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平拋運動》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3.21W

高中階段作爲中學生訓練空間思維的最後一個關鍵期,只有在平時的課堂注意讓同學們多參與、多觸摸、多感知,才能彌補從嬰幼兒時期就滯後的運動感知覺的思維素材,完善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下面是小編蒐集的《平拋運動》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平拋運動》教學反思

《平拋運動》教學反思一

學生做完分組實驗《研究平拋運動》,心裏感慨萬千。

新版高中物理教材中實驗"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的主要任務,一是描出平拋物體運動的軌跡,並判斷該軌跡是不是拋物線;二是計算平拋物體的初速度。課本中的學生實驗“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需要重複幾十次的實驗才能得到小球平拋運動經過的幾個位置,才能描繪出小球運動的軌跡,實驗的誤差大.老教材所述方法具有簡便、直觀的特點.但"先用眼睛粗略地確定……",然後"在粗略確定的位置附近,用鉛筆較準確地確定小球透過的位置",既不便於把握,又使實驗結果難以達到較高的精度。經過改進後的實驗用過球指示器,比原先有提高。

常規實驗步驟如下:

1.實驗器材的安裝2.座標原點的確定3.小球起始位置的確定4.小球運動軌跡的描繪

有沒有更簡潔的實驗?在學生“乒乒乓乓”的落球聲中,我思考着。其實新課改讀本給出了許多具有改進意義的實驗,但是老師已經墨守陳規,習慣於自己所熟知的實驗教學方法,不願改進。另外,實驗室現有的的器材也是這種“經典實驗”器材。至於自己動手改良實驗,改進實驗方案,自制教具,又談何容易?教學任務的壓迫,高考模式的限定…….

第一、如何提高盲生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使同學們更加直觀的對物體的運動有所認識,特別是對有物體的真動知覺、空間知覺的建立提供覈實有效的方法。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一些簡單的物理情景對於許多的同學(特別是全盲的學生)無法準確的還原爲頭腦中的景象。這種感知覺的素材的缺失直接導致學生無法建立有效的運動表表象,所以概念無法建立,思維無法形成。高中階段作爲中學生訓練空間思維的最後一個關鍵期,只有在平時的課堂注意讓同學們多參與、多觸摸、多感知,才能彌補從嬰幼兒時期就滯後的運動感知覺的思維素材,完善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第二、在低視力、全盲生混合編班的背景下,物理教學遇到了教學挑戰,其中物理實驗教學更是有許多不便,比如從設計、分組、實施等方面都是這樣的,怎麼讓同學們都參與進來?是互相配合好,高效的實施實驗方案,講究團隊合作,不用對每個同學都進行細緻的講解,只需要分工、計算、記錄,做好分工呢,還是儘量讓同學們多接觸感知,爲每位同學提供平等的體驗的機會,細緻的講解實驗步驟和儀器、原理等內容,這些都是透過本節課讓我深思的地方。

另外、在本節課的課堂設計和實施過程中也有許多許多反思、商榷和改正的地方。比如,課堂語言混亂,應在課前對課上的語言有所設計,什麼時候引入高潮,承前啓後,循循善誘都應有實現的設計,最好能寫一下詳案,效果會剛更好;在就是在課堂實驗的組織方面也存在實驗前分工不明確,平時訓練少,兩組實驗不協調,教師指導不夠能問題,這些都是在以後的公開課、常態課中需要完善和規避的問題,在課後的教師評課中也獲得了很多的指導和建議收穫很大。

更何況“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是高中物理的一個重要實驗,在做實驗時可能出現的失誤成了命題的熱點:忘記記錄拋出點O的位置、有描繪物體運動軌跡不完整等情況,這些在實驗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及處理方法是高考出題的方向.所以“講實驗”效果並不一定差,因此試驗怎麼做,做成什麼樣,效果如何,這一切在高考的筆答實驗中並沒有什麼影響,所以實驗的改進似乎成了一句空談。

《平拋運動》教學反思二

平拋運動是曲線運動中兩個很重要的特例之一,也是最簡單的勻變速曲線運動。同時也是在學完《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後對《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應用。對以後學好天體運動中的宇宙速度起到引入性的作用。不僅在第五章的習題中經常用到平拋運動的知識,也是考試常考的內容,同時貼近生活,學生容易接受。如果能讓學生培養好一種思維方式,對後面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用到平拋運動的知識來解決問題起到啓下的作用。所以這一節的教學尤其重要,在此我對今天的教學提出以下幾點反思。

先複習曲線運動的條件及研究曲線運動的方法,在這主要是讓學生來說上節課的內容,並用2分鐘簡短討論還有哪些疑難問題,然後由同學自由發言,我來引導解決。從演示實驗入手,使學生認識平拋運動是一種曲線運動,並清楚平拋運動的條件。後讓學生提出設想如何研究平拋運動。這樣的引入是比較合理,教學後從學生的反饋結果瞭解到效果不錯,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能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思維能力,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課堂上,大部分學生提出設想如何研究平拋運動的方案後,引導學生設計實驗以驗證假設的正確性,學生分組用平拋豎落儀進行實驗,在實驗過程中也有不少同學提出有建設性的問題,比如平拋物體的運動位移方向如何表示?在進行中也有同學操作不當而無法驗證設想,但是也不會有人提出解釋,這點也許就是我們學生最欠缺的。實驗完成後,證實了設想的正確,也對平拋物體的運動有了感性的認識。從課後的效果獲知,學生不僅掌握了所學的知識,同時也學到了科學的研究方法,最關鍵一點也是最有利的一點就是學生積極參與。

平拋運動比直線運動複雜,不容易直接研究它的速度、位移等的變化規律,需要將它分解成較簡單的運動來研究。在教學過程中先透過演示課本中的實驗,讓學生從觀察中總結出兩球總是同時落地,得出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上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結論,再結合頻閃照片使學生認識:平拋運動可以分解爲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利用實驗事實得出結論,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應用力學的知識,分析平拋運動的受力情況,討論平拋物體爲什麼在豎直方向上做自由落體運動,使學生對平拋運動的理解深入一步。

最後在分析平拋運動的規律時,講解完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還要再將這兩個運動合成平拋運動的規律。有助學生理解平拋運動可以分解爲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也懂得它們各自的規律。但是他們在解題的過程中,總是隻求出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分運動,而沒有真正求出平拋運動的運動情況,所以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強調這點。拋體運動是曲線運動,是更爲常見的運動形式。而對於曲線運動的研究,主要是採用等效的方法進行研究的,這也是物理學重要的思想方法。將這種物理思想貫穿於教學之中,對學生進行美育滲透,提高學生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

我覺得本節課最大的成功就在於透過問題的設定,讓學生明確了實驗探究的目的,從而調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熱情,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較大,無論是剛開始的理論分析還是實驗方法的設計、對實驗結果的預測以及對實驗結果的判斷方法的闡述上,學生的表現都可圈可點;其次是整節課教學過程比較流暢,遵循了實驗探究的一般流程:發現問題—提出猜想—實驗探究—規律總結—規律應用,這種探究流程也體現了物理思維之美,使學生掌握了科學的探究方法,才能學以致用。在規律總結完後,回過頭研究本課開始提出的問題,透過學生討論,自己提出解決的方法,加強了學生的合作交流,學會主動學習。學生透過討論,絕大多數同學按照平拋運動的規律能夠解答出來。做到了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引路人,避免了教師的包辦代替,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學生也能從中獲得成就感,從而強化學習的興趣。最後透過拓展一步,進一步加深平拋運動的理解。課堂上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生在理解接受平拋運動的規律時相對比較輕鬆。

在平拋運動這節內容中,重要的不是平拋運動自身的運動規律,而是要透過研究平拋運動的思想方法來擴展思維,掌握各式各樣的曲線運動處理方法,即:“劃曲爲直,一分爲二”。只要掌握好這種方法,對於一般的曲線運動,我們都可以解決它。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滲透這種方法是難點,在講完平拋運動後,給出學生一個一般的曲線運動,學生只知道“劃曲爲直,一分爲二”,但是具體怎麼樣來建立直角座標系,怎麼樣分解運動,分解運動後的分運動分別是什麼樣的運動,即成爲學生的攔路虎,一般對合力和初速度方向垂直的情況都比較容易解決,但是隻要碰到初速度與合力的方向不垂直的情況,學生就比較難理解,這就需要老師不斷給學生強化曲線運動的處理方法,只要能處理好這個問題,我想大部分學都能很好的掌握本部分的內容。還有,在建立直角座標系時,並非只有水平和豎直兩個方向,在沒有條件限制時,運動的分解是有無數種的,只是用不同座標系分解後解決問題的難易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在解題時,應因題而異,選擇最好的,最簡單的解題方法。

縱觀整節課,自我感覺較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參與的較多,但離新課改的要求還差的很遠,在以後的教學中要不斷加強,盡最大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都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成爲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