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素質教育中教師素質的問題與對策論文

學問君 人氣:3.19W

論文摘要: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我國教育史上的一項重大變革。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則是完成這場變革的關鍵。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素質教育的實施及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對於教師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要求也在加大。針對部分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們必須深入分析、研究並找出相應的對策,逐步提高教師素質,深入推進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中教師素質的問題與對策論文

論文關鍵詞:素質教育教師素質存在問題對策

實行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最終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要實現這場變革,根本性的問題是必須抓好教師的素質教育,努力改造和建設好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一、教師素質普遍存在的問題

首先,現有教師隊伍的教育觀念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素質教育又可稱爲“兩全教育”,即一是“面向全體學生”,以提高全體國民素質爲目標的教育;二是實行“德、智、體、美、勞”綜合施教,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爲宗旨的教育。它要求施教者必須樹立以育人爲根本的教育觀念。但是由於應試教育把培養優秀人才和提高廣大勞動者的素質對立了起來,使施教者的活動侷限於圍繞學生升學,着眼點只放在少數學生身上,尤其是隻放在少數學生的智力發展上。教育對象和教育內容都帶有很大的片面性,偏離了“兩全”宗旨,形成了一種短視的、狹隘的、只注重表面的反科學發展的育人觀念。

其次,現有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求施教者必須有廣博的理論知識、豐富的實踐知識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而現在的教師無一例外地都是走着一條從應試教育的受教育者到應試教育的教育者的`道路。因此,從整體上說現有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呈現爲一種“理論知識窄,實踐知識乏,理論與實踐不相搭”的狀態。

第三,現有教師隊伍的施教方式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施教者必須是名副其實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必須洞察學生心理,把握住受教育者整體的共性和個性。但是,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現有教師隊伍中的多數教師,不具備或者不完全具備這種能力。他們顛倒主體與客體的關係,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與素質教育的內容是完全不相容的。很多教師對學校教育目的認識模糊,在教學中一味強調知識的授受,忽視學生的人格、個性、價值及社會生存能力的培養,漠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手段單一,在教學中以教師爲主體,脫離學生實際,有的甚至照本宣科,只重教條,不重實踐。顯然,這些狀態與以培養具有應變能力、創造能力和拼搏精神的開拓型人才爲目的的素質教育是不相適應的。

二、前教師素質進行改革和提高的對策措施

目前,我國素質教育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要徹底解決素質教育中教師素質存在的問題,進而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必須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力度:

1.重構教育理念

(1)教育目的理念: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具有深層智慧的主動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現代人。現代教育的宗旨在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個性和獨創性,使學生“人人成功,個個成才”,最終達到人類昌明的理想。

(2)教育價值理念:是教育實踐主體爲滿足自己的需要而表現出來的對教育現象帶有傾向性的認識態度和價值判斷,是人們從事教育活動的定向標準。這種新的教育價值理念要求教師立足未來,培養學生對未來社會的適應力,使教育真正爲社會發展和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3)學生主體理念:是關於教育對象認識的集中體現。它要求教師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創設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環境,給學生髮展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間。

(4)教學活動理念:教師要使教學過程成爲師生間經驗共享、情感共鳴、心靈融洽,生命與人格共同昇華的過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 (5)教師角色理念:現代教育需要“教師成爲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知心朋友和合作夥伴,成爲品行端正、具有人格魅力的楷模,成爲博學多才、興趣廣泛、經驗豐富的導師,成爲身心健康、具有較強適應能力的生活指導者,成爲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較強的能工巧匠,成爲情感豐富、善解人意、體貼入微的天使”。教師的這些角色,要求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培訓,以學習者的姿態進入教學過程中,努力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不斷完善和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自我挑戰、自我更新。

(6)終身學習理念:在新的形勢下,終身學習已成爲人們生活的理性選擇。因此,教師應不斷從自己的生命體驗中懂得終身學習的價值,成爲終身學習的楷模。同時,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重視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和行爲,爲其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7)課程創新理念:教師要透過課程的開放性和創新性,與學生共建共享,平等合作。透過課程的民主性與學生對話協商,相互啓發。透過課程的科學性與學生探索創新,教學互動。新的教學理念賦予教師一定的課程權利,因此,教師有責任讓課程以個性發展的價值觀爲根本,把課程本身的引人入勝之處讓學生充分領路。

2.重構職業能力

(1)教育交往能力:教師要實現有效的教育,要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教育活動中去,必須與學生進行對話與交流。同時,教師要與其他教師、學生家長、社會各界人士經常交流,共同促進學生成長,實現有效教育。

(2)教育管理能力:教師要使管理本身成爲一種教育力量,把學生管理工作變成鍛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的手段,以便使學生充分自由地展現特長,發揮優勢。

(3)教育創造能力:主要體現在創造性的教育教學技巧上。一是善於創設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透過解決問題發展自己的創新思維和能力;二是積極營造合作、平等、真誠、共融的師生關係。三是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4)教育教學能力:這是教師完成教育教學工作應具備的最基本能力,也是教師綜合能力的一種主要體現。對教師而言,這些能力包括對課程標準、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條例的理解和貫徹的能力;制定科學的教學管理、教學改革措施和辦法的能力;制定各種教學檔案、掌握和運用教材教法的能力;準確、優美、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嚴密的教學組織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能力。同時,還包括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的能力。

總而言之,優化教育結構,提高教師素質,培養高素質的教師,既是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教師從教工作的需要,既是教育自身的需要,也是社會和人民的需要。老師是專門培養人才、教育人才的“靈魂工程師”,他所從事的工作直接關係到培養千百萬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成與敗,因此,不僅要求廣大教師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而且爲建立健全教師隊伍做出自已應有貢獻。素質教育呼喚高素質的教師,全能型的教育工作者,按照國家的教育方針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才能圓滿完成人民賦予的崇高使命,更無愧於“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榮稱號。

參考文獻:

[1]朱慕菊.進新課程[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2]劉彥.心理教育要落到實處[N].光明日報,2000-10-25

[3]高青青.提升理念潛心教研[J].教育文匯,2002(12)

[4]陳紅雲.論中小學教師素質的重構.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