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任務驅動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

學問君 人氣:5.49K

“任務驅動法教學模式”是透過分析學生的學習現狀,並結合新課程背景下普通中學化學教學所面臨的現實困難而提出的。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筆者所在的學校不斷探索與實踐,並依據實際情況做出適時反饋,再進行調整,逐步轉變教學觀念和學習思維、方法,夯實學生的基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學習進行得更有效。

淺談任務驅動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

學生的現狀

脫離學校的實際情況做課題是沒有生命力的。立足校本,做好學生的培養目標定位,在尊重高中學生身心發展越來越分化選擇和自主性、未來發展取向的多樣性的同時,教師要深入瞭解學生,更新教育理念,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知識能力的不同,面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教學的實際出發,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進行課堂情境創設匯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展示、教師點評等環節,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儲備等主觀素養,對培養學生認知能力、實驗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五種綜合素質起着重要的作用。量身定製自己的教學模式,構建合適的學習方式及其對應的教學策略,讓課堂成爲學生展示自我、張揚個性的舞臺,這纔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故提出任務驅動法教學模式。

融入教學的價值

從上述的學生分析可知,筆者所在的學校學生不知道自己該學什麼,該做什麼。沒有目標地學讓學生毫無興趣可言,更不要說會學,學到了些什麼。所以,學校採用了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教師透過對學習任務的精心設計,讓學生在有特定任務的驅動下主動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從易到難逐步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完成各項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有了學習的目標,學生就會學,並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實現自我的成就感,激勵自己更加奮發圖強。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端正的學習態度,就能提高成績。

對於教師來說,“任務驅動法教學模式”有利於促進教師教學理念和業務素質的提升,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現有的教學資源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等實際情況,將教學內容轉化爲適合學生學習的“任務設計”,創立能激發學生求知慾的教學情境,讓教學活動更能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性。

設計原則

現代教育提出三維目標,但最終的目標是讓學生真正學會獲取知識,掌握技巧、技能,從而逐步昇華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所以,“任務驅動法教學模式”就是培養學生學會獲取知識、學會運用知識的能力,從而脫離傳統學習方法和學習模式。任務驅動法基本的教學模式是:呈現任務――明確任務――完成任務――評價任務――昇華主題。針對學校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相對比較薄弱,所以設定問題時,應按從易到難順序,循序漸進地完成教學和學習活動。

探索與實踐

第一,閱讀文字內容,尋找答案,完成任務。例如:任務一,什麼是週期和族。任務二,週期和族有哪些分類?各週期最多可排的元素種類數。任務三,會書寫前20號元素在週期表中的位置。

第二,勤動腦思考,搜尋規律,完成任務。例如:任務一,週期數與電子層數的關係;主族序數與最外層電子數,最高正化合價的關係。任務二:編順口溜,快板等熟記元素週期表的結構,並向全體學生展示。

第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完成任務。例如:任務一,以第三週期元素爲例,探究同週期元素性質,如金屬性、非金屬性、化合價、原子半徑等的遞變規律。任務二,以ⅡA族和ⅦA爲例,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第四,勤動手練習,形成競爭,且互幫互助。例如,任務一,由位置推原子序數。同週期的ⅡA、ⅢA原子序數差有什麼規律,從而確定ⅢA的原子序數;同主族ⅠA、ⅡA族同族相鄰元素原子序數差有什麼規律? ⅢA―ⅦA族以及0族,同族相鄰元素原子序數差有什麼規律?任務二,記住每一週期0族元素原子的序數,利用0族元素原子序數推斷原子序數以及它在元素週期表中的位置。

第五,生活實踐大揭祕。結合生活實踐:父母在家蒸饅頭,發麪有兩種方式:一是用發酵粉直接將面醒發後蒸制;二是用酵母將面醒發後,再用面鹼中和後蒸制。任務一,發酵粉和食用鹼的主要成分分別是什麼?任務二,這兩種發麪的過程所使用的發酵原理是什麼?任務三,這兩種發麪所用時間哪個快?原因是什麼?任務四,小蘇打、蘇打還有什麼用途?

第六,揭祕工廠生產原理。參觀附近的鹼廠,調查工人們的生產生活、生產原理、污染及治理問題,工廠的效益及爲當地財政、居民的生活帶來哪些利益等問題,撰寫小報告或小論文,與其他同學分享,做到學以致用。

化學是一門自然學科,必須尊重客觀事實,它是建立在以實驗爲基礎的探究性、創新型的科學,所以要去實踐,而非只談理論而不去應用,化學更多的用途是指導人們的生產生活。依據化學學科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任務驅動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與他人協作的能力;讓學生體味化學的博大精深,感受探索知識的樂趣,讓學生快樂地學習、生活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