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總結>

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3.24W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

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一】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低年段的孩子以形象思維爲主,愛說、愛動,注意力難以長時間的集中。因此,本節課向學生提供了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透過一系列的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來體驗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和容易變形的特性。整個教學過程在潛移默化中突破了教學難點,突出了教學重點。使學生既掌握知識、技能,又發展了能力、情感、學法、思想等。本節課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凸顯“生活化”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深刻揭示數學源於生活,並與生活密切聯繫的理念。本節課透過收集生活中有平行四邊形的圖片,如:防盜網、地板磚、竹籃、樓梯扶手,籬笆等讓學生充分感知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又如:引導全班學生討論:“學校門口推拉門爲什麼會伸縮”?藉助學生身邊的生活素材和認知經驗來學習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老師再把生活中的圖形抽象成數學圖形——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形成對平行四邊形準確的表象。這一教學過程,使學生充分感受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從生活實際中產生,從而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體會平行四邊形的作用。

2.關注“活動化”

本節課將書上靜態知識轉化爲動態的探索對象,讓學生在操作中體驗,在體驗中領悟。例如:探索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時,首先讓學生動手拉一拉平行四邊形框架,三角形框架,接着說一說在拉的過程中有什麼感受,最後教師帶領學生感悟出“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又如:讓學生在釘子板上圍一圍平行四邊形、在方格紙上畫一畫平行四邊形等活動來進一步領悟、體驗平行四邊形的特徵。透過一系列的活動,創造了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3.促進“發展”

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目標就是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節課注意留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評價和反思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激情洋溢,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和成功體驗,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如: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後,教師出示利用平行四邊形的容易變形的特性製成的玩具槍,問:設計者是根據什麼設計成的?讓學生思考後交流,並說明理由,還留有空間和時間,讓學生玩一玩,進一步體驗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最後還引導學生歸納小結,透過 “這節課的學習你認識了什麼?學會了什麼?有什麼收穫?在學習過程中有什麼困惑?”等問題,讓學生對一節課學習有反思總結提高的機會,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和諧全面發展。

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二】

這部分內容是在直觀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拼一拼、找一找、圍一圍等活動中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對例題的出示順序作了調整,先出示了樓梯圖,接着再出示籬笆圖,目的是讓學生能先認識到一般的平行四邊形,而不是先認識菱形,讓學生對平行四邊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安排拼平行四邊形的活動,意圖是:一是突出了圖形之間的聯繫,可以使學生體會到圖形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二是把學生認識圖形的過程設計成“做”圖形的.過程,有利於學生初步獲得平行四邊形的概念。一系列的操作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強化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

透過本節課的教學,我發現了許多問題:

一、匯入環節,在辨別中找不同

我以給圖形分類匯入,讓學生按邊的條數去給圖形分分類,學生能夠很快地根據邊的條數將所給圖形分成三類。學生找到四邊形後,我讓學生找出一個和其他三個不一樣的四邊形,對於學生難度比較大,部分學生沒辦法一眼看出。聽了各位老師的建議後,我覺得應該做如下改進:在學生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後,再讓學生挑出不一樣的可能效果會更好,在辨別,比較中,學生的認識可能會更加的深刻。

二、操作的有效性、反饋的針對性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對於學生的操作組織得不夠好,課堂顯得比較亂。操作前,還是要說清要求,將鼓勵措施與學生的操作結合在一起,及時表揚操作好的學生,以達到操作有序的效果。對於反饋,本節課的反饋比較盲目,我覺得應該做以下改進:學生在操作時,教師有意巡視,找到有利於強化學生認識的成果,提高反饋的有效性。

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三】

本節課要求透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教學活動,理解平行四邊形的特徵,要透過折一折的活動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與高,明白高與底是相互垂直的線段,並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空間想象的能力。

在設計這節內容時,我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創設情境以學生感興趣的魔術表演出示長方形框,拉一拉變成平行四邊形,再把抽象出的幾何圖形畫在黑板上,這樣直觀呈現,有利用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接着再出示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和黑板上的平行四邊形,發現它們有什麼共同特徵?

接下來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展開驗證,教師提出合作要求。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到講臺前彙報驗證過程、驗證結果,其餘學生補充,老師進一步完善。這樣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特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由說出“什麼樣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水到渠成,再回過頭看書上是怎麼說的,老師補充通常我們說“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折高部分讓學生自學看書,動手操作,知道“折後兩部分底重合時”留下的摺痕纔是平行四邊形的高,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線段。並追問“同一底上還能折出不同的高嗎?”讓學生繼續折,明白同一底上有無數條高,突破難點。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是:

1.注重學生動手操作、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的培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讓他們觀察、發現、驗證平行四邊形的特徵。

2.創造性地運用教材,領會編者意圖,把例1、例2結合在一起上,讓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特徵有了更清晰地、更完整地認識。

3.學生在揭示“平行四邊形的意義”時,百花齊放,言之有理,教師適時評價,最後迴歸課本,通常我們說“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4.練習設計穿插在新授內容中,學生在學習了特徵後有小練,運用特徵解決問題,突破難點。在認識了高以後有小練,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最後還有綜合練習,拓展延伸,爲後續學習打下基礎。

5.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在本節課體現很充分,首尾呼應,相得益彰,彰顯了數學課的魅力。

不足之處:

1.課堂評價語言有些生硬,不生動,沒能水到渠成。

2.對課堂生成的資源利用得不夠好,以後還有待加強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