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學貴質疑”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學問君 人氣:3.07W
“學貴質疑”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我們說有成就的人有“學問”,既然是“學問”,那麼就要既“學”且“問”。“問”從何來?從疑而來。只有善疑、質疑,才能獲得淵博的學識,用之於我們的事業。所以我們說:學貴質疑。明朝學者陳獻章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說的正是這個道理。一個人,無論他有多大的學問,總會有無知的地方,而善疑、質疑則是獲取新知識的途徑。那麼,我們如何在自己的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呢?
        一、培養自信,使學生敢於質疑
        1.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
        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要經常鼓勵積極提問的學生,創造寬鬆、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消除學生的緊張和顧慮,使他們勇於提出問題。教師還應遵循延遲判斷原則,對學生提出的各種意見、觀點,不要當即做出判斷,提倡同學間相互爭辯,在爭辯中相互啓發。要敢於向同學質疑、向老師質疑、向教材質疑,在質疑中求疑,形成良好的質疑解疑的氛圍。
        2.創設良好的`質疑情境。
        現代教育理論認爲:學生獲得知識並不是簡單地接受知識,而是在體驗、領悟和創造中發現知識,實現認知結構的遷移。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不採用“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講課時教師不能把所有的內容都平鋪直敘地拿出來直接灌輸給學生,使學生機械地、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要想方設法爲學生創設好質疑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產生問題,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可以用一些效果清晰、富有生活氣息、富有吸引力的實驗來創設問題情境,刺激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衝突,進行積極的思維,提出質疑,如“汽車突然起動與制動的現象”、“馬德堡半球實驗”、“瓶吞雞蛋”、“抓不住的瓶”等。 
        二、創設情境,使學生樂於質疑
        1.聯繫實際引發質疑。
        聯繫實際引發質疑就是透過分析、比較某種觀點看法和已知事實現象或新的實驗事實是否矛盾,從而提出質疑。如近兩千多年以來,人們都相信亞里士多德的“聖言”,認爲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而伽利略在做單擺實驗時發現,擺線上系輕重不同的石塊,從最高點到最低點所用的時間都相同,因此提出了質疑。後經反覆實驗和研究,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並建立了科學的落體定律。

又如原子結構的假說,開始湯姆生提出了“棗糕”模型,後來,盧瑟福做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實驗,發現湯姆生的“棗糕”模型和α粒子散射實驗相矛盾,於是產生了質疑並提出了核式結構學說。      2.逆向思維提出質疑。
        這是與通常思維程序相反的一種思考方式,是透過從相反的方向展開思維、提出問題的一種質疑方法。例如,法拉第根據電產生磁的現象,逆向思考提出了質疑:磁能否產生電?並透過10年的艱辛努力,終於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爲人類進入電氣時代提供了一把金鑰匙。我們平時的物理教學活動中可以經常引導學生運用這種方法進行質疑。例如在幾何光學中講過已知物點和透鏡求像點的方法後,可以質疑一下已知像點和透鏡如何求解物點,這些都屬於逆向質疑。
        3.運用實驗引發質疑。
        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基礎,實驗的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在動手上見物理,做到動中有思、思中有動、動思結合,充分利用實驗現象的變化過程來引導學生思考,這樣既能達到深化、物化物理知識的作用,又能培養學生利用實驗來研究、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托裏拆利實驗中,演示標準大氣壓是相當於76釐米汞柱所產生的壓強這個結論後,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情況,提問:(1)將試管傾斜;(2)將試管向上提一些;(3)將試管改爲粗些或細些;(4)將試管換成彎曲的試管——則水銀柱的高度會不會有變化?學生思考分析後再演示來驗證,據此問題還可提出:(5)若把這實驗裝置拿上高山上做;(6)若實驗時,不小心使水銀裏留有氣泡——則水銀柱的高度還是76釐米高嗎?再或者問:(7)若把水銀換成是水,則大氣壓相當於多高的水柱?從認識過程看,學生認識物理問題與科學家發現物理規律是頗爲相似的,要認識的知識對他們來說都是未知的,都必須運用已知的知識去探索未知。而實驗能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激活他們的探索精神。
        三、加強指導,使學生善於質疑
        1.要提出質疑的要求。
        爲了避免質疑的盲目性,教師事先可以有目的地提出質疑的具體要求,給學生指明方向。目標明確了,學生提出的問題就較爲集中,質量也較高。   
        2.要教給質疑的方法。
        教師指導學生質疑時,要讓學生力爭做到“四求”:一是求全,指導學生思考問題要嚴密,既要考慮到其中的一個主要方面,又要考慮到問題的其他相關方面,培養學生思維的全面性;二是求深,指導學生不要被表面現象所幹擾,要善於透過複雜的表面現象,透過分析、比較,抓住問題的實質,掌握變化規律,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三是求活,指導學生思考問題要靈活,要注意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繫,藉助已有知識,從各個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尋找各種解題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四是求異,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聯想、想象,多角度、多方向地深入探討問題,從而打破常規,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總之,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對於我們每一個教師來說責無旁貸,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