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音樂審美教育與人的素質培養

學問君 人氣:1.99W
畢業論文

  

摘要:音樂教育的核心是審美,本文闡述了音樂審美教育在培養人的素質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音樂審美教育素質

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爲宗旨,以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爲目的”的教育,其內容主要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索質、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創造性素質、勞動素質等。素質的形成,先天基因是其重要因素。然而,大量科研成果和實踐表明,人後天的教育和社會環境,同樣是形成和改變人素質的重要因素。人之間先天素質差異並不很大,恰恰是後天的教育,纔是人與人之間素質相差甚遠的根本原因。

2002年7月25日國家教育部頒佈實施的《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中指出: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和主要實施途徑。藝術教育對於培養全面發展人才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音樂教育是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知識面廣、綜合性強等特點,以發展和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修養爲目的,因此,學校音樂教育,特別是高校的普通音樂教育就其性質來說,就不僅僅是1種以單純的技能傳授和單純娛樂爲目的的藝術教育,而是透過音樂美的形式和內容,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質和人生觀、民族藝術審美觀、愛國主義精神等得以全面提高爲宗旨的素質教育。

當前的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爲核心,其實就是音樂審美教育。音樂審美教育,是指透過音樂教育使受教者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學會感受音樂美,鑑賞音樂美、創造音樂美、從而使人得到音樂美的陶冶和塑造,使人全面發展。人的審美能力是包括感知、聯想與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種心理活動的1種綜合判斷能力。音樂審美教育,就是指對人的音樂聽覺感知能力、音樂的想象能力、音樂情感的領悟與表達能力、音樂理解能力的培養。它在培養高素質人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人的音樂聽覺感知能力。音樂審美教育是以發展音樂的.聽覺感知能力作爲發展1切音樂能力的基礎的,因爲音樂藝術是聽覺的藝術,沒有良好的音樂聽覺感知能力,是不能夠進1步欣賞和學習音樂的。在音樂審美教育中,透過音樂欣賞、音樂技能的訓練,視唱練耳課程及其他音樂活動的開展,可促使學生的音樂聽覺感知能力得到極大的開發和發展,能充分感知和感受音樂語言,感知和感受音樂的美。這種感受能力包括對音樂外在的聲、形、色的感覺和感知,也包括對音樂內在的情感和音樂美的內涵的感知。

其次,音樂的聯想與想象能力可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啓發人的智力。

音樂是想象的藝術。在音樂審美教育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音樂的可塑性和抽象性開發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促進智能素質的提高。而開發培養這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與開發和運用右大腦半球有着密切的關係。其1,音樂審美教育能開發人的大腦。人的大腦左右兩半球的功能各不相同,左半球以管語言爲主,形成抽象思維;右半球以管音樂、圖畫爲主,形成形象思維。如果我們片面發展左半球或右半球,就有可能導致大腦整體發展的不平衡。而音樂審美教育對平衡協調大腦兩半球有1定的作用。其2,音樂審美教育所具有的對心靈的鬆弛作用,能消除人們在工作中的過度緊張與疲勞,從而爲創造性想象力的充分展開提供條件。其3,音樂審美教育對科學研究的啓發作用,還表現在音樂審美教育能培養人在探索客觀事物的規律中,運用1種無意識或直接領悟的能力。創造性指個人在1定的動機推動下從事創新活動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也稱創造力或創造心理。主要包括創造意識、創造思維品質和創造技能。大學生的創造性素質指在內化以上1般內容的過程中.形成和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廣泛的興趣、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性素質是大學生素質中的靈魂,是學校教育中應重點培養的素質。無意識和直覺在創造發明中有10分重要的作用。

再次,音樂的情感性使之能夠陶冶人的情操,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

在所有的藝術中,音樂是最擅長於抒發人的情感的藝術形式,音樂的審美體驗是1種情感體驗,音樂教育對於人對音樂情感的領悟與表達具有強化作用。音樂聽覺感知能力的增強和音樂知識的積累使人對作品的聽覺感受更細緻,對作品的情感體驗更真切和深入,使之更善於用音樂來表達自己內心的豐富情感。在音樂教育中,透過對音樂表現內容、表達感情的藝術規律認識的逐步加深,對音樂的理解能力也會得到很大提高。

人的情感是豐富的。音樂具有巨大的情感魅力,在教育中能夠發揮出獨特的作用。音樂教育主要是透過動人的音樂語言,使人在情感的體驗過程中產生情感共鳴,使心靈得到淨化,從而受到教育。它不僅讓人們記住1些優美動聽的旋律,而且也在欣賞美、感受美體驗美、領悟美的過程中,將人的智慧、理智感.道德情感與美感融合在1起創造出色彩斑斕的情感世界。

好的音樂可以使人心曠神怡。科學實踐證明,音樂有益於身心健康。當悅耳的音樂透過人的聽覺傳人大腦皮層以後,優美的旋律能刺激並興奮神經系統,煥發人的精神,而隨着感情的變化,能使人產生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品質,產生堅強的意志和對生活的熱愛,促使人身心和諧、情緒振奮、心情愉悅,同時起到加強血液循環,增加內分泌,促進消化,解除疲勞的作用。馬克思曾說過:“1種美好的心情,比10副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

音樂最大的貢獻在於對心靈深處的美感的促進。對心境和氣氛的感覺能力和想象力促進。

也就是說,音樂可以提高人的審美能力,提高藝術品位。接受良好的音樂教育,實際上這是要在心裏方面接受極大訓練。沒有1個好的心理能力,企圖有1個好的音樂表現能力是不可能的。音樂是情緒的語言,當然就離不了對情緒的主體1心理做深入的體會、理解、和控制。

音樂審美教育能夠陶冶人的高尚清操,培養人的道德情感,塑造1種完善和高尚的道德人格,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諧健康的發展。音樂審美教育的過程不帶有強制性、功利性,它在訴說人的情感和喚起人的情感的過程中,以審美的方式來培養和完善人的道德人格,它對人的感染力強烈,深入、自然和持久,對道德情感有淨化作用。“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好的音樂不僅是1種教育手段,能培養人形成避惡揚善的良好道德品質,而且是1種政治手段,可以扭轉社會遺風,營造1種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

綜上所述,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音樂審美教育作爲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於促進學生身心協調健康地成長、個性自由和諧的發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學校教育中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加強普通高校的音樂教育,對於提高全民族的音樂文化素養和培養面向21世紀高素質創新人才,具有長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曹理: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齊易張文川音樂藝術教育人民出版社2004

3.王安國從實踐到決策—我國學校音樂教育的改革與發展2005

音樂審美教育與人的素質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