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網絡文化環境下的校園文化育人功能

學問君 人氣:4.45K

【摘 要】互聯網普及的今天,網絡文化既改變着對大學生的思維、行爲習慣,也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一定衝擊,文章着重探討正確把握網絡文化的特點,將其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從而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淺談網絡文化環境下的校園文化育人功能

【關鍵詞】網絡文化;校園文化;文化育人

隨着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影響着社會的方方面面和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爲方式和生活習慣。大學作爲知識分子和文化青年的聚集地,網絡文化已經成爲大學校園文化育人功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着大學生理想信念、道德素養、行爲規範。

一、網絡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聯繫

校園網絡文化是網絡文化和傳統意義上的校園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它比傳統意義上的校園文化內容更豐富、更廣泛、更加多姿多彩、突破了時空限制的網絡文化則具有內容廣泛、環境開放、滿足個性需求、主體品格高等特徵。同時,它又與傳統校園文化密不可分,成爲校園文化的創新和延伸。

二、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意義

(一)校園網絡已成爲大學生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

伴隨互聯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普及,多媒體教學、網上選課、網上教學評價等基於互聯網的教學方式,極大地推動了高校教學模式的轉變,也改變了大學師生間傳統的資訊單向傳輸模式,真正形成了教師與學生協同學習的互動模式,大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平等意識得到激發,因此,基於互聯網的'學習方式已經成爲大學生學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校園網絡成爲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新平臺

網絡文化具有的鮮明特徵就是超時空性和交互性,不管身在何方,只要能上網,人們之間就可以郵件、聊天工具、社交論壇等互相傳遞資訊、交流情感,完成人際交往。因此,網絡受到衆多人喜愛,尤其是受到樂於接受新鮮事物的廣大青少年和在校大學生喜愛。

(三)校園網絡成爲大學生社團發展的新空間

網絡文化具有開放性和即時性,時事新聞、新潮觀點、先鋒思想、娛樂時尚資訊等向每個感興趣的人羣開放,並且時效性強,因此高校學生結合自己興趣方向,建立衆多的網絡愛好者協會,使他們擴大了學習與交流的視野,也將現實社團的活動空間和範圍不斷擴大。

三、網絡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的影響

在網絡時代,網絡文化“攜帶着自己特有的價值和意義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每一個場合、角落,並以非常的力量支配着人類的行爲和觀念”。同樣,大學的精神文化、物質文化、管理文化、行爲文化等文化育人功能都已打上了網絡文化這一時代烙印,從而使傳統的文化育人功能發生了許多改變。

(一)網絡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念產生了影響

網絡文化帶來了新的觀念、技術、資源和文化形態,極大地豐富了大學文化各要素的內涵,爲大學文化的發展和繁榮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但是同時,由於網絡文化所表現的思想內容未經選擇,充滿着各種各樣的矛盾,先進思想與落後思想、積極觀點與消極論調、網絡文化又強烈地衝擊了大學的主流價值觀,使得原有的價值觀趨於多元化、個性化、複雜化,並出現了多重價值評判標準並存的局面。

(二)網絡文化對大學傳統教育方式產生了影響

傳統的高校教學模式是將學生集中在一間固定的教室裏,一位教師面對一個或幾個班級的學生,教學手段也不外乎一塊黑板、幾支粉筆。但是網絡文化作爲一種滲透性極強的“交互文化”,顛覆了傳統師生關係的等級性,消除了傳統師生關係的教師中心性,削弱了傳統師生關係的教師權威性,而多媒體教學、網上選課、網上教學評價等教學方式的出現,極大地推動了高校教學模式的轉變,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主體―主導”教學新模式正在取代傳統的以教師爲中心單一主體的教學模式。

(三)網絡文化對傳統行爲方式產生了影響

由於網絡文化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它主要以一種潛在的、自然的方式影響和改變着學生的精神意識和行爲習慣。比如原本需要面對面討論參與的活動,在網絡的幫助下,透過視頻、聊天工具就能完成;原本需要聚集在一個集中空間欣賞的東西,在網絡上就可以隨時隨地觀看,這些都大大改變了大學生的行爲習慣,因此不利於校園精神文化凝聚力的形成。

四、網絡文化環境下加強高校校園文化育人功能的對策

校園網絡文化是網絡時代校園文化發展的新形態,是文化進步的時代象徵,因此,我們必須與時俱進,適應網絡文化發展的時代要求,將網絡文化納入大學文化育人的總體規劃之中,促進大學文化生態各要素之間的良性互動、和諧共生。

(一)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建設文明高雅的校園精神文化

大學精神是大學文化建設的核心,每所大學在長期辦學過程中,都會積澱凝鍊下來自己獨有的精神文化。在網絡時代日趨複雜的社會文化生態下,大學文化必須始終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推動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用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佔領網絡陣地,努力使其成爲網絡的主流文化,保證大學文化的健康發展。要充分利用網絡廣泛性、時效性、多樣性的傳播優勢,基於校情校史,加強網絡資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弘揚根基深厚、源遠流長的大學傳統文化,保持各大學不同的文化特色,防止大學文化因普遍同化而失去自己原有的文化特徵,維護大學文化生態的多樣性和獨特性。

(二)完善制度體系,建設規範有效的管理文化

完善的制度體系建設是文化立校、文化理校的基礎。在建立“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現代大學制度進程中,更應強化“以人爲本、制度優先、科學民主、獨立開放”的管理理念,改變教育管理的行政化傾向,逐步形成現代大學的管理文化。應充分利用網絡平等、開放、交互的特點,使其成爲校內外廣泛自由交流的平臺,既在民主管理的基礎上提高管理效率,又可以促進教師和學生兩大文化要素的融合,還爲打破專業之間、院系之間乃至大學與社會之間的文化壁壘提供了可能。同時,我們還要直面網絡帶來的文化衝突,探索適合校情的網絡文化管理機制,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實行嚴格管理和有效疏導相結合,正確把握大學網絡文化的發展方向。

(三)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健康向上的行爲文化活動

高校學生文化活動是高校學生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也是高校學生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我們可以在生動、具體的學生活動中將校園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圍繞透過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校園文化活動,提高學生修養,陶冶學生情操,昇華學生精神。另外,作爲大學文化生態中最活躍的部分,行爲文化的主體是師生。在網絡文化背景下,教師也應自覺參與校園文化建設,並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術影響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自覺認同,從而以良好的師德師風爲學生行爲建設作出表率。

(四)強化物質文化建設,營造文化育人良好環境

作爲大學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外在表現和延伸的大學環境文化,是大學文化外化於形的重要載體。加強環境文化建設,可以使大學校園不僅成爲大學生求知的場所,更是釋放壓力、淨化心靈的聖地。在學校建設中,可以透過命名校園、景觀、道路、樓宇,將弘揚優秀文化傳統與校園文化的創造結合起來。要加強圖書館、檔案館的軟硬件建設,科學規劃博物館(校史館)建設,利用最新科技手段,進一步推進數字化建設,做好資料的收集、儲存和使用工作。加強運動場、學生活動場地等文體活動陣地建設,完善配套設施和管理機制。

總之,網絡時代的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它“既有賴於構成校園文化各要素之間的內在協調,又有賴於大學文化與大衆文化的相容與共生”。正確把握網絡文化的精神內涵,將其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實現真正相互間的良性互動、和諧共生,是今後一個時期發揮文化育人功能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