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過程啓發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學問君 人氣:9.11K
過程啓發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在新課程實施中筆者感到,一旦離開了教師的指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時常常無從下手,亂用公式,缺乏對問題的有效分析,更談不上在物理課堂中習得使學生終生受益的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針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這種現象,筆者認爲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施過程啓發式教學能有效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一、過程啓發式教學概述
        1.過程啓發式教學的含義
        過程啓發式教學也稱指向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的啓發式教學,它以認識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爲理論依據,重視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認知過程,特別是思維過程的充分展現,真正能夠體現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方法。傳統的啓發式是指問題、指向結果的逐步提問方法,學生只學會了跟着教師的提問亦步亦趨地答問,不能獨立地完整思考,形成對教師“啓發”的依賴。過程啓發教學技巧主要表現在教師提問藝術上。教師的提問不能太瑣碎,不能指向明顯的答案,而應該指向思維過程。是否以問答的形式展開,不是過程啓發式教學的標誌,凡是能指引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的任何教學手段都是啓發式教學。
        2.過程啓發式教學實施步驟
        根據學生學習知識、技能所需要的高效思維方法,按思維流程設計相應的啓發式問題,啓發學生思考,並逐步過渡到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我啓發。這一方法的實施從根本上解決了如何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的問題。其具體的操作程序見圖。
        確定要傳授學生的技能(如解應用題技能)分析這一技能的思維過程將這一思維過程分解成幾個階段分析每個階段所需要的思維策略針對每個思維階段不同的`思維策略設計調查提問根據問題向學生提問訓練學生透過自我提問啓發自己
        三、過程啓發式教學案例
        1.過程啓發式教學在概念教學中的應用
        現代教學理論認爲,學生的學習是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的學習。學生在學習概念的過程中大腦中已經存在的大量經驗(前概念)會對新的概念學習產生影響。大量的正確表象有助於學生將新的概念內化,從而建構起新的知識結構,真正做到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相反,如果學生頭腦中存在的經驗缺少,甚至存在的是錯誤經驗,將阻礙學生對新概念的學習。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提問、講解是建立在教師理解教材的知識結構基礎上,不能指向學生的思維過程,學生就不會對新概念進行有效的建構和生成,也就不能正確的理解和掌握新學的概念。在概念建立的教學中利用過程啓發式教學將能較好的實現學生對概念的建構。
        以加速度爲例說明過程啓發式教學在概念教學中的應用。加速度概念的建立是高中物理教學的一個難點也是重點。加速度難學的原因在於生活中沒有與之相關的物理量,學生頭腦中缺少相應的表象。速度的變化快慢就是肉眼不能觀察,而必須靠邏輯思維深入理解。講新課之前,提供給學生如下資訊:西紅柿在成熟過程中,它的大小、含糖量等會隨時間變化;樹木在成長過程中,它的高度、樹幹直徑會隨着時間變化。這些知識是學生頭腦中存在的,較易被學生接受,在這些資訊的幫助下,學生就會主動建構起描述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就是變化率,即△D/△t。這樣的過程啓發式教學能有效促進學生對加速度概念的內化,同時還能掌握比值定義物理量這一科學方法。       2.過程啓發式教學在物理規律教學中的應用
        學生在掌握了必要的物理知識之後,難以獨立分析物理習題的原因之一在於缺乏物理習題求解的策略性知識。在傳統的課堂的教學教程中教師只重視物理知識而忽視策略性知識,導致很多學生只會憑記憶解題。在規律應用教學過程中引入教程啓發式教學,能有效促進學生對物理習題求解中策略性知識的掌握,從而提高獨立分析新問題、新習題的能力。下面以一個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爲例說明過程啓發教學。
        例:一個8kg 的大氣球拖着一個2kg 的木箱,以4m/s 的速度勻速上升,當上升到高空800m 時木箱脫離氣球。當木箱着地時,氣球又上升了多少米?
        以結果爲中心的啓發式提問方式一般是:
        (1)氣球開始時是什麼運動(勻速運動)?
        (2)木箱脫離後,氣球作什麼運動(勻加速運動)?
        (3)要計算運動的距離應該用什麼公式,應該知道哪些量
        (初速度、加速度、時間)?
        (4)初速度知道嗎?
        …… ……
        按照教師的提問爲指引,學生能完成這一個題目的求解,課堂氣氛也比較熱烈。透過這個習題的教學,學生能把物理公式進行回顧與熟練,也能模仿着解決類似的習題,但是學生學不到獨立分析物理問題的一般方法。
        如果按照過程啓發式的思想來教學,方法就不同了。
        (1)審題:明確題目的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特別是隱含和定性的條件。
        (2)分析:畫圖進行受力分析和運動分析。
        (3)方法:確定各個狀態的受力情況,確定(下轉第13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