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與教學實踐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4.98K

摘要:爲了適應新世紀人才素質的需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針對以往學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以“運動技術爲中心”的現象,山西大學堅持“三個面向”,立足改革,勇於創新,在探討體育教學目標、體育教學思想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對體育課程設定、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方法、考覈辦法等方面進行了整體改革與實踐嘗試,取得了可喜的教改成果。

淺談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與教學實踐研究論文

關鍵詞: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1.研究目的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着高校教育整體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從許多研究中發現,我國學生的體質與發達國家相比,無論是在身體形態、身體技能、身體素質等顯性指標方面,還是在體育能力貯備、體育文化素養、終身體育思想及自我鍛鍊習慣等隱性指標方面,都有明顯差距。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長期以來高校體育課程內容和課程設定上與中小學相比,沒有多大變化,沒有從根本上體現出高校體育課的特點和優勢;其二,體育教學只注重競技運動技術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壓抑了學生的體育興趣和特點;其三,體育教學的任務過分強調所謂的增強學生的體質,忽視了體育知識和科學健身方法的傳授,忽視了體育能力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以適應新世紀人才培養的需要,是一個頗爲重要的課題。山西大學作爲山西省的最高學府,理應走在改革的前列,抓住機遇,勇於探索,將現代高校體育教育的思想方法,運用到體育課程改革之中,努力探索一條順應時代潮流,適應新世紀高校體育特點的現代體育教學之路,爲培養新世紀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2.研究方法

根據本課題的性質與特點,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研究:一是案例分析法,以山西大學1997級、1998級、1999級本科生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爲典型進行分析,探討高校大學生新型體育課教學模式;二是採用文獻資料法和調查諮詢法,瞭解和掌握兄弟省市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情況;三是歸納、演繹法,對相關文獻、數據、資訊進行分析,認真總結近年來我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經驗、教訓,從而構建適合現代大學生身心健康並具地方特色的高校體育教學內容新體系。

3.研究結果

3.1 存在的主要問題

20世紀90年代前期爲適應高等教育體制的變革,各高校抓住了學校工作的中心——教學,進行了改革與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爲後續改革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但從總體上看,高校體育教學仍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爲:

(1)指導思想不明,教學目標不清;

(2)教學內容陳舊,缺乏時代性、前瞻性,缺乏體育課的魅力;

(3)教學方法呆板,缺乏靈活、多變的有效的健身方法;

(4)組織形式單一,缺乏多樣性,限制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3.2 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指導思想

3.2.1 改革的基本思路

(1)改變傳統的以運動技術教學爲中心的舊體育教學體系,逐漸向“快樂體育”、“終身體育”、“主動體育”的教育方向發展,以儘快適應現代社會人才培養和快節奏工作、生活的需要;

(2)從全面健身、終身受益的觀點出發,使大學生掌握體育的基本理論知識、技術和技能,突出具有健身價值,適合大學生生理、心理特點的內容;

(3)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4)克服“千校一面”的傾向,創建本校特色。

3.2.2 改革的指導思想

爲適應當今高等教育發展的大趨勢,滿足大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需要,學校在課程設定上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特徵,爲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餘地。根據學校的體育場館設施、學生的體育基礎與興趣以及教師的專業特長,目前我校體育課程設定有基礎課、選項課、選修課、保健課等類型。其中選項課開設的可供學生選擇的項目有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術、健美操、搏擊、游泳等;對於選修課,學校則充分發揮自身擁有較強的專業體育師資力量和其他院系擁有一定數量的心理學教師的優勢,開設了大量有關身心健康的課程供學生們選修,如《心理學》、《心理衛生》、《大學生身心健康與成才》、《橋牌》、《圍棋》、《網球》、《羽毛球》、《健美體操》《形體》等。所有項目的設定不分男女,爲學生今後從事體育鍛煉提供了能力儲備,同時爲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選擇理想的運動項目提供寬鬆的選擇餘地,極大地調動了學生愛好體育課的積極性。

3.3.3 優化課程內容

學校體育教育作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和手段,所要追求的目標應當包括學生的體質基礎、心理髮揮水平、體育文化素養與終身體育能力等。因而教學內容從多元化、全面性、發展性的教學目標出發,堅持“四個注重”,即注重體育理論知識的科學性和針對性,注重選擇適應未來職業的業餘生活特點的內容,注重增加與健康有關的教學內容,注重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與人文素質相結合,知識體系與方法體系相結合。如大幅度提高了理論課教學時數,由原來的8學時增加到現在的16學時(不包括各個單項技術理論)。又如我校的游泳課,根據運動項目價值的變化趨向,對教學內容作出適當調整,不僅增加了課時,而且由原來的考查課確定爲現在的考試課,爲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游泳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及其終身體育鍛煉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該課程不僅是我校的特色課程,而且在我省高校體育課中也是一門頗具特色的課程。

3.3.4 探索新的教學方式與方法

體育教學的最大特點,在於它的大部分的動態操作,而非靜態的學習,學生的喜、怒、哀、樂極易顯現。由於受傳統教法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一些老師習慣於一成不變地灌輸運動知識,訓練運動技能,總是讓學生在老師的統一指揮下,做“步調一致,整齊劃一”的被動表演,缺乏變通能力,不能因時、因地制宜地改變教學法,創造生動活潑的雙向教學,學生在課堂上無任何快樂可言。這種“步伐一致”、“一刀切”的教學方法,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學生產生厭倦、反感情緒,甚至放棄體育學習。針對沉悶、呆板的教學方法,爲了真正做到“主導”與“主體”相結合,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方式與方法,我們在教學方式上,改變集中而整齊劃一的形式,實行符合大學生身心與個性發展要求的靈活多變的“小組教學”,相信並尊重學生的自主與自律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集體智慧。在教學方法上,變被動的操練式教學爲主動的、思想型的體育教學,使體育教學實現三個轉變:由傳授型向引導型轉變,由形式型向實效型轉變,由枯燥型向快樂型轉變,由此營造出一種愉悅、寬鬆、奮進的學習氛圍,達到學生能夠自我鍛鍊、終身自覺進行健身的目的。

3.3.5 改革考覈辦法

考覈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教學對象的個體評價,也是對教學過程的總體評價。爲改變過去考覈重技評和達標、輕理論知識的現象,我們從1997年開始對理論課實行全校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統一評分,實踐課實行統一考試標準,由任課教師交叉考試評分。這樣做不僅有利於掌握學生整體水平,檢查教師的教學效果,而且也杜絕了人情分,給學生公平競爭的機會。

3.4 實施體育課程改革後取得的實踐效果

幾年來,體育課程的改革與實踐產生了綜合效應,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1)選項課與選修課的設定,使得教師的專長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上體育課和參加鍛鍊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透過對上選項課的學生調查發現:學生對體育課的喜愛程度上升到98%,體育成績的優良率達到80%,近幾年“達標率”逐年提高,在山西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2)游泳課教學已成爲我校獨具特色的課程,游泳被譽爲21世紀人們最喜愛的'體育項目之一。透過採用增加課時、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等措施,85%~90%的學生基本學會了游泳,無論從實用價值還是從終身受益的觀點出發,對於大學生來說,掌握和提高游泳技術水平和運動能力,爲當前和今後運動打下了基礎。

(3)在教材建設中,我們廣泛吸收國內外先進教學理論和方法,充分考慮學生社會化的需要,組織編寫了《地方高校體育教程》與《地方高校體育專選課教材》系列教材,新編教材充分體現了娛樂性、健身性、健美性。該教材已於1999年秋季開始試用。從對學生的調查和反饋中得知,學生對此評價較高,有85%的學生認爲教材內容具有適用性和實用性。該教材填補了我校公共體育課無自編教材的空白,現已被學校確定爲山西大學學生素質教育的系列教材之一,並得到省教委2萬元教材出版補貼,已由人民體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4)教改的進行,對於大面積提高教師自身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近些年來,廣大體育教師積極投身於教學、研究活動,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著作14部,承擔了省部級科研課題6項,2000年獲山西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達到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用素質教育的理論構建大學生科學——教學理論方法體系的目的,爲我省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起到了示範作用。

(5)教改帶動了學生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我校學生多次在省高校健美操、田徑比賽中獲得優異的成績。男子足球隊多次獲得冠軍;2001年,由上選修課《橋牌》課的學生組成的業餘橋牌隊在全國青年橋牌錦標賽中,面對強手如林的專業隊,沉着冷靜,勇奪第六名的好成績。

(6)我校體育教學改革力度大,成效顯著,已連續多次受到國家和省級表彰,獲“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評估優秀學校”、“全國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山西省體育教學優秀單位”、“全國認真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高等學校”等稱號。

4.結論與建議

4.1體育教學必須扭轉競技運動教學的指導思想,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把體育課程的目標扭轉到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健康、使之終身受益上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確立“終身體育”、“全民體育”和“主動體育”的現代體育觀,注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的培養,重視培養學生掌握科學體育鍛煉的方法和習慣。

4.2體育教材體系的構建,必須遵循教學規律和科學規律,注意處理好以下幾種關係:傳統內容和現代內容的關係;發揮我國體育教材改革的成就與吸收國外先進內容的關係;集中指導和發揮地方學校作用的關係。只有這樣,才能使教材體系更加適合國情、省情、校情。

4.3在體育課程內容的選擇上,應注意增加體育教材的科學性、實效性和趣味性。體育教學內容的改革,應注重體育與健康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教學改革的重點是教學內容的更新,教學內容應選擇具有廣泛羣衆基礎的、有利於全體學生參加的、適合不同年齡羣體鍛鍊的體育活動,避免過分的競技化。

4.4教學方法的改革,應重視學生個性的培養與發展,尊重學生的創造慾望,不必過分強調整齊劃一,行動一致。在科學合理的前提下,應允許學生創造性地理解、練習動作,允許學生髮表不同意見,抒發不同感受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4.5改革以運動技評和達標考覈體育成績的體制和做法,重視體育能力的考覈與能力的培養,這是實現素質教育總目標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