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我國高職院校改革體育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1.97W

1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育課程的現狀

我國高職院校改革體育教育論文

1.1在高職院校中對公共體育可缺乏正確的定位

高職院校中公共體育課普遍不受重視,通常將其定位爲一種輔助的休閒課程。因此在院校的發展改革中,大部分高職院校加大了對重點院系和重點專業的課程建設和改革,卻忽視了對體育課程的重視和改革,認爲沒有必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並且很多體育老師也沒有轉變教學觀念和思想,沒有意識到體育運動對學生整體素質提高的重要性,因此教學中並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課內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導致學生對體育鍛煉的主觀意識不明確,因此興趣不高、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也不夠。

1.2體育教育思想和方法落後

受傳統體育思想和觀念的影響,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普遍是片面強調以傳授體育知識、體育技能的課堂教學爲中心,以增強學生體質爲主要任務。這造成了人才培養的片面性,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和科學健身理論和方法的指導,忽視了對學生體育意識、體育能力、體育習慣的培養,使學生走上社會後仍難以長期堅持體育鍛煉。當今體育教學仍以教師爲主體,教學內容、方法、形式等陳舊,仍然是傳統的體育課教學模式,沒有充分發揮體育課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導致了學生在校期間練習內容和運動知識片面、單一,沒有實用性。造成體育教學日益枯燥呆板,教、學雙方興趣低落,不利於課後體育活動的開展,不利於學校體育文化的'建設。

1.3體育課程體系職業特徵不明顯

我國高職院校是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爲主要目標。即目標是實用化,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出一批具有大學知識,而又有一定專業技術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識的講授是以能用爲度,實用爲本。因此它不同於普通高等院校的基礎性學科教育,其體育教學也應與其院校特點相結合。其體育課程應爲學生的未來職業生涯服務。但目前國內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體系沒有體現職業特色。

2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育課程的改革

2.1正確認識高職體育課程的重要性,並確立新的課程目標

樹立對於公共體育課對於學生培養重要性的正確認識,體育課程關係到學生的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在課程的設定、實施與組織過程中,以人的發展爲本,一切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體現出教育對人的發展的重視和關懷。在課程設計及實施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各專項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基礎學生的學習需要,既要關注體育技術技能和知識的掌握,學生健康意識和行爲習慣的養成,又要對不同基礎的學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提出要求,透過體育教育提高學生勞動就業能力,爲學生今後的職業生涯發展打下良好的身心素質基礎。

2.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教學方法多樣化

高職院校要儘可能地透過內培、進修或外聘等途徑和措施,大力提高體育教師,特別是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學歷層次和業務水平。同時教鼓勵師自身積極進取,不斷的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掌握新技能和先進的教學手段。近年來,“情境式教學”、“音樂舞蹈進課堂”、“能動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爲我們體育教育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要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充分利用已有經驗和新的教學思路,解放思想,拓寬思路,大膽突破。在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法的同時,也要創造適合各自院校實際的方法,使每節課都做到教法得當、措施有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2.3根據學生各自職業特色改革體育課程內容

高職院校應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體育教學內容。教學內容不僅包括讓學生掌握健身運動和體育保健的基本方法及運動技能,使學生的跑、跳、投等基本活動能力得到發展,更要根據學生的職業需要,合理地、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學內容。例如,旅遊專業的學生就要多安排野外生存訓練和游泳等課程。動漫專業的學生應多加強手腦的靈活性和協調性訓練,以及肩周炎和頸椎病的預防知識等。這樣可以使學生掌握那些現代社會最實用、最貼近社會的體育知識技能,使課程內容生活化、實用化,使他們畢業後可以勝任本專業的工作。

作者:吳婧怡 單位:吉林電子資訊職業技術學院