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基於網絡環境下的地理教學

學問君 人氣:6.64K

【摘要】隨着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日新月異,基於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教學研究、教學模式開發日趨深入,網絡對教學的作用與潛能愈加顯現出來。本文論述了網絡教學及其優勢,以及在網絡環境下的地理課堂教學設計原則和應注意的問題。

淺談基於網絡環境下的地理教學

【關鍵詞】多媒體 網絡環境 地理課堂 教學

隨着網絡技術的日新月異,基於網絡環境下的教學研究、教學模式的開發已日趨深入,網絡教學的作用與潛能愈加顯現出來,尤其在主體性教育觀、素質教育觀的策略方法與學科整合中體現得更加充分。本文以高中地理第一冊中《大氣環境保護》一課爲例,來探討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優勢及教學設計。

一、網絡環境下教學的優勢

運用多媒體網絡組織地理教學,相對傳統教學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優勢:

1.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利用網絡組織地理教學,內容具有時代性,手法具有多樣性,教學氛圍輕鬆、活潑,可以使學生在良好狀態下自主、積極地學習。採用超級連結的形式,集音、文、圖乃至觸覺和嗅覺信號於一體,以動靜結合和可觸可感的方式,把教學內容立體地呈現在學習者的面前,爲學習者提供了多樣的外部刺激,控制性好,交互性強。學生可以透過鼠標點擊自由地在不同知識點之間進行轉換,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大量的資訊,使教學容量大爲增加,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在此基礎上,針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交流,其思維廣度和深度也大大增加。

2.改革教學模式,促使教師提高

多媒體網絡教學強調教學中知識資訊資源的多元化,並且根據教學的要求,透過對現有多種資源進行再次利用,實現對知識資訊的加工、組合和整理。因此知識重組、意義建構、資源整合對多媒體網絡教學具有決定性意義。在對多媒體資訊的發現、搜尋、開發、利用過程中,教師可以成爲真正用心於鑽研教學的專家,教學不再僅僅是知識教學,而是透過多種知識資源所實現的知識、意義、思想、價值、理念、情感結合於一體的教學。

藉助於多媒體網絡技術,教師的備課實質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創作過程,它需要教師對知識的再加工,需要融進教師的個性、思想、理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體現教師所具有的一切本領。經過這一準備過程的教學,不僅使學生受益無窮,得到充分發展,而且有利於教師的成長與進步,使教師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己的職責。

3.自主建構知識,培養學生能力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的學習方法是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爲中心的學習。利用網絡組織地理教學,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透過“人機對話”的方式自主探究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的中心,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意義建構的目的。學生透過網上衝浪去尋找知識,透過獨立思考、對話交流去獲取知識,有利於培養他們的獨立精神和協作品質,以及運用網絡獲取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顧及個體差異,落實因材施教

利用Internet傳遞資訊的一個重要優勢便是交互性,它使學生不再僅僅是被動的接受者,同時還是發送者、說話者,不僅是事後的說話者,還是適時的說話者,從而適應了現代人崇尚自由、渴望參與的心理要求。傳統地理教學採取的教學方式是“抓兩頭,帶中間”,往往造成“好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現象。而建立在上述優勢上的多媒體網絡教學,則爲學生合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多種可能,使個性化學習成爲現實。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與學習進度,自定進度進行個別化學習,基礎薄弱、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有足夠的時間思考並回答問題,同時也能得到教師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可以透過網絡去獲取更多的知識。這就克服了傳統課堂無法兼顧每個學習者興趣和能力而形成的“一刀切”現象,真正實現了因材施教。

 二、教學設計原則

1.課題選擇必要性原則

從地理學科發展、社會發展的角度考慮,選擇的內容要具有時代的特徵。隨着地理學科、社會的發展和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原有學科知識和社會理念在新的條件下,也許已經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選擇這些知識進行教學是沒有多大價值的。“大氣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海洋國土開發”等知識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選擇這些內容進行計算機網絡教學,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從學生認知角度考慮,選擇的內容應該是學習者感興趣的,有利於學習者在實踐中體驗因學習而獲得的技能或觀念。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透過互聯網進行學習,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更強一些。如果某項知識內容學習者沒有想了解的慾望,自然就沒有繼續往下學習的可能,甚至課程內容連呈現的機會也沒有;如果該內容是學習者已經在實踐中體驗過的或以後明顯有可能體驗到的,那麼對於學習者來說這是對其需要的一種滿足,其學習將會是積極的。

此外,還應該考慮不同層次學習者原有的知識背景。所選的內容與學習對象之間應該有一個對應的關係,否則學習者可能會因缺乏必要的知識鋪墊而遭受挫折,最終導致喪失學習的興趣。

2.優化網絡資訊資源原則

網絡學習資源雖然非常豐富,但是往往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有時爲了得到一條有用的資訊,常常要以遊覽大量無關的資訊爲代價。因此,教師必須對課堂上學生需要的、主要的Internet資訊資源進行認真篩選、下載、整理,透過超級連結的形式存放網絡課件裏,學生透過鼠標點擊直接進入相關內容進行學習;少量需要加以拓展的資訊資源,教師也應該設計導航圖,並設定好學生機遊覽器的安全設定和分級審查,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並減少網絡使用過程中的不良影響。例如:在專題學習網站《大氣環境保護》中,我們整理的“電子教材”、“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酸雨”、“相關網站導航”等資訊資源,爲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3.交互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