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物理學史在中學物理教學的作用

學問君 人氣:2.04W

論文關鍵詞:學史 物理教學 功能

淺談物理學史在中學物理教學的作用

論文摘要:推進素質教育與新課程改革結合,加強物史的教育,增強中學物理教學返璞歸真,凸顯物理學史的教育功能,開發物理學史教育的途徑,充分體現物理學史在中學物理教學的作用。
  
  物理教學滲透物理學史方面的知識,讓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精神和方法,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發揮教育功能,進一步發展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平時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就物理學史教育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可能發揮的作用以及加強物理學史教育的途徑方面,做了初步的探討。
  一、加強物理學史的教育,增強中學物理教學返璞歸真
  物理學史中就有許多催人淚下的事例。比如:M.居里由於長期從事放射性研究得了白血病逝世,爲科學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伽利略爲捍衛日心說受到羅馬教皇殘酷的迫害和折磨,但他沒有放棄對真理的追求,年近七旬又體弱多病的伽利略被迫在寒冬季節前往羅馬,跪在冰冷的石板地上接受羅馬宗教裁判所的,先是被判終審監禁,後又改爲在家軟禁,精神和肉體上的折磨仍然沒有動搖他的信念,直到1642年1月8日病逝。300年以後的1979年羅馬教庭才爲他公開平反昭雪。科學家可歌可泣的獻身精神對我們應該有所啓發。
  20世紀最偉大的自然科學家愛因斯坦,被稱爲“物理學革命的旗手”,就是因爲他在科學的道路上不斷創新,創立了一個又一個嶄新的理論體系。1905年3月他發表了論文《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推測的觀點》,提出了光的量子論,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觀客體的波動性和粒子性的統一,即波粒二象性;1905年6月他寫了一篇開創物理學新紀元的長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完整提出了狹義相對論,解決了十九世紀末出現的古典物理學的危機,推動了整個物理學的革命。之後愛因斯坦並不感到滿足,不懈的創新精神促使他在真理的道路上進行艱難曲折的探索,到1916年3月,他寫了一篇總結性的論文《廣義相對論基礎》,宣佈了廣義相對論的創立。
  透過物理學史的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精神,可以培養學生返璞歸真的意識,這對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二、凸現物理學史教育的功能
  充分利用物理學史中蘊藏着科學家——人,研究過程——事,研究成果——知識體系等多方面的教育資源,對學生的教育價值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1.進行科學方法論教育的功能。物理學史可以提供豐富的物理科學發展的史料,將物理概念、定律的歷史發展過程展現給學生,使之熟悉科學家發現規律的思維過程和科研方法,並從科學家的成功中得到啓示。從學生成長的角度看,掌握這些內容比學習物理知識、技能更重要。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接受科學方法教育,潛移默化地培養科學的思維模式。如在“自由落體運動”的教學中,圍繞歷史的發展提出問題,進行物理學史教育。以此幫助學生揭示出科學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修正推廣。使學生從中領略到什麼是科學探究,科學家是怎樣用科學方法進行研究的,受到科學的思維方法的薰陶,有利於學生從“學習、被動思考、獲得知識”向“靈活學習、積極思考、勇於探索”轉化,獲得真正的“智慧”。 在物理教學中分析物理學的發展史有助於學生了解各概念、定理、定律的來龍去脈和科學知識的生成過程。如透過講解安培、法拉弟、愣次和麥克韋等人在揭示電磁關係工作中的艱辛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使學生在有了對電磁發展總體認識的基礎上,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左、右手定則、法拉弟電磁感應、楞次定律等關鍵點的把握。
  物理教學中涉及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觀察、實驗、類比、假說、模型等等,這些研究方法對學習中學物理也具有一定功能。如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1853年在比薩教堂注意到一盞懸燈的擺動受到啓發,用線懸銅球模擬單擺實驗,確證了微小擺動的等時性和擺長對週期的影響,這說明觀察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可以起到鞏固消化,加深理解的重要作用。如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就是用類比的方法根據光也象聲波那樣能發生反射、折射,而提出光是一種波動的假說,爲光的波動理論奠定了基礎。但是必須讓學生知道類比的侷限性,類比得到的結論有對有錯,必須經過實踐。
  2.培養科學意識的功能。物理學發展史是人類探索自然規律的歷史。透過史料教育學生,可以培養實事求是、嚴謹治學的科學意識。如透過盧瑟福的α粒子散射實驗、倫琴射線的發現等生動事例,激發學生對科學家的敬重之情,進而培養學生求實、嚴謹的.科學意識與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良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進行德育的功能。在新課程推進中,應把德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由於衆多物理學史料中有很多德育素材,將德育教育與知識教育有機結合,能夠更好地發揮物理學史的德育功能。例如,布魯諾爲追求真理而獻身;居里夫人命名新元素爲“釙”以紀念祖國;富蘭克林冒生命危險做“風箏實驗”。這些科學家的故事對學生有特殊感染力,德育效果非常明顯。
  三、開發物理學史教育的途徑
  加強物理學史教學在培養學生科學素質方面的作用,已經成爲中學物理教學改革的關注點,多方力量相互配合與協作,構建物理學史教育資源庫,開發多元的途徑以期達到共享。
  1.加強學習,提高教師自身素質。能否發揮教材教育功能,關鍵在教師。爲了有效發揮學史的教育功能,物理教師本身也必須具有較高的物理學史素養,這樣才能在掌握學史知識的基礎上,從認識方法論的角度,把握物理科學的發展軌跡與規律,挖掘學史的教育功能。不僅如此,提高學史素質對教師全面理解和把握物理學科的知識體系,提高教學水平,具有長遠的意義。
  2.研究規律,調整關係。儘快認識和把握有“學史”教學和“知識與技能”教學之間的關係;各學史教學內容之間,如科學家故事、科學探索的背景、科學發現過程、方法論等的關係;教學中德育與智育之間的關係等。教師對這些關係的認識、協調與處理,才能保證物理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才能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科學素質、智力和操作技能的均衡發展。
  3.開展實踐研究,改進教學方法。教學中常常僅限於講故事,“貼德育標籤”(即在講完故事後,加上幾句口號)的傳統教學方法,這顯然不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有計劃地組織物理教師在實踐中大力開展學史教育研究,深入分析教材內容,適當補充引入科學史料,積極改進教學方法,達成學科素質教育的目標。目前中學物理教材中學史內容所佔比例甚微(僅2%左右),教師應適當補充有關科學探索的背景、科學發現過程以及方法論方面的學史,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同時用現代學習理論爲,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物理髮展歷史,領會科學精神,掌握科學思維方法,培養良好的科學行爲。
  物理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現代科技所必需的系統的物理知識,還應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和研究方法,科學既是一種人類的知識體系又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和探索過程,而通常的科學方法都貫穿在物理學發展的過程中。物理學史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滲透有助於活躍思維,增強膽識,使學生更自覺地繼承前人的事業,有效地進行探究學習。把物理學史的知識融於物理教學中,無疑具有重要價值,特別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更是迫切需要的,也是切實可行的。
  
  參考文獻:
  [1]物理學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物理課程標準解讀[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