個人獨自冥思苦想的解題習慣,採取與他人協商、合作的方式,共享觀點與資料,以求得解決。

三、“數學交流”的能力

“數學交流”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聽、說、讀、寫、看等,透過聽、說、讀、寫、看等活動,可以評價學生的思維活動過程,內化數學知識結構,進行“數學交流”。因此。筆者認爲“,數學交流”的能力也就是“數學的聽”、“數學的想”、“數學的說”、“數學的讀”、“數學的寫”的能力。

四、提高初中“數學交流”的途徑

培養初中生“數學交流”能力的主要途徑,筆者認爲,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積極調動學生參與交流的情感,形成交流的氛圍。“親其師而信其道”。輕鬆活潑的課堂氣氛和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是“數學交流”的基本保障。教師是形成學生交流學習的參與者和組織者,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交流的情感,點燃交流的火種。

(2)構建開放的數學教學體系,提高交流的意識。“數學交流”的意識就是進行“數學交流”的`心理傾向,這對於加強“數學交流”,提高交流能力是至關重要的,要提高“數學交流”的意識,首先要是數學課堂開放。

(3)加強數學語言的學習,注重數學表達能力的訓練。數學語言是一種由數學符號、數學術語和自然語言組成的科學語言。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載體,是數學思維的外部形式,是“數學交流”的基礎和工具。“數學交流”能力其實是運用數學語言進行知識資訊、情緒感受、思想觀念的交流能力。如數學語言不過關,就難以閱讀和交流,難以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難以聽懂、看懂別人用數學語言表達的觀點。數學語言的掌握是順利進行“數學交流”的首要前提。

(4)培養質疑和合作能力,拓寬交流的深度和廣度提出疑問,產生興趣“,數學交流”大多是因爲“疑問”而開始的。學生的質疑態度和能力,影響着數學教學效果。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對常規問題產生質疑,由老問題提出新問題的能力。由於新問題的出現,學生受到挑戰,學習興趣提高,同學之間的交流增多,交流的內容就會更深入。同時,要注意“數學交流”是一種合作學習,學生必須學會與他人交往,才能更好的進行“數學交流”。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按照數學能力的強弱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以組爲單位進行探究學習。透過組內成員之間,組與組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擴大了交流對象的範圍,提高了交流的效果。

作者:羅安龍 單位:貴州省習水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