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2.37W

1我國學校體育教學理論演變

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論文

根據體育教學理論是以“健康教育”和“終身教育”爲主線,將學校體育教學劃分爲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階段和普通高校教學階段兩大階段。每個階段由於最終教育目標是相同的,而在兩個不同階段體育教學模式的實施由於各方面條件的不同制約會產生不同的方式。

1.1基礎教育階段學校體育理論

基礎教育階段的學校體育既要體現國家體育發展規模,又要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體育(1-6年級)、體育與健康(7-12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是國家基礎教育階段課程改革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我國學校體育作爲多數成員所必須經歷的一種體育形式,必將影響一個人的終生體育觀;對於整個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同樣義不容辭。傳統的基礎階段體育課程並沒有對運動技能以外的教學內容予以足夠重視,從未考慮過將其他學習目標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去。新課標下體育教學理念要求體育課程既要有利於學生運動技能、健康、衛生、保健知識的學習,更要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當前的學校體育本着“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鍊的習慣”、“提高對個人健康和全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的教育理念,引導教學活動走向啓發學生更有意義的學習,培養體育的熱情與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體育教育是實現素質教育、健康教育重要途徑。

1.2高等教育階段學校體育理論

對於終身體育、健康體育能否長期有效實施,高等教育階段的體育教育是最爲重要的環節,在整個終身體育和健康體育的實施中具有關鍵的位置。當前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學理論主要圍繞兩個觀點來展開。一是從功能結構的角度講,即以課程教學爲核心的體育課程、以課餘活動訓練爲核心的體育過程、以健身娛樂爲核心的體育過程。二是從圍繞體育課的課程性質展開的,即基礎體育課、專項體育課、俱樂部體育課3中不同類型的體育課。而我國常規體育教學理論的形成同樣圍繞熱點問題進行,根據對相關文獻資料的分析,總結出目前高校體育教學的`常規模式爲5種,分別是:“三基型”、“並列型”、“三段型”、“選項型”、“一體化型”、“俱樂部型”。而每種教學理論都有各自的長處,也有殘缺的阻礙,在個別部分上存在一定差異,但總體上都是爲了“健康體育”“終身體育”的最高目標服務的,並且沿着這根主線不斷地探索、創新。,每種教學模式背後都有其指導思想理論爲依託,不同的教學理念對學生產生不同的影響。目前,絕大部分學校都棄用了“三基型”和“三段型”模式,是由於它們不能適應教學思想的發展,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沒有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但也不能因此就否定它們相對於其他模式的優勢。“三基型”能夠使學生更爲紮實的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也使得教學規範化。“三段型”的理論體系中也着重強調加強學生的體育基礎。“並列型”和“一體化型”的教學理論和策略體系已經建立,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然而,實踐中操作難度非常大。“俱樂部型”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夠適應當今教學指導思想的發展,由於管理體制不健全,體育設施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所選的體育科目與所選人數不能相匹配。目前,我國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是多種形式並存,以自主選項課制體育教學模式佔主要地位。如果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很好把握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應用,會使“選項型”課變成活動課,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2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理論創新

隨着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方法論及體育科學的發展,人們對體育教學原則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改進的體育教學方法越來越適合學生多方面的需要,而教學模式的研究需依託不同思想理念、觀點來建立其模式,研究的方向從老師中心向學生中心過度,生理和心理在體育觀上的作用使學校體育教學的目的發生了新的轉變,實踐中的體育教學模式也要建立在新的課程目標,遵守現行教學策略。我國教育改革進行的如火如荼,但早期模式的束縛依然影響着現行的思想。經過學者長期的努力即使更科學、更適合學生健康發展的教學模式打破傳統固化的堅冰出頭露面,也會由於場地、器材、師資等條件的限制,難以在實踐中的課堂運用,從而形成一紙空文。當今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地灌輸創新的理念,卻還是未能脫離片面強調傳授體育知識、技能的課堂教學爲中心,以體育達標的硬指標增強學生的體質。不免使得學生的身體鍛鍊加上了一些強制性的色彩,忽視了對學生體育意體育能力、體育習慣的培養,也就磨滅了學生體育鍛煉中的創造思維能力。當代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傳授學生多少知識和結果,而是要培養學生應用知識和創造、創新的能力。現代的知識論對體育教學模式的影響作用表現在:要求體育教學的內容一方面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運動技能、基本的體育、健康、衛生、保健知識,另一方面要使學生體育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有質的提高。所以,論到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更多的會是對原有傳統的一種挑戰。體育教學也一定要更新觀念,拓展定向思維方式,無論是內容、方法還是策略都要注入新的思想理念,有所革新。使學生將自己的熱情投入到體育活動中來,從體育中學,從體育中長。

3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理論發展策略

高校是大學生接受學校體育教育的最後階段,其教育效果對廣大學生能夠建立終身體育的思想,養成每天1小時的鍛鍊習慣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加強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理論研究,以科學的理論指導教育實踐意義重大。

3.1多種教學模式的融合

體育是複合的教學體系,任何一種教學模式的教學策略都是具有針對性,作用不是萬能的。一種模式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爲了改善教學局面,提高體育課質量,構建匹配的、科學的多元化教學模式是順應教育時代潮流的結果。新課標中指出教育目標分層化,課程開發主體多元化,教材多樣化,教育評價理性化,目的都是爲了體現體育的健身、娛樂功能。未來的體育教學目標必將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更要因情況變通,通常需要教師將多種教學模式有序銜接、隨機利用。未來的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相互配合,形成合作的夥伴關係,不但要尊重大學生的自我思維、滿足學生的意願,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廣大學生學會鍛鍊身體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動中學,學中練”的體育習慣。

3.2常規體育教學模式中加入激勵措施

教學過程中教師採用教學模式與激勵措施相結合的形式,爭取使學生在體育課中產生高峯體驗。高峯體驗是馬斯洛心理需求層次最高層自我實現的重要途徑,可以幫助學生消除不良心理症狀,也就更容易達到健康體育的目標。進而從深層次挖掘學生的觀念,體育鍛煉不僅是爲了身體健康所必須從事的一項活動,要做到享受體育也就是享受人生,是一種人本能的精神追求,使得終身體育的目標實現。只有自身意識到體育的必要性,終身體育才能更好的實施。“激勵”從心理方面解釋爲激發人行爲動機的導向和強度的心理過程,運用到體育課堂中就是教師透過利用各種刺激作爲促進學生體育行爲的手段,調動大學生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使學生建立自我激勵。途徑可以採用以下方法:首先,鼓勵學生自我構思並表現自我。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充分表現出來,使學生增強自身的表現欲,從側面對學生的自身提高也有幫助。其次,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對大學生多給予肯定的評價,儘量去發現學生的優點,聽過溝通資訊反饋,使學生增加自我肯定感。課堂中爭取營造大家共同進步的氛圍,增強自信心,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因此,在高校公共體育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利用激勵手段,採取有效地激勵措施和方法,充分調動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達到學生自我挖掘各種素質和潛力,促進學生全面成才。

3.3創新體育教學模式

儘管隨着課改的深入,新形式的體育教學模式有所調整,實踐中,仍舊有諸多學校採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原因有兩點:第一,實施難度大,學校配套設施跟不上要求;第二,效果不明顯,兩種模式並沒有顯著性的區別。當前的體育教學需要學生更好的融入到體育鍛煉中,從體育活動中可以找到滿足感。或許需要我們拋棄更多傳統的固念,創造更新教學模式。根據相關文獻資料分析得出幾種新型模式,主要是合作教學模式,全程實踐教學模式,互惠分組教學模式,運動教育模式,SE模式等。目前,創新型的教學模式主要相關學者針對常規教學模式中的缺陷進行的補充或者是有國外先進的教學模式中提取經驗運用到我國現有情況中。合作教育模式從理論到實踐脫離了傳統意義上的老師講學生練的單調形態,促使師生共同參與,在活動過程中學生能夠全方位感受團隊合作帶來的喜悅感,增強體育交流,提升體育興趣。合作教學模式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若要使其得到發展,需要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全程實踐教學模式與階段性實踐教有着本質的區別,它是一個系統的培養能力與實踐的過程。儘管全程實踐教學模式的理論針對體育教育專業,也可運用到任何培養學生體育能力的課程當中,理論宗旨是多角度、多層次、開放性、綜合性地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促進學生在體育中學,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彌補了了現行教育模式中實踐教學不足,培養方式呆板等缺陷。互惠分組教學模式,運動教育模式和SE模式均由國外著名或潮流的教育模式引進,共同的特點都是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驗到團隊合作,在團隊內部的相互協作中逐漸掌握專業專項技能,發展多發麪能力,從而把學生培養成具有運動技能、運動熱情和運動文化素養的人。

4結語

體育課作爲學生的基礎課程,目標是增強學生的體質,是學生健康成長,並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理念。創新高校體育教學理論首先從思想上屏祛傳統觀念中的體育教學思維,避免教學內容的老化、重複,方法要適應當今課程時代的發展,並能夠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與熱情,適應學生的心理需要。創造新的教學理論既要具有理論上的系統性和完整性,還要照顧學生在社會生活中體育鍛煉的可操作性,科學設定符合學生鍛鍊身體和熱情的教學內容、形式及相應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並充分挖掘學生潛能。更加註重創造更新能夠吸引學生的教學情境,師生和諧友好的融入到體育活動的環境中,不但能使大學生將體育迴歸生活,而且使學校體育得到很好的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